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厚型心肌病病因学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β受体阻滞剂交感神经家族性游离壁冠状动脉异常健康 |
分类: 心脏知识 |
【摘要】
遗传缺陷引起发病的机制有以下设想:
①儿茶酚胺与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其证据为本病易伴发神经嵴组织疾病、甲亢或胰岛素分泌过多、高血压,用β受体阻滞剂有效。
②胎儿期室间隔不成比例的增厚与心肌纤维排列不齐,在出生后未正常退缩。
③房室传导过速导致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不同步激动和收缩。
④原发性胶原异常引起异常的心脏纤维支架,使心肌纤维排列紊乱。
⑤心肌蛋白合成异常。
⑥小冠状动脉异常,引起缺血,纤维化和代偿性心肌老前辈。
⑦室间隔在横面向左凸而在心尖心底轴向左凸(正常时均向左凹),收缩时不等长,引起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和局部肥厚。至于无家族或遗传证据的散发型病例,其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前一篇:肥厚型心肌病的处理目标
后一篇:先心病患者出院后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