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某些流行的心理课程和书籍中的一种倾向的批评

(2012-02-01 10:40:00)
标签:

杂谈

   坊间许多自助或称激励类的心理书籍 (我想可能还包括市面流行的一些心理的课程) 读起来道理似乎都是不错的, 你觉的他们说的都对。但是,如果你去注意到它的一些语法方式,也许就能发现问题了。 比如:“最快建立自信的方法。。。如果你按照以下几个方法去做(比如‘三要三不要’,‘七大XX八大YY’,你就可以在几个月内达到目标!!!”

 

   我有个学员曾经形象地描述这些课程和书籍:“喊口号课,毛语录体”。

 

   完型治疗的主要创始人皮尔斯(国内目前似乎很少人了解到在完型治疗的发展中,皮尔斯之妻罗纳的重要贡献,事实上罗纳当时在美国纽约而皮尔斯在加利福利亚各自形成了有所不同的风格的完型治疗的训练和理论模式),在其第一本出版的著作《自我,饥饿和攻击》以研究口腔之咀嚼为切入点提出了一个叫INTROJECT 的概念,其核心含义就是认为个体健康的心理运作方式是对外界的思想观念等等影响要逐渐消化,而不是囫囵吞枣。而囫囵吞枣的方式恰恰是形成我们内心中那个TOPDOG—“应该主义,苛评的自我”,从而构成它和我们内在另一个“象是孩子的自我”UNDERDOG的分裂和冲突。

 

   从学习皮尔斯,萨提亚,米尔顿等人开始的NLP学派,如果忽略了前继学派的内在精神,又因为它的流传的不断变形,也许恰恰走到了它要去的目标的反面。

 

   在中国的土壤之下,什么样的的内在精神可能比较容易被忽略?我以为这是一个值得提醒的问题。

 

   我所观察到的是,某些风行于企业中的课程和书籍(当然我不敢说所有,我只能根据我有限的观察),当堕入这种口号课,语录体,起作用的究竟是什么?我觉得令人担忧的是它背后强烈的内在动机,也即“控制”的欲望,“控制”员工听话好实现利润最大化(也许恰适得其反)呢?“控制”消费者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控制为大,其他略而不计。

 

   在此背后,控制的权欲就是一切。

 

  更值得指出的是,控制并不仅仅是对他人的,也包含对自己的象“物”一样的控制。这恰恰是当年完型治疗的皮尔斯反对和致力改革的地方。大量的心理问题来源于这个外在权力控制内化为自我,而后构成内在冲突和自卑。

 

    这样一来,以人本主义精神起的实践心理学逐渐蜕变成打着人本旗号但实质上削弱和阻碍人本精神的商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