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徐芬(6)张栩《她不是过客,是归人》
(2018-09-27 09:30:00)
标签:
教育历史情感文化杂谈 |
分类: 往事漫忆 |
她不是过客,是归人
——谨以此文纪念德高望重的徐芬主任
最后一次见到徐芬主任,应该是8年前的事情。那时候,我们夫妻二人调动到报社上班还没几个月。那个秋天的早晨,我骑着我的黄色小自行车匆匆忙忙穿过报社大门,急着上楼开会,听见传达室里有清脆响亮的声音呼我,侧脸一看,永远清瘦却总是精神抖擞的徐主任满面笑容地站在门口。我们都有点意外的惊喜。但那次见面,因为我赶时间开会,未能详聊。我只知道,老人家跟我们某位领导有约,正在门口等待会面。我嘱咐老人家:您别忙着走,我一会儿下楼来接您上去坐,中午请您吃饭。但是,未及会议结束下楼来找,徐主任已经离开我们单位。后来知道老人家那一次以及后又数次奔波的事情最终未能遂愿。
竟是永别。
对徐主任印象极深。
我大学毕业后在阜宁师范学校工作了将近17年,徐主任是我接触最早也最多的老师和领导之一。我毕业时,徐主任早已年过50、接近正常退休年龄了。老人家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以后也一直在加强这种印象:生活上严谨自律,热心助人;工作上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作为同事和长辈,她是最好的楷模;作为教务处主任和特级教师,她是最好的榜样。一茬茬年轻教师和一届届年轻学生,在徐主任的指导、教育、帮助和关心中成长。
听说过不少关于徐主任的故事:
听说,58年前,她是一位聪慧热情的南方女子。大学毕业后,本可以回到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美丽江南,但是,怀揣支持苏北教育事业的伟大理想,她和一批同样心怀梦想的五十年代大学生一起,高呼着“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理想”的口号,高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扬子江”的战歌,远离家乡,来到了苏北平原、盐阜大地,并在此奉献一生;
听说,她是一位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好老师,是阜宁师范学校普通话推广普及普通话工作和基本功训练的拓荒者,后来阜宁师范学校享誉全省乃至全国,她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个在贫瘠苏北奉献了将近一个甲子的苏南女子,为了工作和学生,常常忘记了家庭,但她从不后悔对事业的付出——虽然她也常常感觉愧对家庭和儿女。她教过的学生,遍布大江南北,许多人许多年对她念念不忘,常常不辞辛苦千里迢迢来看望她;
听说,她见证、参与、陪伴了一所普通农村师范学校从发展到壮大再到升格变迁的全过程,并在此含辛茹苦、任劳任怨、赤诚执教四十年,她熟悉学校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她虽然叫不出她教过的所有学生的名字,但是她热爱、喜欢、关心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甚至超过自己的孩子。2014年寂寞的冬天,刚刚过完80华诞的徐主任,紧紧握着她学生的手安详离世……这位来自江南的老人,在为盐阜大地的教育事业奉献一生之后,将自己永远地融入这块泥土。
有一些不是听说,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比如,每到节日,来自四面八方雪片一样飞向徐主任的贺卡;比如,每天夜晚她那总不熄灭的办公室的灯光和她孜孜不倦的工作身影……所有这些,虽经岁月洗涤,却早已深入人心,依然历历在目。
不管是听来的故事还是耳闻目睹的亲历,传递的都是正能量,一点一点影响着年轻一代的每一位老师和学生。而徐主任对年轻人的教育、关怀与帮助,则直接推动我们奋发向上、不断成长。那些年,是阜宁师范最为辉煌的日子:以《中国教育报》为代表的国内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苏北平原上崛起的一所耀眼的乡村师范;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级领导和兄弟学校不断前来调研、参观和学习。印象中,清瘦、干练的徐主任脚步永远匆匆、笑声永远朗朗,老人家严谨自律、充满活力,办公室的灯光也永远明亮。
有两个与徐主任有关的工作小细节至今记得很清楚:一次,我跟先生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会课比赛,语文老师要上的课是徐主任让人从报纸上找来的一篇时文《黄山情》。为了避免影响,我们两个人各自备课,互相没有通气,但是,教案出来之后发现,我们不约而同想到了运用黄山挂历这个道具。上课在即,不适合重新设计开场,也不好再找道具,我们决定使用同一个挂历,缺点当然是后上课的人要吃一点亏,不管是谁的创意,先入为主,后上课的人总有模仿嫌疑。结果,果然后上课的屈居整个比赛第二名。徐主任在对我们的课堂作出评价和指导意见后,哈哈大笑说:真是一对心有灵犀比翼双飞的贤伉俪啊!希望你们永远像这样你追我赶、互相促进!这个话鼓励了我们好多年。后来,山东德州师范、徐州运河师范、泰州师范等省内外同行学校的老师们来阜宁师范学校观摩,徐主任总是信心百倍地安排我们家两口子准备公开课,不管时间多吗匆忙。她说:我对你们有信心!泰州师范学校老师们光临的那天晚上9点钟,徐主任亲自急匆匆跑到我们家敲门,敲开后也不进门,笑呵呵说:泰州师范的老师们听你明天早上的第一节课,课我已经安排好了,你准备一下。说完就要走。我大吃一惊:这么晚才安排,也不让我准备一下?徐主任哈哈一笑:没关系,你的课我放心,还有你们家韩先生可以帮忙哦!然后,脚不点地地走了。
可以说,我和先生后来在教学工作上能够称得上合格,能够受到老师学生们的好评,能够被称为教学骨干,与徐主任当年的训导、培养、磨练有着密切的关系。
徐主任退休之前,我们很少跟徐主任聊生活和家常。那时候,这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总让我们有高山仰止的感觉。徐主任退休之后,我们正好有了孩子,不久,徐主任女儿家也有了小孩,从此,徐主任的人生进入她另外一个事业阶段:全心全意抚养、教育她的外孙女儿,我们与徐主任的交往和交流竟比过去更为随和亲切了一些。
徐主任的外孙女儿小名咪咪。那是一个可爱的女孩儿,比我们儿子小大概8个月。徐主任对待咪咪,那是拿出了她毕生的热情,一如当年她对待工作,严谨细致、无微不至。孩子小的时候,她经常带孩子出来散步——不会走的时候抱,会走的时候又抱又搀,遇见跟咪咪同龄的小孩,老人家必定要跟孩子的父母或祖父母交流几句关于孩子的成长或带孩子的心得。我们家儿子十几个月的时候能够在地面上奔跑了,徐主任抱着咪咪充满向往地说:哥哥现在可以自己跑了,也就是说,再过8个月,我们咪咪也可以像这样跑啦?那个挚爱的表情,至今栩栩如生。孩子们小时候总喜欢买玩具,不惜重复,不惧高价,我们自然会限制。有一次,在校园商店门口,儿子想要买家里已经有的玩具,我觉得没有意义,徐主任看见了,说:孩子喜欢自有他喜欢的道理,就买给他吧。过几年,等他长大了,你送给他他都不要了。这句话印象极为深刻,因为老人家改变了我对待孩子兴趣的态度。
……一晃数年。我们举家搬到盐城工作之后,很少再看见徐主任和咪咪。
真的没有想到那么快。尽管我们也看见了老人家消瘦的容颜一天天苍老,但是,无论怎样苍老,我们心里的徐芬老师是永远精神百倍的、永远充满青春活力的!没有想到老人家那么快彻底离开我们、离开阜师。
但是,徐芬主任,您的忠诚敬业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您的弟子,他们必将一代又一代传递着您的精神,您确实没有离开!
对于这片她热爱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们,徐芬老师,她不是过客,是归人。
张栩,盐阜大众报社记者,原阜宁高等师范学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