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刀客(一)

标签:
杨争光华山少年张冲六章双旗镇刀客从两个蛋开始 |
分类: 浮生 |
当年与金庸,魏明伦,孔庆东,张纪中华山论剑,金庸先生到陕西之前就特意提到一个人。
他便是杨争光。
因为《双旗镇刀客》,也因为他本人瘦削冷峻,剑眉星目,人们都称他“硬汉刀客”。
认识杨争光是在春末的一个新书首发式。当时上面坐了一排人,有朋友告诉我说那瘦高个的是杨争光,是旧版水浒的编剧之一,他主要写电影剧本,比如《双旗镇刀客》《老旦是棵树》,小说作品
那本首发的新书是本土作家文学爱好者的合集,第一篇便是杨争光的小说《蓝鱼儿》。
他的发言很随意,像与朋友的闲聊,却又幽默风趣,妙语连珠,见解独特深刻。
谈到了写小说,他说《少年张冲六章》写完,人就住院了,书稿费全都给了医院。这种创作性的工作很辛苦,但因为爱好所致,常常是乐在其中,并乐此不疲。真可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杨争光笑着,双手交缠,那种似乎无可奈何的样子里有深深的执着。
他朴素真挚而又热情洋溢,站在旁边聆听他说话的人不会有被冷落的感觉,他始终微笑着,偶尔吐一口烟,然后把夹烟的手松散的垂下,烟静静的,自顾自燃烧,他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谈话上,目光从每一张脸上滑落。
第一次见面是匆忙的,没有一句正面的交谈。但是印象深刻,杨争光洒脱的谈吐和自然流露的个性光芒,就是一把刀,把那份精彩刻在人的心里。
再见已是盛夏。
杨争光老师久居深圳,只因在西大带研究生,或者是创作需要才回来。
而我们也不敢轻易上门造访,生怕打搅了先生的写作,影响了创作进程,再说像我这样的无名小辈也没奢望着杨先生能抽空接待,这一次去先生家拜访也是偶然机缘,这真要感谢白如冰先生的引荐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