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太虚大师论艺术

(2014-04-20 09:59:17)
分类: 大家之言

太虚大师论艺术

佛陀教诫诸弟子,作不净观,观人的身命,以及万有的身命,皆为不净,使之厌离而不贪着。不净观即不美观,此即观人等自然界为不美;人等自然界既为不美,则依此自然界为质素而人造之技术的文艺等,亦无美之可言,自为当然的结论。……又由佛陀之五欲说,则以人等若误认为美,而起心贪欲,即为漏落于生死轮的苦因。……

虽然、此仅为大乘佛法对于低等不完美的宇宙,所下消极的、否定的观察,亦即为大乘过渡的小乘法观察,但决非如佛陀之普遍的、无限的宇宙观察。以佛陀所成就之最高的、完美的宇宙来比较观察人等的自然界,犹是进化未臻极高度的完美宇宙,故人等未可茍安于进化未臻高度的不完美宇宙中,不更求向上的进化。若为更求向上的进化,则自然方面须认清人等的宇宙未为完美,不足贪恋,然后一方面乃能勇猛精进的以创建更高更完美的宇宙。故佛陀的法中,又表现为佛身相好的人生美,及佛国庄严的自然美,以为积极的、肯定的之进化趋向。譬之对于社会主张革命的一方面,消极的否定现在社会为不美,乃有必须打破之意义。一方面积极肯定将来社会为较美或完全美,乃有必须创成之意义。依此必须打破及创成的意义,乃有社会革命的实行,及社会进化的实现。佛陀是对于宇宙主张革命的,故对于人等的自然界观为不完美,使更进求佛身、佛国的完全宇宙;故以观不美为破坏之手段,要求由较美至于完全进化及建设之目的,以要求由较美至于完美。故佛法从积极上肯定了审美爱美的观念,而有佛教艺术美之涌现。

但佛身、佛国的完美宇宙,虽不是理想的、假说的,也有是已成的、且现存的,但其已成的、现存的完美宇宙,原先是从我们一样不完美宇宙改良进化而成的,故我们的宇宙虽未见完美,须要更经重重破坏与重重建设,但已有进于较美而成为完美的可能性,故可即由人生未完美的宇宙,改进为较美以至完美的宇宙;并不是观人等的宇宙未为完美,即可抛弃了离开了而别走到一个已成的、现存的完美宇宙中去,故此是佛法与别的宗教不同的地方,而又是与改革不良社会为良社会的社会改革家相同的地方。由此、远之可以庄严自然界而造成净佛国土为工作的菩提萨埵,叫做宇宙的更造者;近之亦可叫做社会的改革者,叫人们勿贪恋着已成的、现存的未完美的美,应发挥可由较美进至完美的可能性,不惮改地以创造更美更完美的人生美与自然美,这才是佛陀的教训!《佛法与美》

美术之效用:现在人类所处之社会及自然界,精神上常感不满足之痛苦,于是乎于自然界上自出心裁,将自然之物改造成自己内心所想像之物,自己个全精神游于自创物之中,以忘却现实之苦痛。故美术之效用,即游心寄情于人造的超现实之世界,使不满足之精神得以安慰。如善图画者,及赏图画者,则其精神完全游于图画之中,一切忧郁悲愤因以忘失,所谓美术能超脱现实之世界者是。故西洋人谓美术可以代替宗教,但最高之美术虽可使人忘失忧患,可云有宗教之一分作用,以信仰宗教者,有别一之美满世界、为其精神之所寄托,美术亦复如是但以言。信佛教,则绝然不同。以佛教是由根本了解宇宙人生之真相,出离悲苦──即现实之世界,成真净无障碍真如法界,一切痛苦永消。美术虽有想像之美满世界为其精神所寄托,但自然界之一切苦仍存而不失。故谓有普遍宗教之一分作用则可,谓能与佛教同一之结果者不可。……

美术将精神寄托于人造的超现实之世界,心情托之于美术而忘一切痛苦,其现实界之痛苦仍存在而不少,但忘而已!佛学于现实人类之世界,感不满足之痛苦,而忠实道破世界不美之现状,所谓现实之世界:系空的、苦的、不净的、无常的、不自由的。空、即非实,苦、即非乐,不净、即非美,无常、即不永存,不自由、即是无主宰。亦不同其他宗教,别立一天国之美善,但从当下之世界,看出是空、苦、恶、浊、无常、束缚的。复发明世人之痛苦皆由自己之知识上错误而生出不美满之世界。使人当下明了世界之真相,而知本来即是:常、乐、我、净之世界,根本推翻一切痛苦恶浊,得真解脱。如是以观,则佛学与美术之效用,不禁有假真之别矣。《美术与佛学》

从佛教来说明佛教美术,要知佛教有所谓“像教”、“声教”。以音声的言语文字,和音乐来诠表诸法的意义,是为声教。而佛教又以“像”来表显诸法实相,像、即形像,此即现身说法的现身,所以、佛教中现那一种的身,即说那一种的法;故不单是说法,同时亦表现说法的身像也。因像可以为像教,与声之可以为声同,故佛教中有雕刻、造像、音乐等的美术。然在文字方面,中国向来所谓“文能载道”,而佛教的经典,即是表显超绝语言文字之道的。道、是无分别智相应之真如法界,所以佛教的文字──经典,皆是如指标月;故一切经典,都是为指示真理作用的。而造像、图画等美术,亦足指示最高的真理,其结果、其功用,皆是相同。譬如某一件美术的作品,能引人入胜,导人为善,其感化的力量,或比文字还来得广大;如西藏喇嘛造各种的形像,皆含有深义。
  这样说来,美术即是由自心觉悟,而用各种方法表显出来,使他人也能得同样的觉悟,这就是佛教艺术的真义。所以,由佛教产生美术,而美术亦可通达到佛教的实际。《佛教美术与佛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