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灯》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不了别人

标签:
带灯小说贾平凹 |
分类: 书评 |
http://s3/mw690/001Nb3Bxzy6Lwaowitk22&690
看《带灯》这本书,可以用四种状态,形容我的整个感受过程。刚开始是烦躁的,慢慢是满意的,接着开始忧虑,最后是非常失望。唉,又是一本虎头蛇尾的小说。整本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一大堆的上访材料和一个乡镇干部的日常生活日记再加上一个震惊全县的突发事件。
《福建文学》的编辑石华鹏,评论《带灯》是一部没有骨头的小说,个人也深表赞同。他文章的开头是这样两段话。
我以为,尽管贾平凹先生在表达上做了努力,也有对中国现实发言的想法,但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带灯》,其生命活力还是出现了问题,它如一个古稀之寿的老人一样,浑身的钙质流失之后,身体和精神都松垮下来了。
或许,缘于我们对贾先生的每一次写作都很在乎,期望在他那里读到真正出色的中国小说,所以才提出了非一般的挑剔与苛刻。但是遗憾的是,《带灯》在即将出色的最后一两步止住了,作者没有勇气真正地去创造人物,去升华题旨,没有勇气去突破写作最后那道红线。
这是关于这本书宏观上结构和所要表达主旨上最精准的描述。本人达到第二种状态时,也是认为这将是很出色的一部小说的。谁知竟然戛然而止,开始描述很多无关紧要的事,一直到最后拼凑来一个作者自己家乡发生的一个真实事件,看似故事是完整了,然而带灯的整体人物形象和在这本书中所要担当的使命突然变得不值一提,书的主旨也云遮雾罩起来。
一直对贾平凹这样的作家是很期许的,因为他的资历,阅历,经验都是到达一定水平的,他还很勤奋认真,创作精力又旺盛,以为他还能写出高瞻远瞩东西的。也知道现在很多人不关注他写的东西,但我内心一直认为,他还是没有找到一个点,若各方面机缘巧合,他还会创作出对现实有意义的作品,对现在的文坛吹来一股春风的作品。这本《带灯》,点是找准了,关于当代农村2008年之后的故事。书中也涉及到在外务工,留守老人,农村现在的婚姻观念,地方的大力招商引资,还有拆迁等等就在我们身边的事。主人公选的也好,就是处理这些底层杂事的综治办主任。我想这本书肯定会对现实造成什么冲击的,可谁知,一点也没有,到最后却变成了带灯的“腐草为萤”的悲观宿命。
也许作家是想用消极的结尾表达在体制内的无奈,也可能他现在是各方面都不缺的人,也不想去触动太多的政治红线来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但是你有忧虑你就别写这方面的啊,怎么把人的胃口充分的调动,最后却只给一杯白开水喝,还是隔夜的。
带灯这样的女子大概也是有怨恨的吧,这绝对不是真正的她,她从来都不是软弱和认命的女子。她虽然是活在充满了虱子的樱镇的小资,但是骨子里的不俗和叛逆,是任何东西都打压不下去的。还有她向来都是处理复杂问题的高手,我刚读到她,我感觉中国最有能力的官员要么在最高层,要么就在最基层。而书的最后,带灯因为降职,她竟会意志消沉心力交瘁?还也生了虱子,似乎还认命了。这是个即使在再破烂的环境中也要化妆收拾自己的女人呀,不是破罐子破摔的农村媳妇啊。她还有很多事都没处理完的呢?那十三个寡妇的事,她自己终身大事,她活着意义的升华或爆发,都因为作者的戛然而止,永远的悬在了空中。为带灯鸣不平啊。
看作者的后记,他说了对年纪大了的恐慌,只有付诸文字来树立自己的自信。听他的创作时间,还是那样的短暂,各方面的素材准备好了,他一个夏天就能写出一本几十万字的小说,速度让就是写记流水账玄幻故事的网络写手也望尘莫及的。也许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习惯,贾先生就喜欢一气呵成,然而一气呵成必须是“成”的啊,若没有“成”不妨多呵几气,像这样的塑造个带灯的半成品,太可惜了!
若还是这样的只追求速度,高产,即使是再勤奋,也会像写的带灯一样: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不了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