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徐芬(5)蔡正栋《徐芬老师教学风格探微》
(2018-09-27 09:24:54)
标签:
教育历史情感文化杂谈 |
分类: 往事漫忆 |
徐芬老师教学风格探微
蔡正栋
教学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表达方式几方面。其中,教学思想是教学艺术风格的灵魂,教学设计是教学艺术风格的具体化,教学表达方式则是教学艺术风格的载体。我们就从这些方面来探讨徐芬老师语文教学风格的特点。
在长期的师范学校的语音教学实践中,徐芬老师不断地总结经验,深入钻研,敢于探索,在吸收和借鉴教育教学理论和语文优秀教学案例的基础上,形成自己深刻而不乏创见的语文教育教学思想。她非常重视讲读,她参与研究教学基本功,将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归纳为读讲基本功、写画基本功、计算基本功、操作基本功、弹唱基本功等五类36项,就是有力的说明。
2.大语文教育观。从语文教育的宗旨看,徐芬老师认为,语音教学就其本质来说,是在学习语言、掌握交际工具中造就素质促进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基于这一认识,她提出语音教学应坚持以下三项原则:(1)语思统一。即做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思维能力训练相统一。课堂上经常进行口头作文、小演讲的训练,避免语音课给人带来单调枯燥的感觉,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2)口书并重。即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都给予相应重视,使之协调发展。克服以往语文教学中重文轻语或重语轻文的偏失,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3)学用结合。在生活中学语音,通过语文课堂、语文活动和语文生活三部分,紧紧抓住盐阜方言与普通话的区别来学习普通话,归纳总结了盐阜方言中发音特别的字词与普通话中发音的对照表。朗读课文,能根据作品中的具体形象来展开想象,唤起联想,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咀嚼文字中把作者寄寓的情思化作学生自己的真情实感。盐城市教育局编《教学基本功训练的理论与实践》[苏盐出准字(92)第031号]中收录的徐芬老师《试谈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培养的意义》一文,突出地表现了这一思想。
3.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四个意识。徐芬老师的语文阅读课,鲜明地体现了“四个意识”,即主体意识、目标意识、情感意识和创新意识。(1)主体意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语文教学必须始终坚持的。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大胆咨询,主动学习普通话,真正把读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2)目标意识。目标是指语文教学所要达到的结果。上课前,明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预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清晰的目标意识,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将其作为着重解决的训练点。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读、学、思、练,实现教学目标。(3)情感意识。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必须注重情感因素的作用。“情”是连接教材、教师、学生的纽带,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读书欲望的驱动力。要解决语文教学缺情寡趣的问题,教师就必须有强烈的情感意识,坚持情知统一的思想,做到情真意切,寓意于情,融理于情,真正体现语文教学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作用。(4)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是语文教学高层次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创造性,追求语文教学的精、新、活,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从理解、朗读技巧、学习方法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有效地组织语文训练。
1. “三读”学习模式
徐芬老师在她的普通话教学中实施“三读”学习模式。即尝试读,感知内容;品析读,理解语言;赏评读,体会感情。(1)尝试读,指学生进行预习性、尝试性的阅读,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开始。利用课前早读课引导学生按“预习”提示,尝试阅读诗文,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有初步的感知,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2)品析读,是理解性的阅读,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诗文内容,理清脉络,抓住重点,品词析句,理解语言。徐芬老师在教学中能够做到“三抓”,即抓练习,探索读;抓中心句,品析读;抓细节,比较读。(3)赏评读,是较高层次的读,重在品析的基础上深探文章的主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中常常采用自由读以酝酿感情,引导读以渲染感情,表演读以表达感情。
课堂上当某个学生读错字音时,徐老师不会埋怨他,而是先示范发音时舌、唇、齿的位置,再让别的学生帮助他纠正错误后,接着让他带领全班同学读。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加深了师生间的感情,而且发展了学生间团结协作的精神。就板书来说,她经常依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板书。不论怎样的板书,她都能做到设计简洁、明朗、直观、形象,充分体现教学意图,突出教学重点,便于学生理清思路,巩固知识。为了让学生训练好语言表达,徐芬老师常常是下午不下班,晚饭吃几片饼干,就直接到学校每个班级去检查推普课和“每日一拼”。她撰写的《学生专业基本功训练验收标准训练程序及考核办法》中将普通话考核验收标准分为七级,内容分解在学生师范生活的每个学期并逐一进行过关考核,结果与学生三好生评比及毕业证书发放相挂钩。
作者蔡正栋,盐城幼专教科院院长,教授,情意语文工作室领衔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