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追风筝的人》阿富汗之痛

(2014-09-01 22:31:01)
标签:

追风筝的人

卡德尔胡塞尼

阿富汗

分类: 书评

http://s11/mw690/001Nb3Bxzy6LHXQTiUG6a&690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人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一发表就引起全球关注,长期雄霸美国的畅销书榜首。胡塞尼也从一个籍籍无名人士,成为炙手可热的新人作家。作者因为此书,还获得联合国人道主义奖,还有联合国亲善大使的殊荣。此书后来并被梦工厂排成电影,并得到当年的金球奖,还有奥斯卡最佳外语片题名。

卡勒德·胡赛尼还在07发表《灿烂千阳》,又是好评如潮,奠定了新人作家到成熟作家的转变。蛰伏多年,去年又发表了新作《群山回唱》,一如既往的好,被很多媒体评为作者迄今最有企图心的作品。

《追风筝的人》的火热,与作者的选题构思和出版时机很有关系。故事内容是关于阿富汗前后将近三十年的变迁中,两个同父异母兄弟之间的故事,还有对友谊和忠诚的诠释,最重要的是在这段国家的苦难岁月中,阿富汗人的漂泊变迁甚至死亡物是人非,到最后阿米尔的灵魂救赎。故事的出版是在9-11之后的2003年,虽然作者一再声称9-11之前他都在构思这本书了,不是讨巧。但是不能不说,他选这个时机是恰到好处。9-11之后,美国出兵阿富汗,摧毁了塔利班组织,那正是全美人们热切关注阿富汗的时期。出现如此小说,想不火都难,况且小说是以兄弟情义的小处铺展开来的,也不容易让人造成是否有政治目的的反感。

小说从结构构思上来说可以说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刚开始来段倒叙,接着马上转到1975年之前的阿富汗和平时期,开始长篇的描述作者与自己仆人哈桑的微妙关系,既是铁哥们,又是竞争对手。当然这是对于阿米尔来说的,因为仆人儿子哈桑总能得到他父亲的赞赏和关爱,倒是他这个亲儿子父亲总是对他敷衍了事。于是阿米尔开始了漫长的争夺父爱的心机,一次风筝比赛后,各方面都向阿米尔希望的方向发展,但是这是他却面临背叛友谊。哈桑为了阿米尔受到了非人的折磨,阿米尔却佯装不知。然而对哈桑的内疚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他为了让自己心里上好过,用卑鄙的方法赶走了哈桑和哈桑的爸爸阿里。

之后,阿富汗的和平时期也结束了,由于美苏之间的冷战较量,俄军进兵阿富汗,阿富汗开始陷入战争。阿米尔和他父亲不得不抛弃家产辗转到了美国,到美国后,他们也成了最底层的人。也开始工作生活,养家。阿米尔父亲那一代总不把美国当家的,总还是幻想有一天阿富汗战争结束,他们还能回去。然而二十年过去,年轻一代的阿富汗人已经被同化成了美国人。阿米尔结了婚,还成了作家。故事这时突然又转到开头,拉辛汗打的电话。

纵然时光流逝,纵然那个骨子里流动的阿富汗血脉已经消失殆尽,阿米尔对于哈桑的内疚还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阿米尔因为拉辛汗的召唤到了巴基斯坦,接着又开始一场更加残酷的爱恨救赎。哈桑又是为了保护阿米尔家的房子不被塔利班侵占,和他老婆被当场击毙,他们的儿子也成为了孤儿。因为拉辛汗已至风烛残年,无力回去营救哈桑的儿子,让阿米尔深入阿富汗。阿米尔这时也得知,虽然当年那样的绝情,但是哈桑从来也没有怪过阿米尔,还一直坚持阿米尔是他最好的朋友。直到最后死,还是那样,“为你,千千万万遍!”

阿米尔深入到了他的故土,曾经魂牵梦绕的地方,满目疮痍,那已经不像一个国度,到处都是被枪林弹雨和塔利班的精神恐怖笼罩。阿米尔只想就出哈桑的儿子,又是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哈桑算是救出了已经遍体鳞伤的侄子。然而救出了侄子的肉体,对侄子那精神创伤的救赎又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正如阿米尔对自己的精神救赎。

这本书故事不算太曲折,人物也不复杂,但是因为作者的构思巧妙,让读起来时刻精神紧绷,惊心动魄。也让我第一次对阿富汗有了一个直观全面的了解。我还不自然的开始搜索阿富汗的信息,关于它的历史,关于它的文化。还有搜索关于塔利班的信息,原来塔利班本身的出发点是好的,刚开始还是有西方国家扶持的,是对抗苏联入侵产生的组织,怎么就一步步发展成了恐怖组织了呢?

书中关于塔利班的描述,过于脸谱化,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康塞夫那样的变态嘴脸,谈不上丝毫的人性,对待他们,唯一的办法就是毁灭。我想作者之所以这么写,也是因为被美国已经同化了缘故,他是站在美国的立场上写这本书的。包括到最后,美国出兵阿富汗,摧毁了塔利班,作者明显表达的是正义骄傲的。可以看出他已经不是一个真正的阿富汗人了,这也是作者被诟病的地方。

然而毕竟是在美国生活了二十多年了,不替美国说话是不可能的。抛开这些,只说这本小说,还是非常好的,有可读性,还有积极意义,对阿富汗的重建也会有影响。

无论怎么说,他写出一片那样多灾的土地,一个那样苦难的民族,一个令所有人为之悲伤的阿富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