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旅游日记】道教圣地龙虎山印象

(2010-06-12 13:13:54)
标签:

宗教

悬棺

棺木

道教

名山大川

分类: 旅行日记

【旅游日记】道教圣地龙虎山印象

 

 

     道教圣地龙虎山印象

 

 

                          1997年5月26-27日

 

  

  龙虎山,是道教名山之一。历代天师除第一代后期和第二、第三代在四川传道、羽化外,在龙虎山承袭了63 代,历经1900多年,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道派,素有“南张北孔”之说东汉中叶正一道的创始人张陵在此炼丹,“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因此才有了龙虎山的名称。

 

   在一个雨天,我与国家教育部师范司综合处王源林处长及参加江西省中师办学条件标准化验收专家组的成员,乘工作闲暇,在鹰潭师范学校接待人员陪同下,得以游览道教圣地龙虎山。

 

 

【旅游日记】道教圣地龙虎山印象

 

 

 

  龙虎山真的是仙境一般。特有的丹霞风貌,使得她如诗如画,奇观纷呈。红色砂岩经过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了形象各异的山峰、千奇百怪的山石,“赤壁丹崖”扑面而来。经过千年的水流侵蚀、断力切割、重力崩塌和溶蚀风化等地质演变,龙虎山形成了独特的丹霞地貌,孤峰、残丘、峭壁、怪石等随处可见,加之绿竹、青松、山花等,五彩斑斓,美不胜收。令人不禁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游览龙虎山,从找寻道家足迹开始。当地流传很多有关道教的故事。从天师府、飞云阁、正一观等人文景点,到金龙峰马祖岩、象鼻山、无蚊村等自然景观,与道教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美丽的传说,道教的遗存,使得泸溪河更加风光旖旎,钟灵毓秀。

 

 

【旅游日记】道教圣地龙虎山印象

 

   龙虎山的道教文化无处不在。不少建筑都融入了道教文化的阴阳相生、刚柔并济、天人合一的理念。老子、张道陵、马祖道一、鬼谷子、徐霞客、陆九渊等圣贤先哲在此留下与龙虎山密切联系的痕迹得到再现。

 

 

【旅游日记】道教圣地龙虎山印象

 

 

  龙虎山的山水有自己的特色。源于闽赣崇山峻岭中的泸溪河,两岸的奇峰怪石、茂林修竹,似一幅泼墨山水,逶迤宛延,美轮美奂。在泸溪河上,我们穿着雨衣,随竹筏顺流而下,“天造地设的丹霞碧水,源远流长的道教文化,千年难解的悬棺之谜”,一一展现我们的眼前。

 

 

 

【旅游日记】道教圣地龙虎山印象

 

 

  “智者乐山,贤者乐水。”龙虎山的山和水,得到完美的结合,山依水而立,水绕山而行,山灵水秀,相依相偎,使得这里成为千年道都、逝者天堂。

 

 

【旅游日记】道教圣地龙虎山印象

 

   龙虎山的悬棺,成了历史上的难解之谜。据导游介绍,龙虎山是悬棺崖葬的发源地,两千六百多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古越族人,就利用天然绝壁上的洞穴做墓室,整木刳成棺木,悬葬于峭壁之上。这些悬棺置于峭壁的崖洞里,离水面几米或几十米,有的单葬,有的合葬,有的群葬,最大的洞穴有十几口棺木,好像是一个家族墓地。葬后大多用泥砖封住洞口,以防动物和飞鸟侵扰,好给逝者一个舒适安祥的极乐世界。这些洞穴都面向东方,朝阳而葬。细雨朦胧中,只见峭壁上林林总总的洞穴里,棺木大大小小,隐隐可见。古人倒底是怎样把棺木安放到洞里的,人们根据推测,以现场表演演示其过程,吸引了游客的关注。

 

 

【旅游日记】道教圣地龙虎山印象

 

 

  大地之母,生命之源

 

 

  “飞雨成帘藏日月,云崖作盖涵阴阳”,如同飞云阁上的一副对联所说,雨中的龙虎山、山下的泸溪河,怀揣日月,胸抱阴阳。山伴着水,水得山而媚;水环着山,山得水而活。这幅画面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