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无人区》:广阔天地成猎场

(2013-12-13 11:55:24)
标签:

娱乐

深夜重读安妮?普鲁的小说集《近距离:怀俄明故事》,有一篇《加油站距此五十五英里》,以寥寥五百字展示了一个畏罪自杀的多重谋杀犯,尾句“如果你居住在荒郊野外,你就会自个儿找乐子”,残酷利落,让人头皮发麻。宁浩的新片《无人区》营造的气氛跟这篇小说很像,一个更大的猎场,更多人物登场,却讲述了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道理:自以为是猎人,最后变成猎物。

这一年的观影经历告诉我,对国产片的承受能力可以一低再低,一年的波澜壮阔之后,经历无数次在电影院里想挠墙弃座夺门而出的经验之后,看完《无人区》反而觉得出乎意料。特别是在经历了一审再审,一剪再剪,人人都以为会看到一个残破不堪的版本,但是没想到宁浩在鸡汤一样的寓言以及完全无用的结尾之后,还能硬把故事说完整了,实属不易。公路片、西部片或罪案片,每一个标签似乎都合适,也似乎不合适,因此最简单的观看方式,不如设身处地化身徐峥扮演的律师潘肖,自问一下:在这种极端环境下,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可能会更早崩溃、更早凶相毕露,也可能会在不该软弱的时候软弱,在应该心生怜悯的时刻戴上钢爪龇出獠牙?谁知道呢。所谓“无人区”,也就是无人性、无人类规则的地区,那些聪明机警的人,没有运气也会走向灭亡,即便深谙弱肉强食的规则,最后也会阴差阳错地被结果掉。有形的规则和无形的手,统统在结尾的一场爆炸中烟消云散。

就是带着这种听天由命的无力感看完《无人区》,几乎随着走了一趟五百公里的无人区旅程,一路上不断与魔鬼缠斗和交易,直到自己也变成了魔鬼。律师潘肖最初得意洋洋以现代社会文明人自居,以为可以使用法律和规则大肆猎杀一番,潘肖最开始要的是名和利,就在他以为几乎拿到的时候,一下子被空投进了一个所有规则都失效的无人区,不明真相的他还想运用这些规则,但是很快就被事实教训了,他放弃了名,然后是利,一步一步妥协下来,几乎连良知都溃堤,底线一次次被突破,他不得不继续放弃,几个回合下来,败给了金钱、拳头和火枪。退无可退的时候,他选择了反抗。理想故事逻辑是坏人被好人感动变好,坏人被好人惩罚,无论怎样都是好人有好报,但是《无人区》里找不到一个好人,每个人都在步步黑化,不算好的普通人被迫变坏,为了活下来比那些坏人更坏。

包括那些毫不眨眼的暴力镜头,可以看出宁浩是在努力向那些他心目中的经典西部片致敬,能看出《老无所依》和《不准掉头》,但是人物还是嫌多,线索有点杂,而且每一条线都展示得完整和板正,老实但不巧妙。角色们努力表现挣扎、可怜、憋屈和绝望,放在一起却有种荒唐和乱哄哄的热闹。最荒谬的是,起初都以为自己是个猎人,试图把自己的规则强加于人,徐峥张口闭口都是法律和赔偿,多布杰一直阴着秋后算账的脸,黄渤枪不离身,那些次要角色也各有各的算盘,各有各的猥琐,但是随着故事推进,大家都发现自己的规则失灵,又无法捉摸和习得“强人”那一套,每人当猎人的时间都超不过十分钟,就沦为别人的猎物。反倒是那些看上去最像猎物的,奇迹般逃脱了丛林法则,获得了自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