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鱼(二)小说
(2020-11-12 09:32:22)
标签:
健康历史教育时尚情感 |
分类: 小说 |
淤灌站多是公社回乡知青和复员军人中的年轻精英。打篮球是每天下午收工后的战斗。热火朝天,往往还要挑灯夜战。场地极不标准,篮板就是两颗树上各钉上一个木锅盖一个洋铁桶圈,篮球刚刚可以从铁桶圈口口里放进去,球必须挑高垂直缓慢下来才可以勉强滑进去。这种篮球打起来对技术要求很高。往往一夜激战都一球难进。除非你高高跃起,双手砸进去,那只有高个子才可以做到。
这项篮球运动对于曾经高中名震全市中学女子篮球队长向涛宇来说可谓得心应手。但是她只是偶尔露露峥嵘,从中场就起步开始跨越式三步上篮,如同三级跳远,然后飞向锅盖,轻挑高送,让篮球跳入篮框口。在后场发球轻轻一甩就到了前场篮下。一旦带球过人,可以连甩三人不在话下,腋下闪滑如泥鳅,背后顶滚转身跳投,连跃起来也因为腹肌基础好,可以在空中停留片刻定格,自如地挥手翻腕,中指对着铁环吸气一抖,篮球就径直在空中垂直落下,像鸡蛋一样爽滑听话乖乖轻轻滑入篮筐。向涛宇像六月渭河从上游发大水冲下来的流鱼一样滑溜难以控制。村头巷尾的传言议论,随之诞生就冠以向涛宇“黄花鱼”的绰号。加上她本来就是超级后卫天才,篮球一沾手眼睛就是四面八放探照灯一样六路扫射挥斥声东击西,俨然是全场的协调组织调度,是场上的空中凤凰地上蛟龙如霹雳闪电的灵魂腾跃。向涛宇一上场,男女混搭,前锋中锋犹如中魔到位,另一个后卫就是发射点,五人合力,干劲冲天。比赛完全是向涛宇她在哪边哪边就赢。球场气氛,异常活跃热闹。把个淤灌站周围村子里有篮球爱好的年轻人都吸引了过来。篮球运动,星星野火,在公社范围内形成燎原之势。关于“黄花鱼”的传说,也是越传越神奇都神话了。
博得欢呼、认可、喝彩、传说后的向涛宇她就不打篮球了。多是嘻嘻哈哈,在场外做观众,当拉拉队,瞎起哄。闻讯者好奇来战,非常盛情邀请“黄花鱼”,还不住地打听追问起来淤灌站的战友同志乡亲们。向涛宇她就很无奈地说,不能打!会饿的。向涛宇一再推脱说,怕打得太欢实了过后晚上会饿得睡不着觉。
饿了,就去小卖部买了东西吃呀!其他知青不是都去买的吗?你不会呀?
向涛宇只能实话实说,我和他们不一样。我没有钱!!
奇迹发生了。四面八方来打球的人都不再空手。煮鸡蛋,烤红薯,蒸玉米,蒸土豆,甚至还有酱牛肉酱驴肉,馍馍…… 苹果,桃李,鲜柿子,柿子饼……花样繁多。
他们来了会拎着贡品护着贡品问三问四,还会像叫亲人一样呼唤:“黄花鱼——,黄花鱼——?谁是黄花鱼?”这都是给黄花鱼吃嘞!当然不能给错了人。更是谁也不能动!!
有本领再身,你就可以吃四方。向涛宇也不客气,认真看看检查一下贡品的新鲜程度,干净程度,立马开打。胯下传球,背后送球,声东击西,只打得对方频频换人,还是落花流水。
事情发展越演越烈。送来的贡品已经是发展到可以供知青灶集体享用了。连清晨担水也免了去井台了。为了卫生,又有人愿意义务担水,淤灌站又添了两大瓮水缸。来打球的人也可以喝到开水了。那个挑水的村民对向涛宇说,我担水不为别的,就你摆谱的时候,给俄一个面子就对咧。
嗷——!能成。向涛宇下次在打球,就一口拒绝。谁说都不行!贡品也不要了。直到那个担水村民出面说,涛宇——,你打些。这么些人呢!
向涛宇会说,你让俄打?
嗯!担水村民连连点头,在胸前抄着双手用胳膊肘推向涛宇。
向涛宇说,好!看在你地面子上,俄打!
担水村民脸上顿时放出光芒。
有一天,来打球的人们遇到下暴雨,担水的村民就小声地问向涛宇,嗳,嗳,黄花鱼,你会唱歌不?
向涛宇笑笑说,如果你明天给我们担两桶白面,俄还会唱秦腔戏呢!
莫麻达!明天给你送。你唱!!!还扯个面。
民间处处藏龙卧虎有高手,你都不知道那些娴熟地道的板胡师傅是从哪里冒出来,向涛宇一一一呀呀呀咦咦咦之后,随着小板声边鼓点,开始走一段秦腔《三滴血》里娇滴滴的花旦名曲《虎口缘》,再走了一段清风婉转眉户二人合唱《梁秋燕》的情投意和片段,向涛宇可以和任何一个村民合作……他们唱的情真意切:
合:
春生:
秋燕:
春生:
秋燕:
春生:
秋燕
春生:
秋燕:
春生:
秋燕:
春生:
秋燕:
合:
春生:
合:
春生:
秋燕:
春生:
秋燕:
春生:
秋燕:
合:
这是最受欢迎的。这简直就是知青与农民的大融合,是城里人和乡下人的不隔涩。黄花鱼的名气,随即散开在公社16村、农机站、粮库、试验站,良种站,威风八面。
供品开始升级。绣花袜垫布鞋都是踏着向涛宇地上脚印做的,香油,土布,鸡蛋,黄花菜、干红枣、花生、棉花……源源不断。都说是送给黄花鱼的。
到了傍晚,篮球的那一拨浪潮过去了。满坡上水渠边撒的各村男女老少,都来听戏文听黄花鱼唱歌,如何与当地人合作眉户《梁秋燕》情投意和的。更好奇是想看看这姑娘到底长得啥模样。唱来唱去那就是根本结束不了的,乡亲们不答应。
黄花鱼在没有钱的乡下过着这么滋润快乐自由富足的生活,她对乡亲们点到的老戏新戏和电影插曲流行歌曲基本上是有求必应。担水人就是主持人。他不到,不开张。任你抽烟,敲地,呼喇海叫去。担水人一来,全场肃静。
一盏25瓦的黄灯泡挂在窗外,圪蹴了一土坡地的乡亲们,向涛宇把音乐玫瑰老师的话记在心里。虽然她现在不是在江南水乡的胡同小巷,不是瞎子阿炳在月下拉着凄苦的二胡。但是,城里面的知青,唱一曲秦腔眉户戏流行歌,无论她唱成什么模样,都已经是公社方圆十里八乡人们口碑传奇闻名神话的“黄花鱼”。
人的本领,应该像神灵附体在你的身体里。那你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入乡随俗,人们喜爱,你就饿不着,冻不着,心里还会很温暖,很幸福。不久,公社点名,向涛宇被抽调到在公社广播站开始在有线广播上播音了。
知青们爱听,乡亲们更爱听。晚上何书记会兴致勃勃在院子里招些大院子里的人唱戏,二人对唱,基本是书记带着公社干部们与向涛宇对阵。唱着唱着向涛宇会捎带说些很想家没钱买票之类的话,适当得体地的嘟嘟囔囔出来。公社就立马会把向涛宇往返火车票作为加班补助费发到向涛宇的手中。回家到县上的四十里路,或者到华山下过河摆渡走路也是四十里地,都会由公社武装部的摩托送。如果摩托车不在,就是拖拉机。
为了补充身体营养,向涛宇在广播站门口搭了个鸡窝。两只草母鸡一黄一黑很争气,每天按时下蛋从不偷懒。天长地久,向涛宇回家就很丰富了。孟老太太很是诧异。总是追问,哪里来的?怎么来的?来路是否正道?两次三次,五次六次,向涛宇不想回家了。为了补充身体营养,向涛宇在广播站门口搭了个鸡窝。两只草母鸡一黄一黑很争气,每天按时下蛋从不偷懒。天长地久,向涛宇回家就很丰富了。孟老太太很是诧异。总是追问,哪里来的?怎么来的?来路是否正道?两次三次,五次六次,向涛宇不想回家了。
冬天农闲,全公社组织青壮各村劳力都要到县上的水渠工地上集中劳动。各公社都有自己的广播阵地,苏村人民广播电台很快名扬工地,成为全县的宣传红旗广播标兵。秦腔戏也是唱的,篮球也是要打的,各乡镇的篮球比赛战斗从来没有消停,黄花鱼在全县水渠工地上不仅广播的好,篮球技艺更是交口称赞。
县里女篮队缺少好队员,向涛宇被选去跑起来,传个球,发个球,双人配合,三人配合,打半场三对三比赛,再三分球区外十投七八中,罚球点投十投十中,再和县委机关队打一场比赛……向涛宇的基本功和实战临场发挥顿时就脱颖而出,向涛宇担当起队长重任,成为主力后卫,县女篮队的灵魂人物。
磨合,训练,比赛,总是胜利。为了补充体力,县篮球队是保证顿顿有肉吃的。到了开饭,蹲地就餐。就是在灶房外面地上,用粉笔画个圆圈,中间摆着饭食,队员们围蹲在粉笔圈外吃饭。每顿四菜,一盆细玉米珍稀饭,管够吃的白馍馍。最好吃的是红烧冰糖肘子。
少年业余时间所有锻炼的血汗没有白流。她在临走还领到县文体局补发的全国通用粮票和补助费。向涛宇感觉,原来文艺体育都是可以换取好生活的一种生存能力,一种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