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京西千年古寺--潭柘寺之天王殿与大雄宝殿

标签:
历史文化佛学图片旅游 |
分类: 寺庙与道观 |

P1 山门内的第一重殿宇是天王殿,单檐歇山顶,木结构,三间开,高37尺,进深34尺,面阔50尺。殿顶覆以绿色琉璃瓦,黄色琉璃吻兽,殿的四角挂有圆形风铃,前额上有康熙皇帝亲书的“天王殿”斗子金匾。(潭柘寺的天王殿)


P3 在殿内西侧为泥塑彩绘的四大天王坐像,又称为“护世四天王”,是佛教保护神,分别护持着天下的四大部洲。黄脸的是东方持国天王提头赖吒,手持琵琶,保护东胜神洲人民;蓝脸的是南方增长天王毗琉璃,手持宝剑,保护南瞻部洲人民。(潭柘寺的天王殿)

P4 红脸的是西方广目天王毗留博叉,手缠一龙,保护西牛贺洲人民;白脸的是北方多闻天王毗沙门,左手持银鼠,右手持宝幢,保护北俱卢洲人民。(潭柘寺的天王殿)

P5 这是红脸的是西方广目天王,梵名“毗留博叉”,四天王天之一,他右手缠一龙,左握元珠,据说他能以清净天眼观察护持世界,故名。西方广目天王手缠龙象征着“顺”。(潭柘寺的天王殿)


P7

P8

P9 天王殿后面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面阔五间,黄琉璃瓦绿色剪边,重檐庑殿顶,上檐额题“大雄宝殿”,下檐额题“福海珠轮”。大雄宝殿这几个字是已故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福海珠轮”是乾隆皇帝手书。(潭柘寺的大雄宝殿)

P10 殿内供奉释迦牟尼佛,佛像左右分立“阿难”、“伽叶”像,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协侍,殿内两侧是十八罗汉。(潭柘寺的大雄宝殿)

P11 大雄宝殿是全寺的主体建筑,为五开间重檐庑殿顶,上覆黄琉璃瓦绿剪边屋面,上下檐悬“清净庄严”、“福海珠轮”金字大匾,为康熙和乾隆的亲笔。正脊两端有巨形碧琉璃鸱吻,高2.9米,色彩鲜艳,形态生动。鸱吻上系有鎏金长链,气势轩昂。(潭柘寺的大雄宝殿)

P12 潭柘寺的大雄宝殿是寺内最雄伟壮丽的建筑,为古建筑中最高等级的重檐庑殿式,木结构,面阔98尺,进深58尺,高71尺,五开间。(潭柘寺的大雄宝殿)

P14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皇帝降旨,命阜成门内广济寺的住持僧,著名的律宗大师,与自己相交多年的震寰和尚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当年秋天,康熙皇帝驾临潭柘寺进香礼佛,并且留住了数日,赏赐给潭柘寺御书金刚经10卷、药师经10卷、沉香山1座、寿山石观音1尊、寿山石罗汉18尊。(潭柘寺的大雄宝殿前的古松)

P15 康熙三十一年,康熙皇帝亲拨库银1万两,整修潭柘寺。在震寰和尚的亲自主持下,从康熙三十一年秋到三十三年夏,历时近两年,整修了殿堂共计300余间,使这座古刹又换新颜。(潭柘寺的大雄宝殿前的古松)

P16 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为牌楼亲题匾额,并赐给潭柘寺桂花12桶和龙须竹8杠。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命著名的律宗高僧止安律师为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并赐给潭柘寺镀金剑光吻带四条,安装在大雄宝殿的殿顶上。(潭柘寺的大雄宝殿前的古松)

P17 清雍正年间一向深居简出的雍正皇帝也专程到潭柘寺进香礼佛。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皇帝第一次游幸潭柘寺,"赐供银二百金、匾额九、楹联二、诗二、章幅子一轴、法琅五供一堂"。(潭柘寺的大雄宝殿前的古松)

P18 大殿正面上层檐下挂的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手书的“大雄宝殿”斗子金匾,门额上挂有乾隆皇帝手书“福海珠轮”的金字行龙戏珠横匾。(潭柘寺的大雄宝殿)

P19 乾隆皇帝手书“福海珠轮”的“福海”就是说:佛可以给我们带来福德、吉祥,可以使我们去除烦恼、脱离苦海,达到极乐的世界,所以叫“福海”。(潭柘寺的大雄宝殿门额金匾)

P20

P21 释迦牟尼佛左手掌心向上平放在盘膝中间,而右手掌向下垂放在右脚膝盖上,这是代表现在世“说法”的手印。(潭柘寺的大雄宝殿内)

P22 释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间,生长在人间,成佛亦在人间。他是人们长夜漫漫的人间慧灯,他是人们苦海茫茫的人间舟航。(潭柘寺的大雄宝殿内)

P23 在释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这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代表的是实践,将孝敬、慈悲、智慧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普贤法门是圆满的法门,心心大圆满,愿愿大圆满,行行大圆满。(潭柘寺的大雄宝殿内普贤菩萨雕塑像)

P24 这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常与普贤菩萨同侍释迦牟尼佛,是释迦牟尼佛所有菩萨弟子中的上首,所以又称为文殊师利法王子。文殊菩萨形象则为仗剑骑狮之像,代表着其法门的锐利,以右手执金刚宝剑,断一切众生的烦恼,以无畏的狮子吼震醒沉迷的众生,这是文殊菩萨的基本形象。(潭柘寺的大雄宝殿内文殊菩萨雕塑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