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富捷
相关文章:中值与均值 FMPEG模型
研究市场整体估值的方法甚多,但是大多机构的分析手段很业余,基本单凭一个市场整体加权PE做判断。也有稍复杂些的方法,譬如加入中值,毛羽有PE中值均值模型,过去我也使用,但是最终否定了这种分析法。中值固然比均值合理,但是问题出在PE本身缺陷上,各企业的合理PE标尺不尽相同,PE的合理高低应与未来预期增速相匹配,因此使用PEG中值更合理,同时整个市场的估值呈结构性,应把整个市场分解后逐一计算。今天你将看到国内独一无二的分析结果,没有一家机构做过,我是全国第一人。
我知道有许多人不认同目前市场整体低估,认为市场只是金融、地产、煤炭、石油这些权重拉低了PE,而中小板企业的PE依旧高高在上。这种观点不客观,严格点说并不构成一个观点,因为这是主观揣测,并未做具体分析,没有数据,没有图表。因此今天我要透过三张表,给大家一个相对客观的结论。
三张表依次是市场整体PEG表、市场整体低估比例表、各PE区间与增速对比表。这三张表是我个人思想,不曾借鉴任何书籍,因此它独一无二。相信会有个别机构同我产生共鸣,但未必能做出三张表,因为涉及到效率问题,我能做出来是运用了一些技术手段,靠一己之力将所有企业的券商调研报告做汇总,并算出每只股的未来三年增速预期。在发表此文后,可能会有一些机构和投资者拿去借鉴研究,这是好事,我不怕分享,人人可以借鉴,也可以反对,但是任何人不能谎称是自己的东西。不久将来我会出书,这些新思维都会写进书里。

先看第一张图。若是算均值,PEG为1,但是算中值,PEG仅为0.69。不了解中值与均值的朋友可以阅读《中值与均值》一文。PEG中值是衡量市场整体估值的合理标准,目前市场显然已经整体低估,但是虽然市场整体低估,不表示所有企业低估,因此再看下图。

这是市场整体低估比例表,比第一张表更客观。除去所有数据有残缺的企业后,样本股为1554只。其中1125家企业PEG小于1,占72%;PEG大于1的企业为392家,占25%,PEG为负的企业是37家,占比2%。可见这个市场七成企业已经低估,这张表反映了市场的结构性。下面再换一个角度分析,看下表。

本表更复杂也更详细。我将市场所有企业的PE做区间划分,最后你发现,随着PE不断增高,未来3年预期也持续增加,可见PE与增速成正比,它符合PEG的逻辑。在所有区间中PE20-30倍的企业最多,达到549家,占35%,PE10-20倍的企业达到379家,占24%,PE30-40倍的企业达到294家,占18%。这三个区间的预期增速均高于同区间PE水平,说明三个区间的企业均低估,若把三个区间的所有企业相加,总数达1222家,占到78.63%,因此本表也得出相同结论:市场七成以上企业低估。
综合三张表,可见市场普遍低估,已不是简单结构低估,有七成以上企业的PE分布在10倍-40倍之间,不存在中小板企业整体估值高高在上的情况。同时所谓的泡沫只占到市场的14.8%,只有超过40倍以上的企业整体高估。此前我一直用情绪分析市场,现在再用估值分析市场,得到同样结论。若是股票越跌越低,反倒越不敢买,那太可惜,你将与财富擦肩而过。
我想会有一些人反对我的结论,因为对券商报告有意见。今天暂不谈券商报告的长短,我的观点熟悉我的朋友明白,我所计算的每一家企业的预期是所有券商预测值的平均值,单看一家券商的值不客观,但若将所有券商的预测值做平均,那么它就成为主流偏见,因为每一家券商的预测值都接近平均值。有时间我会再写一篇如何利用券商调研报告的文章。
应该说若有争议,那会集中在预测值上,但是使用PEG的逻辑和三张表的分析思想应是全票通过,即便你不同意分析结论,但是希望我的分析思维对你有所帮助,这里只分享新思维。
推荐阅读
更多内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