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肥厚型心肌病病因学

(2011-10-20 11:23:15)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β受体阻滞剂

交感神经

家族性

游离壁

冠状动脉异常

健康

分类: 心脏知识

【摘要】  目前认为遗传因素是主要病因,其依据是肥厚型心肌病有明显的家族性发病倾向,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有些患者出生时即有肥厚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可见到HLA抗原的遗传基因型。家族性病例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形式传递,发病的型式可是无症状的心肌不对称性肥厚,也可有典型的梗阻症状。

 

肥厚型心肌病病因学

遗传缺陷引起发病的机制有以下设想:

①儿茶酚胺与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其证据为本病易伴发神经嵴组织疾病、甲亢或胰岛素分泌过多、高血压,用β受体阻滞剂有效。

②胎儿期室间隔不成比例的增厚与心肌纤维排列不齐,在出生后未正常退缩。

③房室传导过速导致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不同步激动和收缩。

④原发性胶原异常引起异常的心脏纤维支架,使心肌纤维排列紊乱。

⑤心肌蛋白合成异常。

⑥小冠状动脉异常,引起缺血,纤维化和代偿性心肌老前辈。

⑦室间隔在横面向左凸而在心尖心底轴向左凸(正常时均向左凹),收缩时不等长,引起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和局部肥厚。至于无家族或遗传证据的散发型病例,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