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4689读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10092189

(2022-04-02 07:02:00)
标签:

《尼各马可伦理学》

亚里士多德

人类

自然

社会

分类: 读书

第十卷:幸福,第九章:对立法学的需要:城邦学引论【1179a34 – 1181b22】,从什么地方可以学到立法学。

 

1181a27接下来,我们是否应当讨论,一个人从哪里以及如何获得立法学的知识?是从城邦管理者那里,就像所有从专家那里获得知识的例子一样?因为我们已经看到,立法学是城邦社会学的一个部分。

αρ' ουν μετα τουτο επισκεπτεον ποθεν η πως νομοθετικος γενοιτ' αν τις, η καθαπερ επι των αλλων, παρα τν πολιτικων; μοριον γαρ εδοκει της πολιτικης ειναι.

Should we not move on, then, to consider where or how one might acquire a capacity for legislation? Is it, as in other cases, from politicians? For we did think that it was part of political science.

这是第十卷[快乐]的第九章,在这里讨论的是第十卷第二部分的内容,就是幸福,而这一章的主题是:对德性只知道还不够,还必须努力去获得。德性以好品质为前提,而好品质需在好法律下养成。这种教育可由公共制度或个人来实施。但懂得立法学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所以我们还必须懂得立法学。

这一卷所讨论的内容比较多,前面五章讨论的是快乐,从第六章开始的三章讨论了幸福

这里是最后一章,要讨论一下如何实现德性的问题。那么如何成为一个好人,亚里士多德指出了三个方式,有些人认为一个人好是天生的,有些人认为人是通过习惯,另一些人认为是通过学习,而成为好人的。因为如何成为好人是这里的一个重要课题,所以在说了这三种方式后,亚里士多德还要对这些方式作深入的讨论。

接着亚里士多德继续讨论与道德德性养成相关的内容,这里提出的是关于法律的内容,亚里士多德指出,有些人认为,一个立法者必须鼓励趋向德性、追求高尚或高贵的人,期望那些受过良好教育的公道的人们会接受这种鼓励;惩罚、管束那些不服从者和没有受到良好教育的人;并完全驱逐那些不可救药的人。

在此还要就想成为好人的人指出一个前进的方向。想成为好人就必须预先得到高尚或高贵的哺育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且将继续学习过公道的生活,而不去出于意愿或违反意愿地做坏事;如果只要具有努斯,生活在正确的制度下,并且这个制度有力量,一个人就能够这样地生活。然而,作为表达着某种明智与努斯的逻各斯,法律具有强制的力量。这种力量并不是由父亲或男人,而由法律来体现的,因为法律表达了某种逻各斯。

在这里亚里士多德还要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上述的观点,斯巴达似乎是立法者关心公民的哺育与训练的惟一城邦或少数城邦之一。在大多数其他城邦,它们受到忽略。每个人想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亚里士多德认为,我们应当有一种像斯巴达城邦那样共同的教育制度,但当这种制度还不存在或不健全的时候,每个人就似乎应当关心提高他自己的孩子与朋友的德性。他应当能做到这一点,或至少应当选择这样去做。按照亚里士多德的看法,对生活(方式)的调整有公共的和私人的两种方式,家庭就是小城邦,或者,城邦在治理的意义上就是大家庭,所以立法学可以通及这两者。既然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家庭与城邦可以有可比性,那么在此就要对在这两种环境中的共同体问题作一些分析,正像在城邦生活中法律与习惯具有约束作用一样,在家庭中父亲的话与习惯也有约束作用。由于有亲缘关系,由于父亲对子女的善举,这种约束作用比法律的更大。因为,家庭成员自然地对他有感情并愿意服从他。在此还要讨论个别教育好还是多人教育来得好的问题。

那么个别教育与共同教育相比究竟哪一种更优越呢,这与医疗中的情形一样。亚里士多德认为像斯巴达那样形成共同教育是好的,但个别教育也是有道理的。如果城邦不关心共同教育,那么只能个别教育,这一点,亚里士多德并不认为是好的。但当共同教育形成后,在这样的环境下,亚里士多德又讨论了个别教育的问题,那么这种个别教育与没有共同教育规定的地方的个别教育是不同的,在共同教育的制度下,以共同教育的方式对个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

所以看起来是对一个人教育,其实反映的却是不关心共同教育与在共同制度下的个别化教育的差别。而在共同教育制度下,对具体的个人进行个别化教育这是应该的,所以亚里士多德认为,个别情况个别对待效果更好。因为这样,一个人更能够得到适合他的对待。这种个别化是在共同体制下的个别。

在此,亚里士多德究竟想说什么,如果接着前一句的关于个别化教学的好处的话题,这里说的应当是共同教育的好处。但这里提到的共同性的内容却是指学科的普遍性内容。从前面讨论的斯巴达式的共同性教养与其他城邦的个人教养,到具体教养方式上的集体化方式与个别化方式。

进而转向到例如医生医治的只是个别的病人,所以在这里则讨论医学作为学问是怎样的,所以亚里士多德说一个医生或一个体育教练,虽然在对具体的病人或学生进行工作时是以个别化的方式对个别的人进行的,但如果他懂得医学或体育训练,那么他其实是以普遍的学问对个别进行的指导。在这里指出,一个掌握了医学的普遍性原理的医生在对个别病人进行治疗时才会有好的效果,一个懂得了训练的普遍性原理的教练才能在对个别的学生进行体育训练时产生好的效果,才对对个别作出良好的关照。

在这里则接着上一句科学知识的普遍化与个别教养时的个别化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继续在此进行讨论。当然,一个不懂科学的人也能把一个特定的人照料得很好,因为他从经验中了解如何能满足那个人的需要。虽然只凭可以做出不错的事情,但是如果想要学习系统的知识,就不是经验所能解决的了,但是,那些希望掌握技艺或希望去沉思的人似乎就应当走向总体,并尽可能地懂得总体。因为科学是关乎于总体的。所以,假如有人希望通过他的关照使其他人(许多人或少数几个人)变得更好,他就应当努力懂得立法学。因为,法律可以使人变好。

亚里士多德在前面已经说过“如果他懂得立法学,他就更能做到这一点”,在这里继续讨论懂得立法学的问题。不是每个人都能把所有的或所接触到的人的品性变好,只有懂得科学的人(如果有这样的人的话)才能做到这一点。这正如在医疗或其他要运用关心与明智的活动中的情形一样。

在第一个分句里,亚里士多德说:αρ'(因此)ουν μετα(在中间)τουτο επισκεπτεον(考虑)ποθεν(何来)η πως(怎么)νομοθετικος(立法学)γενοιτ'(知识)αν τις, 接下来,我们是否应当讨论,一个人从哪里以及如何获得立法学的知识? Should we not move on, then, to consider where or how one might acquire a capacity for legislation?

前面讨论了立法问题的重要性,这里要分析,我们从哪里可以获得立法的技艺与知识。

亚里士多德说:η καθαπερ(每一个)επι των αλλων(其他的), παρα τν πολιτικων;(城邦管理者); 是从城邦管理者那里,就像所有从专家那里获得知识的例子一样? Is it, as in other cases, from politicians?

是不是应当像其他科学那样从专业的人那里获得知识一样,关于立法的知识应当从πολιτικων城邦学家那里吗。这里的πολιτικων当然可以作城邦管理者或政客的含义来看,而根据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这个πολιτικν中包含了各种关于城邦生活的学问,军事的、理财的、修辞的、伦理的、管理的、立法的等等学问,在当时这些与城邦生活直接相关的活动的知识就以城邦的名称统称为πολιτικων,那么对于这个包罗万象的知识群,最合适的名称就是城邦学,这一点我们在第一卷时已经这样称呼了。而立法是城邦生活中的一个方面,就如军事也是一个方面,如果学习军事应当向将军们学习,那么学习立法就应当向与城邦中的立法活动相关的学者讨教,这些学者就是立法家。

在第二个分句里,亚里士多德说:μοριον(一部分)γαρ εδοκει της πολιτικης ειναι. 因为我们已经看到,立法学是城邦社会学的一个部分。For we did think that it was part of political science.

立法学是城邦学的一部分,廖译本在此说可以参阅【1141b24】(第六卷第八章):【1141b24】城邦事务方面的明智,一种主导性的明智是立法学,另一种处理具体事务的,则独占了这两者共有的名称,被称作城邦学。处理具体事务同实践和考虑相关,因为法规最终要付诸实践。

其实在这一句的原文里,并没有强调前面已经说过这样的话,所以邓译本说:“因为立法看起来是治国术的一部分”,如此而已。

对于πολιτικη廖译本译为“Politics”其实这个名称容易与现代的politics混淆,而亚里士多德时代的πολιτικη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学科群,凡是与城邦相关的社会人文事务都是πολιτικη的内容,所以邓译本在此译成“治国术”,本人以为直接就称作“城邦学”不是更好,说明这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一种学问,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社会人文科学,但对于πολιτικη说是社会人文科学则又显得不伦不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