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鱼(四)小说
(2020-11-14 09:45:04)
标签:
健康教育情感时尚文化 |
分类: 小说 |
4.
婚姻生活,其实就是平地而起。对象不是找来的,而是你是否找到了自己。向涛宇渴望独立的空间,渴望像大人一样的出入自由,她感觉羁绊约束比贫穷更加让人痛苦。黑长安问向涛宇,和我结婚很可能会要饭。
向涛宇笑了。她说,起码你的服装是国家发的,节约布票和不用买布。吃饭有食堂,工资总是有的。怎么会要饭呢?
他们在新民街三巷里租了一间小房子,一床一桌一柜子。尽管厕所是巷口公共的,倒垃圾还要走出三巷口,走出新民街,转到光辉巷的公共垃圾台。但是,自由感觉真好。他们彻底脱离了大人们唠唠叨叨的无休止的教导和约束。
向红旗和孟老太太都不同意这门婚事,差点气背气过去。宣布婚礼娘家人全部不参加,陪嫁就是一辆骑旧的英国蓝翎牌自行车。在向涛宇自己打开迎亲门刚要走出家的时候,向红旗对向涛宇说,女儿,以后这个娘家就没有你的床了!你好自为之。
结婚的宴席也就十桌。娘家的四桌是空的,只有胡小蝶和军队女同学两个人参加。向涛宇连一见红衣服都没准备,深蓝布底白碎花的中式棉袄是向涛宇最女性化的衣服。一条红围巾,黑呢子喇叭裤,坡跟包边黑布鞋。盘起的头发上卡着发小艾策策在黑发卡上用红毛线团起来的两朵红绒花。
向涛宇1981年大学毕业时已经26岁。她一直羡慕15岁就结婚的旧社会妇女,还有胡小蝶给她讲那个14水就生了孩子的体操小妹妹的故事。人生苦短,为了节约时间,她在最后一学期搞毕业论文时就怀孕了。
毕业实习全班去北京考察,她也没有去。论文是《论诗歌重叠性的作用》。她很规律地吃饭,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中午在户外晒太阳,傍晚就思考论文去公园散步。论文写得非常流畅,从《诗经》的劳动号子,到唐代的豪放婉约诗歌众杰群雄,到宋代简朴简约的词之填牌一水女性升盛优雅,到清朝的诗歌巅峰《红楼梦》,以及民国白话诗歌的崛起,以及红色革命诗歌的主流洪峰。并对照外国同时期各国诗歌与国家共命运的诗潮……证明了诗歌作为文学皇冠上明珠熠熠发光是重叠再起了生辉的重要作用——音乐上口性,突出主题性,调节结构性。引经据典,朗朗上口,特别是肖华的《长征组歌》,贺敬之的《回延安》,鲍狄埃的《国际歌》……耳目一新的讲解,让在座的老师同学们一起站起来为她精彩的论述鼓掌。
更让人感动的是,她已经身怀六甲。毕业论文优秀是必然的结果。最让人难忘的是主讲老师的结束语——论文写得好的学生我见得多了,但是让我今生看到最美丽的女大学生只有你这独一个!
毕业分配,首批高考毕业生去向很多。这里面有个去省体育局《体育》杂志社的编辑名额。被省军区司令员的女儿狡兔三窟地霸占着选择着。系主任班主任老师都很不服气,看不惯,一起到校办以理据争,结果向涛宇被分配去了省体育局。
殊路同归。母亲孟老太太已经退休。胡小蝶是人事处副处长,她和王六一的儿子王毛毛已经7岁,上小学了。韩玉在加强公检法队伍的时候被组织送去当了检察院的速记员。
她们姐妹终于在工作中重逢了。人间之大,世界之小。她们第一次见面就是胡小蝶来学校领人。姐妹见面,四脚乱跳,大笑拥抱。处长不像处长,学生也不像学生。
向涛宇刚工作到编辑部党支部就成立了。她被指定为党支部组织委员。编辑业务是整理交换杂志阅览室和负责通联工作。所谓通联,就是看读者来信,收集读者批评建议,回信,总结集中意见给主编,还有交换杂志,给寄钱来购买杂志的读者回信寄刊物。
在党事,业务,家事中,向涛宇都处理得很得当。书记,主编,读者,家人都是赞赏她的。三个月后的春天,儿子黑白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