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人自杀让我想起《楢山节考》

(2013-12-14 22:11:16)
标签:

楢山节考

自杀

娱乐

http://s11/mw690/001Nb3Bxty6EZE1l7ya0a&690

    去年三月,村里槐花盛开,我家门口的石头上坐着四个老太太,临时凑成了一桌,在打骨牌。她们边玩耍,边“呵呵哈哈”的说着儿孙,甚是和谐。

而今年,还是槐花盛开的季节,门口的石头还在,却不见了那四个老太太。一个在卧床养病;一个因为与自己儿媳妇不和不想难为儿子,不顾年迈天天忙碌在田间山野,挖药材维持自己的生计;一个因为儿子中年丧偶,儿子又倒插门到别村,与十几岁的孙子相依为命;最后一个,人已经走了,据说是去年冬天查出得了胃癌,她不想给孩子造成麻烦,一过完年就在自己的老屋里,上吊自尽。

这里,我想重点说一下最后一个老太太。她老屋住的离我老家相邻三家。按辈分,我也该跟她叫“niang (字形同“娘”,声调不一样,伯父的老婆,洛阳的叫法)。她一向身体很好,快80岁了,还什么活都干,心态也很乐观的,见谁都是声音洪亮的打招呼,她还最好听戏,每次见到她,她手里都拿着老年随身听,里面都是热热闹闹的豫剧。说别的老太太自杀,我可能相信,说她会自杀,我怎么也不相信的。这样一个对生活充满热情的人呀,遇到再大的困难,我想她也会坦然面对的。

然而事实就是她自杀了,就吊死在了她家木梯子上。她死后,那木梯子被拉到了门外,靠在了她家门前的空地上。有个邻居因为一时忘了还用了那梯子,别人就拿那邻居开玩笑说:“小心老刘去找你!”老太太的死,村里大多数人的看法是,老太太很明智,一自己不用受罪,二不拖累子孙。村里人没有可怜老太太的,敬佩的倒是很多,甚至老太太还像是树立了一个榜样。不止一位其他的老人这样说:我要是查出得了坏病,我也会像黑黑她妈一样,这样一了百了。

听了这些话,不禁让人感觉后背发凉,养儿防老,好像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了。老人不想拖累儿孙,儿孙到底是不是在或有意或无意中把老年的父母当做了拖累?知道这样不是简单的道德伦理问题,也或许还有人会说:“你不经其中事,是不解其中味的”。老人们有这样大义凛然,前赴后继要去自杀的思想,就在我们的身边,心灵不能不为之触动。

日本有一部电影,叫《楢山节考》,木下惠介导演拍过,今村昌平又翻拍过。它说的是日本信州的风俗,老人在过了七十岁,无论健康与否,硬要被子女送到一座山上,坐着等死。阿玲婆就是一位刚过了70的老人,但是她牙口还很好,为了不使人取笑她,她还专门用石头敲碎了门牙。因为即将上山,阿玲婆不得不把家里一件一件的事情处理好。小儿子年龄很大还没有接触过女人,她就乞求同村的一个老寡妇与小儿子发生关系,就是阿玲婆最后处理的一件。底层人的人性在这部电影里暴露无遗,让人感觉“贫穷就是一种病”。影片最后,阿玲婆坐在满山的白骨上,头顶正飘着鹅毛般的大雪,眼神里有神圣的祥和。

我的邻居老太太,肯定没有看过这部电影,她看过的话,说不好她也会双手赞成这样的风俗的。我相信村里更多的活着的老人,把老太太当做榜样的老人都会感觉这样的风俗是明智的。然而有这样的一种风俗,是因为贫穷使然,最起码的温饱都解决不了,老人是想节省一点生活资源,让子孙后代能够得以顺利繁衍生息。如今我们大国的现状呢?早都摆脱了贫困的影子,而且近几年不管城市还是农村,都是大兴土木,都号称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全民上下都在高呼着实现“中国梦”,我们的很多老人却有了这样的思想,就是赖活着不如早死的思想。肯定是哪里有问题了,我想应该是出在对物质的无限追求,对人世常情的超乎寻常的忽视造成的。

自杀,无论何时都不是明智的,它只是懦弱的代名词,生命的本义应该是坚韧和锲而不舍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心骚动<7>
后一篇:我心骚动<8>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