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十二怒汉》:《第二十条》让我欢喜让我忧
(2024-02-27 23:36:52)
今天去看守所会见一名被控故意杀人的被告人,在路上偶然想起美国电影《十二怒汉(12 Angry Men)》。我曾组织明理明法研习会中12名学生来扮演影片中的12名陪审员,让大家亲身体会和感悟经典。在之前的博文中曾写到:“2017年10月份最后一天的晚上,明理明法研习会对这部拍摄于六十年前的电影在角色扮演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研讨。不仅学习刑事诉讼中‘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英美陪审制度、说服与辩论技巧、沟通与表达方式,而且对人性、偏见、理性、情感、正义等问题产生了更多思考。”“2017年11月9日晚,由十二名同学分别针对自己所扮演的《十二怒汉》电影中相应的陪审员角色谈自己对刑事审判制度、辩论方式、做人做事等问题的感受。当时,我对大家的发言进行总结,结合自己的办案经验介绍自己对上述问题的心得与体会。”
想起《十二怒汉》这部电影的同时,不禁想到当下热播的电影《第二十条》。《第二十条》这部电影,可谓让我欢喜让我忧。欢喜在这部电影呼唤法律人的良知与担当;忧在它无视、丑化、甚至掩盖了刑事律师的价值。但“律师兴,则法治兴”,明理明法的人民律师永远是老百姓为权利而斗争的最忠实、最有力的最佳战友!
刑辩律师的根本价值在于保障人权。如果执法者、司法者都能秉公执法、公正司法,如果他们都具有良知和担当,刑辩律师将没有任何存在的价值。虽然在理论上执法者和司法者理应主持公正,但现实却告诉我们,没有斗争就没有权利,而这种斗争很多时候都不可避免地指向那些滥用权力、以权代法、以势压人的执法者和司法者。
目前中国只有尚不到百万人的律师队伍,其中真正专业的刑事律师就更少。我们都无法否认,我们十几亿国人需要依法维权的人中,有需要而又有能力委托律师之人为数不少,而那些确有需要而没能力委托律师的人国家将为其提供法律援助律师。这样看来,刑辩律师是人们为权利而斗争的极为重要的依靠与力量,在一个法治国家中绝对不可或缺。
虽然一部热门电影有时也会传播些许错误观念,而且这种观念往往会影响很多人,但我们对电影不应苛求,因为电影终究只是电影而已,每部电影都有其自己的价值追求,而且电影主题与情节的设定可能还不得不兼顾诸多无法言说的要求。美国电影《十二怒汉》重在展示陪审员(普通公民)立场,韩国电影《辩护人》重在表现辩护律师的精神,我国电影《第二十条》重在凸显检察官形象。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我们在跟着电影《第二十条》呐喊“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司法不公是最大的不法。如果法律没错,当事人也没错,那一定是公平正义的主持者错了!老百姓要的是公正,面对司法不公,决不能妥协,即使绝望也要抗争到底!《第二十条》可以无视刑事律师的价值,但请相信:在人们的维权斗争中,刑事律师的作用与力量绝对无可替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