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该放弃治疗的应是“网瘾矫治”

(2014-06-20 08:30:00)
分类: 时事评论
不该放弃治疗的应是“网瘾矫治”
文/时言平
  网瘾不是病,矫治却要命。
  19岁的河南女孩玲玲,因矫治网瘾非正常死亡的事件,近期经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引发不小震动。生命遭受摧残而凋零,总是那样令人痛心。
  尸检的结果揭示了残酷的真相:头部与硬物接触致颅脑损伤而亡。死亡的背后,也许隐藏着来自网瘾矫治机构体罚的魔爪。
  矫治网瘾引发的悲剧,我们并不陌生。矫治手段之残酷,曾引发社会震惊。大家应该都还记得,那场电击治网瘾的争议——彼时,这样的矫治手法被斥为“残忍”,曾被相关部门叫停。
  电击尚还披着虚妄的科学外衣,而更多的网瘾矫治机构,则依然迷信原始而野蛮的手段——体罚。《法制晚报》梳理了媒体近年来报道的12例类似事件,超过9成涉事机构存在体罚学生情况,最终造成了包括玲玲在内的7名学生死亡。
  网瘾矫治过程中的非正常死亡,是生命无法承受之重。如此粗暴的矫治,让人看到的不是一场拯救,而更近似一场以拯救为名的残害。而凶手,正是那些对孩子失去耐心、迷信手段的家长,以及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网瘾矫治产业。
  如果说,几年前对网瘾的惶恐,是蒙昧所致,那么在互联网深度渗透生活的今天,人们依然不能正确地认识网瘾,那无疑是种悲哀。当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甚至成为社会生活离不开的一部分,“网瘾是病”还成立吗?看看那些数量庞大的“低头族”们,是不是也应该将他们送进那靠矫治网瘾的集中营?
  一个失去耐心的社会,总是在焦虑中进行粗暴的定义。家长们将沉迷网络的孩子送进网瘾矫治机构,与一些政府部门将执着的上访者关进精神病院,沿袭的是同样的思维路径。自己没有能力解决问题,就认为给自己带来烦恼的人有病。实际上,真正有病的,是这群失去耐心的人们。
  按照网瘾病构陷的情景,孩子贪玩可以被视为“玩瘾”,孩子爱天马星空地想象可能有病……他们唯一能接受的,就是孩子认认真真地学习。事实上,孩子对机械而单调的学习“上瘾”,又何尝不是一种病呢?
  家长们的没有耐心和焦虑,成全了网瘾矫治机构的生意经。他们以拯救的名义,用驯化动物的野蛮手段,从家长们的焦虑中获取利益。电击、体罚……这不是在矫治网瘾,而是设立了一座集中营,通过精神的虐待和肉体的摧残,去达到所谓改变的目的。
  所谓网瘾,也许是被夸大的恐惧。如果孩子能够成长于更加自由的环境,如果家长对孩子多点耐心,那么孩子脱离网络的依赖,或并不是多难的问题,更不必经历有可能致命的残酷矫治。
  面对非正常死亡的悲剧,对于以体罚等野蛮手段矫治网瘾的机构,应该予以取缔,避免他们为谋求利益,以拯救的名义残害青少年的身心。而对于家长而言,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应该失去耐心,不能因为焦虑轻易放弃自身的努力,而迷信手段和偏门。网瘾并没有那么可怕,可怕的是家长和社会,无视这种现象的成因,便轻易放弃,把孩子送进集中营一样的网瘾矫治机构。
  因而,与网瘾相比,更不应该放弃治疗的,是这种简单粗暴的“网瘾矫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