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研修班】与同学说312-322
(2013-06-17 12:46:50)312
确实,一千七百字,主要是因为前面的叙述过多造成的。其实千五百字的界限并不是因为看着齐整这么简单。写多了就会发现,有它的“经验之谈”的。一般来
313
如果我的记忆没出错的话,从年初到现在,这应该是第一篇以“钟表”为重要细节的作业。这本身就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同样的情形,放置到不同的环境中去表现,这本身就会给文章带来不同的阅读效果。比如你写在公交车上两个人在谈论彼此的家庭,和在远洋轮船上顾客和海员在谈论彼此的惦记,给人的感受显然不会一样。
所以,把一些新鲜有趣的东西融入文章内,对于提升文字的可读性,很重要。
314
这句话很有味道。“后来的事”其实就是现在正在经历着的事情。至于“再后来的事”,就是全文最后一段的那种繁衍生息和彼此间的其乐融融。
这种处理手法,很到位。
315
大家都会在写作中找到自己前行的动力。有动力就有干劲儿,也容易出成绩。
316
对于人物的转变文中没有交代太多,但是那种融入日常生活的情景已经道出了一切: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疗伤圣药。
看到人物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看到生活对于人物的改变,这是两种有所区别的视角。这不同的视角,可以造成不同的指向,要注意体会这种细微的差别。
317
结尾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是一种手法,还有的结尾是无尽的惆怅,或是欣慰的欢歌笑语,或者让人深思的结论等。方法不等。开放式的结尾,收敛式的结尾,各有好处。看材料适合哪个,以及自己喜欢哪种了。
318
没错,亲情是隔不开的。可能麻烦就在于,虽然隔不开,但是河水浑浊了却不容易再恢复清澈。
321
没错,虽然只是一句话,但是却可以作为文章的主题或是核心,关键是找到一个合适的事件来承载它。
322
这个开篇,第三段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地方,就是“刘挺知道”这四个字。就是这四个字,把背景解释从旁白,转成了近于自白的方式,这个效果,就是把外在的判断,深入到了人物自我的认知上,因为外人说窝囊那未必是真窝囊,而自己也是这样否定的回答,那就真的是让人悲哀的事情了。
这个细节很小,但是效果很不同。所以,文章的好,都是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开始的。只有学会如琢磨这些,那么才有可能迅速学到一些必不可少的技巧。
实际上大的方面大家都知道,比如说要塑造典型人物形象,要注重典型细节等,但是如何做到?如何达成?
想一想,如何做到如何达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