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正义看得见:唐山打人案,既已披露侦办经过,就要公开庭审过程和裁判文书
(2022-08-29 22:15:15)2022年8月29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官方账号(央视新闻)发布了《总台记者独家采访还原唐山某烧烤店打人案侦办经过 警方讯问陈某志现场视频首次公开》一文,披露了“唐山打人案”侦办经过。
根据央视新闻的报道,经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法医鉴定,被害人王某某、刘某某为轻伤二级,李某、远某为轻微伤。
检察机关审查查明,2012年以来,陈某志等长期纠集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以陈某志为纠集者的恶势力组织。
2022年8月11日,陈某志等涉嫌恶势力组织违法犯罪案件侦查终结并移送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2022年8月26日,检察机关依法对陈某志等28人11起刑事犯罪提起公诉,认定唐山市路北区某烧烤店打人案涉嫌寻衅滋事犯罪。
提起公诉不等于定罪:无罪推定原则是刑事法治的基本原则
现在,虽然“唐山打人案”的侦办过程、指控意见已经被披露。但刑事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无罪推定原则,即未经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任何人有罪。所以,侦查机关的起诉意见书和检察机关的起诉书中的观点都不应被看作是最终的案件处理结论。只有根据法院作出的终审裁判结论,我们才能得以确定一个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有罪犯了什么罪,以及罪轻还是罪重。
审判是刑事诉讼中心:控辩双方庭审对抗过程应让人们看到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情形,刑事审判应该公开进行。毋庸置疑,“唐山打人案”应该不属于不宜公开审理的案件。因为审判是现代刑事诉讼活动的中心,通过公开控辩双方在法庭审判过程中的平等对抗、辩论过程,能够让社会公众全面、充分地了解控辩双方的观点与理由、法官查明案件事实的过程以及案件中涉及的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问题。如果公开庭审过程,无论法官对案件的最终处理结果如何,人们都不会轻易质疑审判的公正性。否则,即使案件审理十分公正,如果不公开庭审过程,也难免会让人怀疑其公正性。
公开刑事审判过程,有利于社会公众对案件处理过程的了解。而法院裁判文书的公开,则更加有利于社会公众明理明法,即能够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证据的审查、事实的认定和法律的适用问题,能够让人们真正看到法院作出最终裁判结论的整个说理逻辑。如果在公开“唐山打人案”庭审过程的基础上,再公开该案件的《刑事判决书》,对社会公众而言,那无疑将是一堂绝佳的刑事法治公开课,其善大焉。
总而言之,在唐山打人案处理过程中,既已披露侦办经过,就要公开庭审过程和裁判文书,这样既能让正义看得见,又能讲好法治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