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爱的精神病患者》因为我们都是穷人

标签:
小平赵志明穷人胡安 |
分类: 书评 |
http://s9/mw690/001Nb3Bxzy6LjVt4S12e8&690
这本书收录的都是小平的短篇,从早期写的《还钱的故事》到去年写的《I’M Z》,差不多有跨越十年的时间。所有的内容都是关于一个村庄里的。主人公都是亲戚,朋友,邻居,家人。所有的叙事都是诚恳,冷静,节奏不急不慢,好像一个用文字走钢丝的人,平衡感拿捏的非常精准。
有人说他像中国的胡安,我对胡安不了解,也无从比较,但是我感觉他像芥川龙之介。都是关注最下层人的所思所想,不忘深刻的挖掘人性的丑恶,很多的原罪都归咎于贫穷。如《还钱的故事》最后一句话:“因为我们是穷人,习惯被人怜悯,却不知道怎样去怜悯别人。”若是农村成长出来的,共鸣估计会更多。很多事情,很多的人物角色,我们都是那样的熟悉,故事中一句话,或者是一个微小的嘴角上扬都仿佛在眼前,我们就能找到现实中某个人是他的原型。
书中书录的故事看似每个都是独立的,通部读来,它们又有非常强的内在联系。故事的发生时间都是在他还未成年那几年的事,也是关于他父亲死的前后几年的事,都有涉及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细的将要断裂的亲情纽带。《歌声》,《我的叔叔林海》,《我们都是长痔疮的人》,《关于一场雨的记忆》,《世上的光》把家里各个人的矛盾和不能割舍表达的丝丝入扣,娓娓动人,又让人有一种无限凄凉,然而这就是现实的人生,人生从来不是阳春白雪。
《村庄落了一场大雪》,是关于晚年老人的文字,老妇人的梦的人生换位,构思的非常巧妙。乞丐婆的无奈但是还有那极强生命力,也是让人肃然起敬的。看到最后,反而感觉乞丐婆不是那么可怜的,她的人生虽然苦了点,但是最起码没有重复千篇一律的寂寞。子女对于父母的真正意义回报,都是我很久在思考的问题,然而在这本书中看到,无论怎样,我们每个人都是避免不了的,也许最后的处境比别人稍好一点,但是结局真还是大同小异。作品中也有很多关于死亡的描写,去世了,才感觉,经历了一辈子,不过是如此的肤浅。“雪花从天上落下,不知道竟然到地上要被这样的糟蹋”,是本篇最后一句点题的话,真让人感慨万千。
我们的生被赋予了太多虚无的意义,其实不过是虚无的而已。《我是怎么来的》,本来有个好理由,最后却成了多余的。生命也许在别人眼中都是草芥的,只有对自己这个个体才是有意义的。
《疯女的故事》故事很短,却闪光出人性的耀眼。爱,不过是别人的眼光而已。但是因为爱,疯女最后也鄙夷起来自己褴褛的衣服。
还有《I’M Z》,《钓鱼》,《打赌五元钱》篇篇都是精品,读起来都很好读,最多也都是一二十分钟的时间,整本书看完最多也是一天时间,但是绝对是最有价值的一天的。很多东西,我的文字是无法表述出的,是一种很纠结,很新鲜,很心灵触动的体味。
不知道这样的作家为什么如今还是籍籍无名的,甚至在百度百科里都查不到。难道真如有些人说的,这是一个有眼无珠的国度。也许他是属于那种慢热的作家吧。人们虽没有挂在口上,但是还记着他,到很多年后,又有人为了标榜自己有多牛叉,忽然又掀起一股关于什么的热潮,他就突然不朽了起来。然而在他生前,那些为证明自己牛叉的人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甚至还鄙夷看不起。因为他是穷人,没有物质上的优越,所以他只能在底层。
赵志明绝对是个有分量的作者,希望在他有生之年,就能影响到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