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联合国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核心提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于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中国占据22项,端午节、粤剧、书法、篆刻、剪纸等均名列其中。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http://www.bdrs.com.cn/bbs/attachments/day_090527/0905271401031acd4ef4bbc071.jpg
2009年5月,中国开始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该项目由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申报表。
http://pic1.ooopic.com/uploadfilepic/yuanwenjian/2009-04-29/OOOPIC_vip4_200904296837cc5ab355b235.jpg
继6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中国即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遗程序。
据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朱林飞介绍,本次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汩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申报材料由湖北、湖南、江苏三省联合“打包”。
2008年10月,受文化部委托,湖北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报表和相关材料。三省四地的“端午习俗”,早在2006年就已公布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http://images.china.cn/attachement/bmp/site1000/20090528/0019b91ec9230b882ee505.bmp
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纪念伍子胥、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龙舟竞渡等。各地活动略有不同,尤以湖北省秭归县、黄石市更具典型性。
按照相关规定,每个国家每年只允许向联合国申报一个“非遗”项目。端午节在2008年正式成为国家法定假日,也是我国去年惟一的世界“申遗”项目。
http://www2.xiangshu.com/UploadFiles/Day_090529/199_299644_5e29925572ac2cc.jpg
黄石市“西塞神舟会”
端午节由湖北、湖南、江苏三省四地共同申报,共包括4部分内容,分别是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
http://www.ccots.com.cn/userfiles/image/2009/03/20090313150707.jpg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其中中国占据22项,端午节、粤剧、书法、篆刻、剪纸等均名列其中。端午节,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http://www.goobd.com/up_files/image/Article/2009/05/24/44449853.jp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