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网络。致谢。
近来总醒得很早,晨风吹拂的窗下,天色微明,房间里安静而凉快,我喜欢此时临窗而读,这些时光里细碎的片段,拼拼凑凑地填满了一天的缝隙,读书的时光,心舒展得很开,交付到文字里,去和陌生的人事共鸣,去陌生的路上领略。
记得去年这个时候,我花一天时间读完了《柑橘啊柠檬》。小说唯美忧伤,更多的是纯净和朴素的感动,战争贯穿其中,生命的脆弱与人性的温情,人在艰难的命运中所表现的乐观,家庭的温暖,爱情的甜蜜,暗恋的苦涩,吸引着我必须读下去。几乎是一开始,我就被作家优美的文风和哀伤的气息打败,被小托这样一个孩子引领着,走向一场战争,一个民族,一个多难的家庭,一个生命终结前最后的回忆,随着夜晚时间的推移,抗拒着黎明,所有的故事在嘀嗒的钟表声里,展开然后迎着曙光,走向死亡。
《柑橘啊柠檬》以悲剧收尾,伤感之余,人总能从中汲取到某种力量。读完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总是不由自主地,随口喊出这个句子“柑橘啊柠檬”,唱歌,不论是高兴还是悲伤都别忘记歌唱。听到一首老歌,突然觉得某一句别有深味“等一等,那些伤会自由”。放不下的,总有一天会放下,捆绑的心,痛痒的伤口,总有一天会自由。执念,都会解开,云淡风轻,耳聪目明,仿佛又一次做回了自己。只是,疑惑旋解旋生,层层叠叠,把一颗心动荡着。是有一些虚无却管用的东西的,尤其对于挑剔的灵魂,未知域,幻想域远胜过现实域。
有时候我总想,如果没有音乐和文字,我该到哪里去?如果我不读不写,是不是会比现在更幸福?
这样,到底好不好,有没有比这更好的方式呢?如果,我也只是浓烈地过到生活里,打牌逛街,跳舞美容,再与某个人打情骂俏,暧昧纠缠,那会不会更像认真过着生活?再比如说,实际一点的好处和甜头,我谄媚地俯身以求,必能得来的。可我,缘何一直不屑那样,我守着的东西,是真的吗?它真的存在吗?我理解的美好,真的可以抵达吗?还是,一旦抵达,便会发现与当下无别,所以注定我一直在前往的路上,永无止境。
我不大清楚,自己往心灵里一直塞的是什么,对于活着这件事是否真得有效用,但我可以肯定,我越来越惶惑了,这是一种年轻的证明吗? 挺难的,按照心想的样子做自己。而我,终究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呢?
又被一本书抓住了,书名是《流浪的星星》,小说从艾斯苔尔的眼光看去,世界很单纯。然而,“隐隐的忧患,伤痕,无奈和绝望被包裹在一个精巧,冷峻,智慧而简洁的套子里,让人无法拒绝。”勒克莱齐奥所表现的是一种“人类在这样的生死契阔下,竟是永远也完不成寻找自我的梦想”的绝望和悲情。
“我们相信,艾斯苔尔真的和萊玛相遇过,在那条覆满烟尘的公路上,萊玛掏出一个黑本子,在上面写下她的名字。她们相遇时,彼此对望的眼神很平静,无论我们是否经历过战争,她们的切肤之痛,那种不论身份,性别,年龄,只是作为一个人被命运的黑手所加诸于身的疼痛和悲伤,我们能够感受到。她们交换的只是彼此的一个眼神,还有姓名。然而她们的命运已经注定纠结到了一起,在她们日后各自的流浪中,她们从未停止过对对方的思念。”
“这个世界里,虽然没有最美好的相遇,却应该有为了相遇——或者重逢——所做的最美好的努力。”
天上的星星看上去那样亲密,而地上的人有时候却像星星一样疏远。
如果,要将心安放,去哪呢?遇见一本书?一首乐曲?还是会有某个人?
很少丢东西的我,只是有一颗心还不曾找回,它流浪到何处了呢?
koyal
Nitin Sawhney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