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凤凰记者杨海鹰:澳大利亚水灾亲历记

(2011-01-21 17:55:48)
标签:

凤凰卫视

记者

杨海鹰

澳大利亚

布里斯班

水灾

现场报道

中国留学生

文/凤凰驻澳大利亚首席记者 杨海鹰

凤凰记者杨海鹰:澳大利亚水灾亲历记

 

 

飞赴现场

凤凰记者杨海鹰:澳大利亚水灾亲历记

2011年新年之际,澳大利亚北部地区洪水不断,1月10日夜间距离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布里斯班向北85公里地区爆发了特大洪水,大片的房屋被冲毁,相连的四个城镇被淹,8人死亡及64人失踪。

11日上午,当我发送完昨夜的惨象画面回公司后,中午就接到电话要我立刻赶赴布里斯班大水现场做全方位的报道。接到任务后,我带上设备并通知摄像龚槚钦在机场汇合,立马奔赴悉尼机场。在飞往布里斯班的航班上,所有乘客表情都是一致的,绑紧着脸注视着座位背后的小电视屏幕,关注着布里斯班水情新闻直播。

起飞不久,广播里传来了机长的声音:由于布里斯班雷雨不断,飞机可能会在黄金海岸降落。我当时心凉了半截,如果飞机降落黄金海岸,那就意味着我就无法抵达报道的目的地布里斯班,因为根据最新消息,通往布里斯班的所有高速公路都已经封闭,从黄金海岸到布里斯班还有近89公里。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颠簸飞行,机长终于为我带来了好消息,暴雨间隙飞机将降落布里斯班。

 

直播进行时

凤凰记者杨海鹰:澳大利亚水灾亲历记

下了飞机我们直奔现场。来到布里斯班河畔时,又突降大雨,这条纵贯布里斯班市的大河,水位距离警戒线约不到30公分,河堤旁到处是保安人员,河畔大楼以及那些著名的饭店门口都堆满沙包,许多市民在雨中默默地聚集在堤岸上注视着大水渐渐吞噬他们热爱的城市。

为了更好地让观众通过画面能够看清即将跃堤的河水,我要求摄像尽量靠近水面,当我们架设完设备时,保安过来要我们尽快离开此地往高处去,我即刻开始和保安周旋,最后他同意我们可以在这里拍摄并且帮我们拦起了警戒线。就在直播即将开始时,一艘警方搜寻船只在河面上开过,船只划起的波浪马上就冲上了堤岸浸湿了我们双脚。当“突发事件直播”的信号在我电脑和耳机里出现时,我抬腕看了一眼手表,从我接到任务出发抵达现场并开始直播总共用时4小时10分。

真实快速以及全方位的第一现场报道宗旨,需要始终贯穿在这种灾难性的报道之中。在做完了第一个连线之后,我们需要立刻换一个角度以丰富后续报道现场画面。在布里斯班河的一个大拐弯角度,我站在长着青草的岸边,看着河面上到处是漂着被冲垮的游艇和船坞,等待之前联络好的昆士兰州华联会副秘书长赶来接受采访。同样,刚架好设备警察就来了,要我们立刻离开,又是一番“忽悠”获得了警方的同意,最终在警方的监视下完成了在这个点的采访和连线。就这样,第一天的采访总算是顺利完成。

 

关注受灾华人

凤凰记者杨海鹰:澳大利亚水灾亲历记

 

海外大灾难时刻,凤凰对华人的状况尤为关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有中国留学生近一万七千人,第二天一大早我就来到昆士兰大学,此刻这所拥有近三千多中国留学生的大学已经被布里斯班河水所淹没。我致电昆士兰警方,被告知大部分学生已经被疏散到博文救济中心。

凤凰记者杨海鹰:澳大利亚水灾亲历记

 

一番左冲右突之下,我找到了博文救济中心。在博文救济中心,我采访到了在澳大利亚三十多年的老华侨也见到了一批年轻的中国留学生。负责下午两点《凤凰正点播报》的同事,在得知消息之后,当即决定进行“突发事件直播”。凤凰前后方的配合使得我们在第一时间直播了脱离险境的中国留学生,最终使这个直播惊动了中国外交部。第二天上午6点,中国驻澳大利亚使馆洪亮公使衔参赞奉外交部和大使陈育民之令致电于我,要我带布里斯班总领事到博文救济中心慰问侨胞和中国学生。

 

失去家园

12日也是我失去“家园”的日子,在我们离开酒店奔赴在我们采访报道的各个现场之时,洪水已经渐渐地吞噬了我们回酒店的所有通道。

当地时间晚上8点45分,由于在外奔波一天,所需电池即将告罄,后面还有大量的视像连线以及包括剪接配音等一系列工作要做,我们必须回到酒店基地来完成这些工作。摄影小龚冒大雨行进在陌生的道路上寻找回酒店的路,而我只能用所剩无机的手提电脑电池尽量地完成片子的剪接。我们的车子不断地被警察阻拦,小龚也不断地寻找新的路径希望能够通过。终于开上了一条高速公路,只见这条路上一片漆黑,没有任何车辆和阻拦。行车约15分钟左右,我们在这条高速公路上看见了不远处我们所住的酒店高楼,兴奋劲儿还没过,小龚突然紧急刹车,好险,在我们眼前是高速公路的隧道口,大水已经灌满了整个隧道并且还在继续往外溢水。那时候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掉头撤离,在高速公路上逆行逃离大水。当我们来到高速公路的岔口时,在那里的警察们都惊呆了,但他们并没有指责我们的严重违章行为,而是首先询问前方是否还有人?他们告诉我们,回酒店的道路已经全部被淹,酒店门口已是一片大水。我这时才似乎清醒过来,我们也暂时失去了“家园”。

 

抢先一步

在我无奈被逼往机场高地时,台领导不断地给我鼓励和指示,于是我暂避机场酒店。躲过我的这场“灾难”之后,第三天一早我就出现在了澳大利亚副总理兼国库部长斯旺的面前,布里斯班是他的家乡,于是非常顺利地做了一个专访。

凤凰记者杨海鹰:澳大利亚水灾亲历记

采访结束,当我目送斯旺副总理上车之时,在马路对面见到了刚刚从悉尼赶到其他几家华文媒体的朋友们,他们赶过来第一句话就问,刚才你采访的人好像是斯旺吧?我说,是的。他们无不叹息说,哎呀!我们来晚了一步啊!

经历这次水灾报道之后,我的深切体会是,作为记者在这种特大洪灾报道时,首先要做到在不同方位进行密集性报道,同时也要向打仗一样,在不同的空间进行报道,所以我的战场从河边到救济中心(中段)再到山顶,这样可以让观众在不同层次上感受我们带给他们的不同的现场状况。力求第一时间,第一速度,力达三维空间。

凤凰记者杨海鹰:澳大利亚水灾亲历记


附留学生来信

 

杨老师您好:

 

我叫阮珊,是您之前在布里斯班洪水救助中心采访过的天津留学生。非常感谢您在第一时间来报道布里斯班留学生的情况,也感谢您的关心,通过您的报道,让我们的家人和朋友知道我们是平安的。

我们已经于周五下午离开RNA,回到布里斯班的住所了,故向您报个平安。这里一切都好,洪水已经慢慢退了,现在大部分在做后续的清理工作,相信很快就能一切恢复正常。

不知道您现在还是在第一线采访报道了吗?在繁忙的工作中希望您注意身体,祝您工作顺利。我的母亲也向您问好。

 

 

阮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