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致歉信”里的无知和无耻
(2013-06-13 00:18:29)
标签:
延安城管道歉信代笔韩寒杂谈 |
分类: 时事评论 |
“受害者致歉信”里的无知和无耻
文/时言平
“延安城管暴踩商户头部事件”,原本只是部城管耍狠的动作片,随着事态的演进,却渐渐变成了扑朔迷离的悬疑片:继被网众扒出该地城管局局长开豪车、违规
盖城管大楼之后,被踩商户刘国峰的一封道歉信,称“和家人对处理结果非常满意”、“客观地说,我也有一定责任”“不要因为这样一个特殊事件否定延安革命圣
地的形象”……再度引发公众质疑。(6月12日《南方都市报》)文/时言平
正如主持人孟非所总结归纳的,致歉信通篇表达了三个主旨:城管 打我是有道理的;城管局的善后我是满意的;延安的形象才是最重要的。但这真是受害者刘国峰的本意吗?行文中中弥漫的官腔味道,让人很难相信,这致歉信出自 市井小民之手,更多人质疑:道歉信有权力捉刀代笔之嫌。
如果道歉信是受害者本意,那么觉悟高得也未免太离奇了些。“打破门牙和血吞”,牺更是 牲自身权利和尊严维系“革命圣地的形象”,莫名其妙更是莫名悲哀:一个公民权利可以被当街践踏的地方,形同法外之地,谈何形象?无法无天的治理者,又有什 么值得维护?须知道,一座城市的形象,从不是靠市民忍气吞声当顺民换来的,而在于公共参与的活力和开放独立的精神。基本的公民权利都无法直立,城市形象又 如何树起?
如果“官腔”行文的背后,是“公关”的结果,那么这无疑是权力的二次施暴:作恶城管踩踏的是市民的身体,“公关”迫使受害者发致歉 信的权力践踏的是尊严和灵魂。如此行政的权力,活像那地主家的恶少,欺侮了良家女子,还迫使受害者当众承认自己是荡妇,不仅无道,更是残忍。而这样的荒 唐,怕是只有那无法无天的社会才会上演。在这个倡导文明和法治的社会出现,让文明肌体遍体鳞伤,让法治尊严支离破碎。
无论这封致歉信出自谁之 手,都是荒唐的。若是商户本意,那只能说明他的愚蠢和无知,他的这种觉悟,恰恰是权利意识低下的表现,一个连自身权利和尊严都维护不了的公民,谈什么城市 形象,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并且,将正义声援拒之门外以求心事宁人的受害者是否想过,这起城管施暴的事件,绝不仅仅属于他一个人的悲伤和屈辱,更是公平正 义之殇。如果不以此矫正权力的行为,势必会有更多的人惨遭荼毒。
真心希望道歉信不是权力捉刀代笔,否则权力的蛮横和无耻,恐怕要再次突破权力 伦理和公平正义能够承受的底线。平常的收买笼络、缄默噤声,已经足够恶劣。如今,若竟然迫使受害人为施暴的权力背书,更是让人心惊胆寒。如果此举得逞,会 否成为往后处理权力越位伤人的“延安模式”呢?会不会有更多的受害者“被道歉”来息事宁人呢?这并不是恶意的揣度,不受约束的权力,作起恶来往往要超乎想 象。这,也是为何要“将权力关进笼子”的原因。
“延安城管暴踩商户头部事件”,派生出的诸多疑团待解。而解开这些疑团的,唯有透明的真相和正 义的法律程序。无论谁道歉,最多只能在道德上给社会公众以慰藉,并不能息事宁人。唯有司法公义,才能拯救被损害的权利和被践踏的尊严。权力耍横侵权,没有 和解的余地,必须接受法律的质询和追究。
一封“受害者道歉信”,刻画出法治之境隐藏的丑陋。这份致歉信,无论出自谁人手笔,要么折射权利意识低下,此乃无知;要么折射作恶权力毫无底线,此乃无耻。而无知也好,无耻也罢,都会陷法治于不义,助长不受约束权力的无道无信,乃至无法无天。
后一篇:“文艺大叔”与不快乐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