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京西千年古寺--潭柘寺之山门与怀远桥

标签:
佛学历史旅游图片文化 |
分类: 寺庙与道观 |

P1 盛夏,我寻到了京西千年古寺--潭柘寺的清凉,风吹过来,我静静地坐在潭柘寺古树荫下,听蝉鸣,听鸟,叫禅院钟声,就这样,什么也不想,偶尔会有阳光透过古寺树荫斑驳的树叶照射进来,映着树荫影,一闪一闪。我累了,直接一躺,躺在顺着潭柘寺古树荫下围砌的石板上,让微风吹去一身地疲惫,回到儿时的单纯中去。
P2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是京西的千年古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2001年6月25日,北京潭柘寺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3
潭柘寺占地6.8公顷。寺院坐倚身后的宝珠峰,西有莲花、架月、象王峰;北有及云、璎珞峰;东有回龙、虎距、捧日、紫翠峰;南面一片平畴沃野,九峰环抱,天成胜地。故俗语称潭柘寺曰:“前有照,后有靠,左右有抱。”

P4 潭柘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在历史上曾形成了多条古香道,从不同的方向通往潭柘寺。这些古道有的是皇室或官家出资修建,有的是由与潭柘寺结有善缘的民间香会出自于对佛的虔诚之心,而集资修筑的,还有的是当地的商号与百姓共同修筑的。这(潭柘寺的山路)
P5
这些古香道经过了历代不断的整修,使用了几百年乃至上千年(潭柘寺的山路)
P2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部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是京西的千年古寺,始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潭柘寺始建于西晋愍帝建兴四年(316年),是佛教传入北京地区后修建最早的一座寺庙。始创时规模不大,名叫嘉福寺。(2001年6月25日,北京潭柘寺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4 潭柘寺地处深山,交通不便,在历史上曾形成了多条古香道,从不同的方向通往潭柘寺。这些古道有的是皇室或官家出资修建,有的是由与潭柘寺结有善缘的民间香会出自于对佛的虔诚之心,而集资修筑的,还有的是当地的商号与百姓共同修筑的。这(潭柘寺的山路)


P6 据《潭柘山岫云寺志》载,远在一千年前的西晋(265—317),山上已建有嘉福寺,传说唐代华严法师曾在寺传法,武则天时扩建改名为龙泉寺。五代后唐时期,从实禅师率徒在寺内讲经,声传四方,烟火鼎盛。金代皇统年间(1141—1149)重修后改名大万寿寺。明天顺元年(1457)又复名嘉福寺,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再行扩建,更名岫云寺。

P7 潭柘寺名称虽更迭频繁,但寺址却保留在原处。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遗物。因寺后有龙潭,山间有柘树,便习惯称这座千年古刹为潭柘寺。

P8



P12 金代,潭柘寺先后出现了数位禅宗大师,大大提高了寺院的声誉。金熙宗完颜亶于皇统元年(1141年)到潭柘寺进香礼佛,并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整修和扩建,这是第一位到潭柘寺进香的皇帝,使后代皇帝争相效仿,这对于进一步提高潭柘寺的地位,繁盛寺院香火,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潭柘寺山门外的盘龙松,盘龙松因树形干满虬结,好似一条立起身来,盘曲向上的一条苍龙。)

P13 金熙宗将当时的寺名龙泉寺改为"大万寿寺",拨款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开创了皇帝为潭柘寺赐名和由朝廷出资整修潭柘寺的先河。(潭柘寺山门外的卧龙松,卧龙松,加上盘龙松,二松成林!古人有诗赞二松云:“枝横栖鹤,偃卧盘龙。驻荫蒙密,干枝纵横”)

P14 潭柘寺外的安乐延寿堂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供当年潭柘寺内年老体弱的僧人怡养天年的终老之所。也就是古代和尚的敬老院。门口立有两块高大的古碑。(潭柘寺外的安乐延寿堂)

P15 安乐延寿堂,乾隆爷御笔匾额“延寿安乐堂”。(潭柘寺外的安乐延寿堂)

P16 据考:元代元世祖忽必烈的女儿,妙严公主为了替其父赎罪,而到潭柘寺出家。后终老于安乐延寿堂中,她每日里去观音殿内跪拜诵经,"礼忏观音",年深日久,竟把殿内的一块铺地方砖磨出了两个深深的脚窝。现今妙严公主"拜砖"依然供奉在潭柘寺的观音殿内,是潭柘极为珍贵的一件历史文物。(潭柘寺外的安乐延寿堂)

P17



P20

P21 牌楼前有一对石狮,雄壮威武,石狮至今已有七百多年了,是元朝时期保存下来的文物。(潭柘寺外的山门牌坊的石狮)

P22 (潭柘寺外的山门牌坊的石狮)

P23

P24

P25

P26 此外,潭柘寺还有位于山门外山坡上的安乐堂和上、下塔院以及建于后山的少师静室、歇心亭、龙潭、御碑等。塔院中共有71座埋葬和尚的砖塔或石塔。山门外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名"怀远桥",过桥就是山门。(潭柘寺的山门与怀远桥)

P27 寺院的山门又称为“三门”,因寺院的大门一般是三门并立,中间一座大门,两旁各有一座小门,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所以凡俗之人出家为僧尼,被称作“遁入空门”。潭柘寺的整座山门完全是砖石结构,未用一根梁柱,是一座“无梁殿”。正中的一块汉白玉雕龙横匾,上书“敕建岫云禅 寺”潭柘寺的山门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地方,一进去就可以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潭柘寺的山门)
P28 潭 柘寺的山门门额“敕建岫云禅寺”为康熙皇帝手书,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皇帝二游潭柘寺,亲赐寺名为"敕建岫云禅寺",亲笔题写了寺额,从此潭柘寺就成为了北京地区最大的一座皇家寺院

P29 怀远桥在潭柘寺的山门前面是一道深沟,深约两丈,是潭柘寺的一道天然屏障,在深沟上面正对山门有一座石拱桥,名为怀远桥。怀远桥又叫界凡桥,意思是以此桥为界,桥外是凡界人间,过了桥就进入了西天佛国。怀远桥上的睡莲,水池里面有很多香客投放的硬币!(潭柘寺的山门怀远桥边的荷)
P30 万历二十三年,达观大师奉神宗皇帝朱翊钧之命,任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在此期间,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出资,在达观大师的主持下,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达观大师与朝廷密切,经常奉诏进宫为皇室讲经说法,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潭柘寺与朝廷的联系。(潭柘寺山门前的怀远桥)

P31万历二十三年,达观大师奉神宗皇帝 朱翊钧之命,任潭柘寺的钦命住持。在此期间,由万历皇帝的母亲慈圣宣文明肃皇太后出资,在达观大师的主持下,对潭柘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达观大师与朝廷密切,经常奉诏进宫为皇室讲经说法,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潭柘寺与朝廷的联系。(潭柘寺山门前的怀远桥)

P27 寺院的山门又称为“三门”,因寺院的大门一般是三门并立,中间一座大门,两旁各有一座小门,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所以凡俗之人出家为僧尼,被称作“遁入空门”。潭柘寺的整座山门完全是砖石结构,未用一根梁柱,是一座“无梁殿”。正中的一块汉白玉雕龙横匾,上书“敕建岫云禅 寺”潭柘寺的山门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地方,一进去就可以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潭柘寺的山门)


P29 怀远桥在潭柘寺的山门前面是一道深沟,深约两丈,是潭柘寺的一道天然屏障,在深沟上面正对山门有一座石拱桥,名为怀远桥。怀远桥又叫界凡桥,意思是以此桥为界,桥外是凡界人间,过了桥就进入了西天佛国。怀远桥上的睡莲,水池里面有很多香客投放的硬币!(潭柘寺的山门怀远桥边的荷)


P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