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骨
(2017-04-10 06:59:19)分类: 浮生 |
报道天气的文章,真去阅读不见得会被吸引,倒立时候,误读出来的竟然是一首诗。得到一首诗的体验,有点像做梦,庄周之蝶。晓寒轻轻,却只得片语。比如:云骨。如何把一张报纸,破解成喜欢的样子,密码是梦,可遇不可求。于是,这样的体验无法共享,正像武陵人再也寻不到桃花源。流水处处,落英岁岁,阡陌条条,却再也不遇清嘉。
古人春眠至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在暮春风雨中,给今人什么样的体验,怕也是不同的。古人春眠,有夜里灯下一读的引子,关门闭牖的开端,枕上卧听的发展,浓睡不消残酒的高潮,罗衾五更寒的结局,试问卷帘人的尾声。又穿插了无数书窗前竹影花痕,梨花深院门扉不启,低低的屋檐和低低的民间是一样的,深深的庭院和深深的梦境是一样的,慵懒的人和倦萎的花都在春天的枝头站不稳。陶渊明在这样的春天醒来,田园将芜胡不归;苏轼在雨中醒来,回首向来萧瑟处;众诗人醒来,南浦溪桥,青青河畔草,陌上蒿,栈外柳,伊人手中扇,故人杯中酒。
谁又不曾有过这样的春天呢?可到底是远的。雨落下来,风吹过来,即使在民间,也没有味了。更何况在这高楼里,隔着许多玻璃,隔着旧报纸,一圈圈哈欠,隔着耳鸣,眼疾,颈椎病,失眠,偏头疼。处处啼鸟,闻者几人?诗意是生活的点缀,也是生活的拖累,多愁善感像是病态,悲春伤秋显得矫情,诗人里快意恩仇的李白倒是极好的,世人皆欲杀又如何,一曲狂歌逍遥白云外啊!
又回到“云骨”二字,终究不是什么响亮的词。它是现实之外一场梦,梦醒如蝴蝶,自在随落花。文字于我,何尝不是命中一骨,却终究如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