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起:武术技击为什么要练躲闪?

(2019-05-18 14:25:46)
标签:

体育

     起:武术技击为什么要练躲闪?

 

 

    不会躲闪,何谈反击?

 

我有一个学生,在来我这里之前练过几年散打,他拳脚技术虽然粗糙了点,但热衷于打对抗,这一点让我非常满意。

他入门打了几次对抗后,我发现他的躲闪功夫不行,未曾专门练过,考虑到他踢打靶子还算熟练,这最初一段时间的训练,我就重点打造他的躲闪。

他表面上也遵从我的安排,我让他练什么他就练什么,不过我看得出来,他内心里对于躲闪还要专门练这一点并不理解。我教拳,不管是什么问题,学生是可以自由讨论的。我(韩起)就告诉这新来的小伙子别有顾虑,有什么想法敞开了说。小伙子踌躇了一会儿,有些迷惑地对我说:“老师,我以前没练过躲闪,在外面一般人也打不着我,这几次跟几个师兄打,好多拳我也能躲开。”

他说的是实情。这家伙由于胆大、沉着,反应快,以前又常打对抗,入门之初的几次对抗,他经常能做出及时的闪避。

不过呢,他的躲闪基本都是本能动作,见来拳就仰头或往后撤,像样点的动作也就是抬手封堵。只是由于他平时打的多,习惯了拳脚,没有初练者常见的过度紧张。

其实技术动作还好纠正。问题在于,他后退的距离过大,而大距离的后退只能躲开攻击,反击做不出来——打反击离不开合适的距离。再有,他躲过拳脚之后的身体姿势不舒服,他如果想打反击的话,需要重新调整姿势(当然他在对抗中也不曾表现出反击的意识,这表明他在反击训练这一块属于空白,没有练过)。

反击的第一要义在于快,离开了“快”字,反击无从谈起。

如果躲闪之后还要重新调整姿势,快得起来吗?

如果一退八丈远,要上两步才可够着对方,又如何谈得上快?反击的快,是要建立在合适的距离之上的。

一提到反击,他来了精神,也很快地开窍。我接下来又让他打对抗,叮嘱他躲闪之后要多做反击。

反击当然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所幸他爱动脑子,很快就品味出,躲闪不是他原先想的那么简单,躲闪里面的道道很深。

“练躲闪的目的,不在于躲开拳头,而在于为之后的反击做铺垫,这才是练躲闪的意义所在”——像类似这样的话,我经常用来敲打初习躲闪的学生。

从打垮对手的角度讲,不为反击服务的躲闪,没有多大的价值。你的躲闪再高超,也仅能自保。除非把对方累垮打不动了,你难以取胜。

练躲闪(准确地说,是练防守),是掌握反击的必由之路。

 

不存在防守能力差的高手

 

有人说:“我一上来就猛攻,不给对方还手的机会,直到把他打倒为止,这样不就不需要练防守了?”

哈哈,一方拳脚相加,一方抱头鼠窜不还手,这样的打斗场面不是没有,不过呢,这样的打斗,反映的不是你有多么强,而是对方极端的弱(身体的弱或心理的弱)

一个练拳者,如果在对抗训练中,每一次都把同伴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占有百分之百的优势,可以说,这样的训练没有什么价值;这样的练拳者,他纵然打过一千次对抗,他的打斗能力也属一般,不是强手。

人的打斗能力,无法在暴打极弱者的过程中提高。暴打极弱者,只能使你原地踏步。

想提高打斗能力,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在对抗的过程,对方的拳脚要能威胁到你,要使你心存顾忌,对抗的双方要有拳脚往来。

你受到了对方的威胁,当然就涉及到防守问题。

对方给你的威胁越大,相应地,对你的防守能力要求也越高。

就因为在实战中人人都会受到拳脚的威胁,所以拳术的对抗训练,必须专设防守训练,最好在练拳的初始阶段就安排。

对方的拳脚越凌厉,相应地,对你防守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因为凌厉的拳脚只会来自于强手,那么要想战胜这个强手,一个基本的前提是,你先要有能力防住(包括躲开)对方的攻击,先保证自己不被击垮。用《孙子兵法》的话说,是“先为不可胜”。倘若你惊慌失措,躲不开封不住对方的拳脚,你又何谈战胜对方?

所以战胜强手的先决条件是:具备出众的防守能力。

只有具备了出众的防守能力,才有战胜强手的可能。

当然,防守能力强的人不见得是高手,但高手,他必然具有出众的防守能力。

这世上你找不到防守能力差的高手。

由此我们说,一个人格斗能力的强弱,受制于他的防守能力——这一点无论是擂台上还是擂台下,皆是如此。

 

  初练者更要练躲闪

 

说到防守,就涉及到一个使用什么防守技术的问题,一般来说,徒手格斗常用的防守方式,不外乎躲闪、格挡、控制距离、近身制约等等。

在我所传授的八极拳散手中,防守训练首重躲闪——而躲闪的头一步,是躲拳头。

可用来躲闪拳头的技术有:侧闪、下潜、后闪、摇闪、近身、后退等等。

对于初习者,难点不在技术动作,在如何克服对拳头的恐惧。

我常说,练躲闪与其说是练技术,不如说是练心理。

初练躲闪的人,不是一溃千里,就是抱头死挨,一句话,整个人非常地紧张,相比训练有素者的从容应对,真有天壤之别。

他们为什么会这么紧张呢?原因在他们把拳头的威胁夸大了,用运动心理学的话说,他们对拳头威胁的“评价”有问题。

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说,人面对拳打这样的应激刺激,无论做出怎样的应激反应——从容应对也好、手足无措也罢,都取决于你对拳打这个刺激的“评价”。

初习者由于不习惯拳头照脸上招呼,一般地都会夸大拳头对自己的威胁,这个时候我总会提醒他们:“拳头对你的威胁只有‘苹果’这么大,你别把它夸大成‘西瓜’那么大。”

照脸击打的拳头对任何人都构成威胁,这一点对训练有素者也不例外,区别在于,训练有素者不会将之夸大,你是苹果就视你如苹果,按苹果那么大的威胁来对待。

相同的威胁,在不同的人身上,所以会产生不同的“评价”和反应,乃是因为他们可利用的资源有别。我们假设一下,比如同样是遭遇抢劫犯,普通市民和杜月笙的反应该是有天壤之别吧?道理是明摆着的,普通市民无权无势又没有超强的武功,即他可用来应对抢劫事件的“资源”少得可怜,当此时,孱弱的他难免心惊胆战,束手无策,任暴徒予取予夺,而黑帮大佬杜月笙,好家伙!他可用来对付抢劫一事的“资源”简直是无限多,在他眼里(评价)这根本就不是事,因之其反应是从容不迫。

再说躲闪,一个训练有素的人,他面对拳头所以能从容冷静,快速做出有效的反应,就是因为他经过长期的训练,掌握了躲闪技能,而这个躲闪技能就是他应对拳头的“资源”。

就因为具有了这样的资源(躲闪技能),他才能够对拳头有正确的评价,不会夸大拳头的威胁,因而身体张弛有度。

从这个角度说,拳术的所有训练,无一不是在增加你应对拳脚刺激(暴力事件)的“资源”——练躲闪是增加你的资源,练身体素质是增加你的资源,练反击、迎击、战术是增加你的资源,强化面对暴力事件的智慧能力同样是增加你的资源。

人多一分资源,就多一分从容,多一分自保的胜算。

对于练躲闪来说,这个资源(躲闪技能)的增加是潜移默化的,其过程训练者往往感觉不到。你只需记住,在训练中不要夸大拳头的威胁即可,其它的按技术要求进行。

你要主动去抑制自己的紧张,不必对方一出拳就后退,因为他拳头可能离你一尺远呢。要学会感知安全的距离,有了良好的距离感,日后你就可能抓住这个瞬间即逝的机会,打他的迎击。

挨几拳也不必太在乎,练躲闪(包括实战格斗)不可能不挨拳。擂台下武术不看点数,你只需避开重拳即可。

有许多初习者挨了拳就不动了,这很危险,对方的第二拳、第三拳------会接踵而至。我常说:“挨一拳无所谓,只要不影响你的行动就行。挨了拳之后的心理才是最重要的。”

人被击中,其实这也是你反击的时机。当然初习者这时打不出反击,初习者要做的,是强迫自己快速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反应,因为对方的后续攻击随之而来啊。

如果说被击中之后不能懵然不动,必须转入第二次、第三次反应,那么躲过了第一拳之后也同样如此,我常说:“躲过一拳,革命没有成功,不可松懈,要赶紧做第二次、第三次反应。”

一个不能从容应对第一拳的人,是无法及时做出第二次反应的。尤其当对方第一拳给你的刺激异常强烈时,你的第二次反应的时间会本能地延长(即反应慢),二次反应慢,容易招致重击。大家不难看出,这样的训练不可能不挨拳头,练第二、三次反应,是挨拳头挨出来的。

连续反应快拳,对于很多练习者来说,与其说是练技术,不如说是练心理,在强烈的刺激下磨练人的意志。

我对初练躲闪的学生,要求他们不许用手拍打来拳,也不可抬臂封堵,只做下潜、侧闪、后撤等等,目的就是练他们的心理。

许多初习者,看到来拳会本能地伸手拍打或抱头,这往往是出于恐惧。

只做纯粹的躲闪,更能强化人的心理,消除对拳头的惧怕。

只有当躲闪熟练后,面对乱拳攻击,我才允许躲闪加上格挡封堵。

我不提倡拍打来拳,道理不复杂,人在拍打来拳时,脑袋是不动的,且往往失于护头防守。

躲闪训练并不很难,只要你胆量不是太小,拳头给你的心理震撼仅仅出现在起步阶段。练它十几次后,心理上会发生明显变化,畏惧心大减;练它几个月,面对拳头已是心态平和,习以为常;一年练下来,整个人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这时回过头来对比当初,恍如脱胎换骨,变了个人(因为改变是潜移默化的,训练者本人缺乏明显感觉。如果给自己入门时的训练拍个视频,前后对比,就可看出自己这一年中的惊人变化)。

 

谈八极拳的躲闪加撞

 

曾有人问我:八极拳的躲闪与拳击有什么区别?

我先要明确,八极拳的躲闪,不仅仅是躲拳,还要躲腿、躲膝肘、躲摔等等。而拳击,是不需要训练躲腿躲膝的。

即使是躲拳吧,八极拳在下潜、侧闪、摇闪这些与拳击类似的躲闪技术之外,还有一些在拳击比赛中属于犯规的动作,譬如撞和推。

严格地说,撞和推由于具有一些攻击性,已经不算是纯粹的躲闪了。我所以把撞和推放到躲闪里一起训练,是从擂台下打斗的角度而言。

什么意思呢?我举个例子,今年春天,我徐州的一个学生来天津,我问他躲闪练得怎么样了,他对我讲:他让练过的人打他,他能躲开;要是让没练过的人打,他反倒躲不开。

我大笑:“躲不开没练过的,你这不成笑话了吗?”

说起来其实也不是笑话。我们知道,练过的人出拳,一般是站在距离对方一臂半的距离,打人时,要上步出拳,才能打着对方;没练过的人呢,他们总是凑到对方跟前,想不用上步就给对方狠狠来一下。

这是练过与没练过的人之间的一种明显的区别。

为什么练过的人要在稍远一些的距离出拳呢?

原因在于,无论人还是动物,两相对峙时,都有一个不能忍受的距离。你在这个距离之外,好,他可以原地不动,只密切地观察你的举动,以防你发动攻击;但你要是往前迈一步,越过了这条潜在的线,也就是进入到一个他不能忍受的距离,对不起,他这时就会抢先发起攻击(或者后退,把距离拉开)

没有人能接受你越过这条线,因为当你挨近对方,不用上步就可以伸手打着对方时,别说是武术爱好者和普通人,纵使是职业拳手也是不容易躲开的。既然躲避困难,人家当然不会允许你进入这个危险的区域,而你一旦进入了,对方为摆脱威胁和焦虑,会本能地生发攻击冲动(或后撤)。

就因为格斗不允许对方越过这条线,在技击训练中,练习者都要学会上步出拳——这也是步法之于拳术的意义之一种。

而没练过的人,他们不曾练过上步出拳(上步出拳在技术上难度比较大),故而他们要凑到对方跟前,才可发出凶狠一击。

如果抛开躲闪训练,对这样的人,当然是他一凑近就抢先击打他,而不等他出拳打你。

但是在擂台下,尤其是当你先打对方有可能会惹来麻烦的情况下,抢先出手就不是好的选择了。

那怎么办?

转身跑开是一种选择;在对方的紧逼下连续后退绕圈也是一种选择;我这里讲的躲闪加撞(当然封堵、推一齐来)又是一种选择。

对方一逼近你,不等他出拳,你就抱头抬肘往前撞。当然凡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这个撞要揉进躲闪里专门练。

因为撞与对方出拳几乎在电光石火之间发生,你撞的过程,对方的拳可能就打在你小臂上(有时是你小臂或肘撞上对方的拳),迎着往上撞,练时就要拿出些胆量了。胆大之外,还要在反复的训练中学会抓机会,在稍纵即逝的瞬间,果断地往前撞。此时最忌犹豫不决。

撞,看似凶险,其实训练起来,因为已有了躲闪的基础,反倒不会挨多少拳头,主要就是克服心理关,多练一练,也就习惯了。

撞在技能掌握上有这样一个难点,就是:刚开始练的人,由于是迎着对方往前撞,比较凶险,人的注意力都在上边,以致前撞的时候,肩肘接近了对方,脚底下没上步,腿还在后面,整个人呈向前的倾斜状。

这个毛病几乎在每个初习者身上都会出现,改正起来也不太容易,总要用几个月甚至一年才会纠正——道理一说都懂,就是做起来难。

因为这个撞是抱头抬肘、肘尖前伸,其肘部姿势与八极拳的“顶肘”有些相似,我就说一下肘是否要撞到对方的脸或胸。

如果是185165的人,由于手臂长、步幅大,撞到对方脸或胸的可能性会大一些,打十次,可能撞着一次。

如果对抗的双方身高相近,那么撞对方的脸,你即便撞着,也纯属偶然,缺乏必然性。打几十次,你兴许能撞到对方脸一次。对抗中难免有误打误撞。

至于小个子去撞比自己高十厘米、二十厘米的人,我劝你就算了,别削足适履,跟自己过不去了。有那时间精力和时间,该去练些适合自己的东西。

最关键的,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身高,你不应该刻意去追求撞脸、撞胸,因为撞到脸是个小概率的事情。

大概率是,当你施以前撞时,你往往会撞到对方的手臂或拳,倘若是大个子撞小个子,由于体重相差悬殊,这一下有可能把对方撞得一趔趄,甚至跌倒。依我将近40年的经验,你能做到这一步就很好了,干嘛去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

我不否认,世间总会有个别百年难遇的奇人,能使出众人难以掌握的巧妙技术。不过呢,在仿效奇人之前,你应该先审视一下自己,你是否天赋异禀。

你如果是个普通人,天资一般,我劝你还是老老实实地练习普通人能使的技术吧。

当然你如果十分幸运,天赋绝伦,异于常人,又万幸遇上高明的老师,还别说,你真有可能修成别人眼里的传奇。不过在此给您提个醒,天才奇人,恰恰是不喜仿效另一个传奇的。天才奇人创造欲强烈,尤其是在他们技能的成熟期,就更不自觉地会独出心裁,创新的,废旧的。天才只喜欢在没有羁绊的自由空间翱翔。

多唠叨了几句,再回来说八极拳的躲闪,八极拳的躲闪,站位时,两脚之间不可以距离太大,像拳击那样站大步是不行的,道理很简单,一旦对方攻击你的前腿,你来不及防守。

对峙间,更不要把身体重心压在前腿,不然一旦对方趁此时机施以扫踢,你只能后退,而无法提膝防守——想提膝防守,你要把身体重心调换到后腿方可,这样一来,迟了,不等你把膝提起来,对方的扫踢已到,你挨上了。

对于八极拳来说,对方身体重心前置,落在前腿,是施以搓踢攻击的大好时机。

至于躲闪加推,限于篇幅,这会儿就不谈了。

如众所知,技击躲闪训练是个极琐碎、极细致的话题,远非一篇小文章能够说清楚,在此我只能挂一漏万唠叨一些,如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

 

 

韩起在售书籍:

 

《我是怎么传授武术格斗的》,32元(包括邮费)

《揭秘李仲轩‘逝去的武林’》,27元(包括邮费)

《武术的逆思维格斗训练》,27元(包括邮费)

《解密水浒的武术世界》,25元(包括邮费)

 

购书者请加韩起微信(韩起微信号bajiquanhanqitjbajiquanhanqi),微信红包即可,写明详细地址、邮政编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