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
识别风险
人们普遍认为,风险在经济衰退以及经济由盛转衰时增大。与
此相反,认为风险在经济上升时增加,并且随着经济失衡的扩大在
衰退期化为现实的想法,可能更为有益。
——安浩德
识别风险往往从投资者意识到掉以轻心、盲目乐观并因此对某项资产出价过高时开始。换句话说,高风险主要伴随高价格出现。
理论家认为收益和风险是两码事,尽管二者有相关性;而价值投资者认为高风险和低预期收益不过是同一硬币的两面,二者都主要源自高价格。
当市场被推高,以致价格意味着更多的损失而不是潜在回报时,风险就增加了。应对风险从识别风险开始。
普遍相信没有风险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因为只有当投资者适当规避风险时,预期收益中才会包含风险溢价。希望将来投资者能畏惧风险并要求风险溢价,并且我们应继续警惕他们做不到这一点。
投资风险主要源自过高的价格,过高的价格往往源自过度乐观、怀疑不足以及风险规避不足。
(说到底股票的最大风险那自然就是股价炒得太高了,这是在盲目乐观不惧怕风险时的产物,这个时候人们对于风险溢价几乎没有要求,我经历过的最明显的就是15年那次,许多股票都是几乎零回报就是不分红还是很低的分红之下大股东还在一路减持,而人们无视这些,隔天这些股票照样大涨,这个时候高风险就等于高回报的神话就开始上演了哈哈,这一“富集”过程最终导致市盈率高企、信用利差收窄、投资者行为散漫、杠杆滥用以及对各种类型投资工具的强烈需求。这些结果在推高价格、减少预期收益的同时,还创造了一个高风险环境。
)
近期市场随着利好因素上涨,并轻易从利空因素的影响中恢复。
我看到市场上很少有人们急于摆脱的资产,强制卖家寥寥无几;相
反,人们对多数资产都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我知道,在证券市场
上定价过低是不存在的。
价格高涨,风险溢价降低。信任代替
了怀疑,热切取代了含蓄。
投资者哄抬资产价
格,促使本应在未来出现的资产升值出现在现在,预期收益因此而降
低。随着心理的强化,更加大胆而无畏的投资者不再要求充足的风险溢
价。最终的讽刺性结果是,随着承担新增风险的人越来越多,承担新增
风险的回报却不断缩水。
(论述了风险产生的各种条件因素,用沃伦·巴菲特的一句话收尾:“只有当潮
水退去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谁在裸泳。”盲目乐观的人请注意:永远涨潮是不可能的。
)
不断提高的自信应带来更多的担忧,正像不断增加的
恐惧和风险规避共同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增加风险溢价一样。我将这种现
象称为“风险的反常性”。
“任何价钱我都不会买进—所有人都知道风险太大了。”
在所有人都相信某种东西有风险的时候,他们不愿购买的意愿通
常会把价格降低到完全没有风险的地步。广泛的否定意见可以将风险
最小化,因为价格里所有的乐观因素都被消除了。
当人人都相信某种东
西没有风险的时候,价格通常会被哄抬至蕴涵巨大风险的地步。没有
风险担忧,因此也就不提供或不要求风险承担的回报—“风险溢价”。
这可能会使受人们推崇的最好资产成为风险最高的资产。
存在这一矛盾的原因是大多数投资者认为风险与否的决定因素是
质量而不是价格。但是高质量资产也可能是有风险的,低质量资产也
可能是安全的。所谓的质量不过是为资产所付出的价格问题……因
此,狂热的公众意见不仅是潜在低收益的源泉,还是高风险的源泉。
(两种极端的对立,一种是越是便宜的时候人人越觉得风险巨大还会再跌不敢出手买入,而一种是越是涨得贵了的时候人人越是觉得高风险就是高收益用不着害怕而舍不得出手卖出,说到底体现在股票上的风险最终还是最直接的表现在股价上,平庸的股票低价格时却可能是一笔风险较低的好的投资,优秀的股票高价格时可能就是一笔风险很高的坏投资。)
11.识别风险
第 6 章 识别风险
人们普遍认为,风险在经济衰退以及经济由盛转衰时增大。与 此相反,认为风险在经济上升时增加,并且随着经济失衡的扩大在 衰退期化为现实的想法,可能更为有益。
——安浩德
识别风险往往从投资者意识到掉以轻心、盲目乐观并因此对某项资产出价过高时开始。换句话说,高风险主要伴随高价格出现。
理论家认为收益和风险是两码事,尽管二者有相关性;而价值投资者认为高风险和低预期收益不过是同一硬币的两面,二者都主要源自高价格。
当市场被推高,以致价格意味着更多的损失而不是潜在回报时,风险就增加了。应对风险从识别风险开始。
普遍相信没有风险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因为只有当投资者适当规避风险时,预期收益中才会包含风险溢价。希望将来投资者能畏惧风险并要求风险溢价,并且我们应继续警惕他们做不到这一点。
投资风险主要源自过高的价格,过高的价格往往源自过度乐观、怀疑不足以及风险规避不足。
(说到底股票的最大风险那自然就是股价炒得太高了,这是在盲目乐观不惧怕风险时的产物,这个时候人们对于风险溢价几乎没有要求,我经历过的最明显的就是15年那次,许多股票都是几乎零回报就是不分红还是很低的分红之下大股东还在一路减持,而人们无视这些,隔天这些股票照样大涨,这个时候高风险就等于高回报的神话就开始上演了哈哈,这一“富集”过程最终导致市盈率高企、信用利差收窄、投资者行为散漫、杠杆滥用以及对各种类型投资工具的强烈需求。这些结果在推高价格、减少预期收益的同时,还创造了一个高风险环境。 )
近期市场随着利好因素上涨,并轻易从利空因素的影响中恢复。
我看到市场上很少有人们急于摆脱的资产,强制卖家寥寥无几;相
反,人们对多数资产都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我知道,在证券市场
上定价过低是不存在的。
价格高涨,风险溢价降低。信任代替
了怀疑,热切取代了含蓄。
投资者哄抬资产价
格,促使本应在未来出现的资产升值出现在现在,预期收益因此而降
低。随着心理的强化,更加大胆而无畏的投资者不再要求充足的风险溢
价。最终的讽刺性结果是,随着承担新增风险的人越来越多,承担新增
风险的回报却不断缩水。
(论述了风险产生的各种条件因素,用沃伦·巴菲特的一句话收尾:“只有当潮
水退去的时候,你才会发现谁在裸泳。”盲目乐观的人请注意:永远涨潮是不可能的。 )
不断提高的自信应带来更多的担忧,正像不断增加的
恐惧和风险规避共同在降低风险的同时增加风险溢价一样。我将这种现
象称为“风险的反常性”。
“任何价钱我都不会买进—所有人都知道风险太大了。”
在所有人都相信某种东西有风险的时候,他们不愿购买的意愿通
常会把价格降低到完全没有风险的地步。广泛的否定意见可以将风险
最小化,因为价格里所有的乐观因素都被消除了。
当人人都相信某种东
西没有风险的时候,价格通常会被哄抬至蕴涵巨大风险的地步。没有
风险担忧,因此也就不提供或不要求风险承担的回报—“风险溢价”。
这可能会使受人们推崇的最好资产成为风险最高的资产。
存在这一矛盾的原因是大多数投资者认为风险与否的决定因素是
质量而不是价格。但是高质量资产也可能是有风险的,低质量资产也
可能是安全的。所谓的质量不过是为资产所付出的价格问题……因
此,狂热的公众意见不仅是潜在低收益的源泉,还是高风险的源泉。
(两种极端的对立,一种是越是便宜的时候人人越觉得风险巨大还会再跌不敢出手买入,而一种是越是涨得贵了的时候人人越是觉得高风险就是高收益用不着害怕而舍不得出手卖出,说到底体现在股票上的风险最终还是最直接的表现在股价上,平庸的股票低价格时却可能是一笔风险较低的好的投资,优秀的股票高价格时可能就是一笔风险很高的坏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