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树和喜鹊》
(2022-07-02 22:36:33)分类: 教学设计 |
第6课《树和喜鹊》(第二课时教案)
新华实验小学
教材解析
(一)人文专题
《树和喜鹊》这篇课文是部编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围绕着“伙伴”这个主题展开教学。本单元的课文从不同角度表达了伙伴之间的情谊——互相帮助、快乐合作、友好相处,把生活中常见的伙伴之间的相处通过生动的故事情境和朗朗上口的诗歌语言加以展现,道理不在直接告诉,而是在朗读和感受中细细体味。
(二)训练重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联系上文了解词语的意思,这个内容在《树和喜鹊》中以泡泡的形式提出来。教学中要注意:体现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知道词语的意思;迁移学习方法,贯穿于整个单元课文的学习中。
词句的积累和运用是本单元的恶灵一个学习重点。《树和喜鹊》中要引导学生积累意思相对的词语和AABB结构的词语,词语的积累要引导学生建立初步的归类意识。?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识字教学仍然是本册的重中之重,本课之前识字在教学时,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巩固记忆防止回生。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学生对童话故事有着极为浓厚的学习兴趣,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学生入学后,和同学们朝夕相处,感受到互相帮助、快乐合作、友好共处的情谊,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本篇课文通过对比的方式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变化,会让学生更深刻的感受到友情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年龄和知识所限,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是对一些词语的意思还不了解,没有掌握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因此,依托课文情境指导学生朗读、联系上下文了解词语的意思是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心情变化,让学生联系实际,了解邻居与朋友的重要性,懂得团结协作,互助友爱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学目标
1.
2.学写“招、呼、快”三个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了解“邻居”的意思,积累“叽叽喳喳、安安静静”等AABB式词语。
3.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理朗读好课文,知道有朋友就有快乐。
教学重难点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有了朋友才会有快乐,与朋友友好相处,才会感到更加的快乐、幸福。
教学方法
串讲法、评点法、诵读法
课前准备
田字格磁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树和喜鹊。(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篇优美、生动的课文是著名诗人、儿童文学作家金波爷爷写的。
二、复习词语
1、复习第一关:我会读词语
课文中的这些词语你读对了吗?
从前
再来读读这两个AABB式的词语
叽叽喳喳
同桌互读。
指名读。
齐读。
三、精读领悟
学习3~6自然段。
听老师朗读第3、4自然段,说一说:后来,树和喜鹊的生活和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
1.后来,这里种了好多好多树,每棵树上都有鸟窝,每个鸟窝里都有喜鹊。
树有了邻居,喜鹊也有了邻居。
2.他们和邻居怎么相处呢?他们一起做什么?
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
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
2.
4.有感情地朗读第5、6自然段。
5.为什么树和喜鹊都感到快乐?
因为树和喜鹊有了邻居,他们再也不孤单,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
6.教师小结:是呀,树和喜鹊都有了邻居,他们都有了自己的朋友,再也不孤单了。所以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一个人很孤单,感到不快乐。有伙伴不孤单,感到很快乐。我们同学之间每天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一起玩耍,多么快乐呀!
四、生字书写
让我们来继续学习写字吧。观察这些字,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五、拓展延伸
六、课堂总结
请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体会,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先组内说一说,最后指名向大家汇报。
这篇课文讲了树和喜鹊刚开始很孤单,后来因为有了邻居变得很快乐,说明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有朋友才会快乐,有友爱才会幸福。
七、作业布置
1.书写“招、呼、快”。
2.照样子写词语。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爸妈听。
板书设计:
树和喜鹊
朋友
孤单——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