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研修班】与同学说226-236
(2013-06-04 12:45:54)226
有时候,一篇作品没有技巧也是最大的技巧。因为平实的讲述风格,拥有一种温和但是又能触动人的力量。当然关键不在于文字表面,而是在于文字里面蕴含和传达了什么。
227
有的文章读者给人的感觉很啰嗦或是很句子很涩,其中一个缘由,就是有些东西讲得太多太明。让句子疏松一些,意思与意思间给读者留有喘息的空间,这点,也是要逐步注意到的问题。
228
开篇第一短细细读着很有意思。开车是一件极有风险的事情,一不留神就或发生不测;而甩掉情人从后续的情节来看,甚至是比开车还要风险巨大的举动。 |
229
文中通过这样一句“ |
230
如何把小说写得饶有趣味,是小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方向。 |
231
多交流,火花来自于思维的碰撞。
232
小小说有不同的写作类型,每个读者都有不同的阅读偏好,所以晦涩与否,一时半刻不能轻易做结论。
我的理解是,有时候“晦涩”和“含蓄”之间的区分未必有那么明显,某种情形下,可能区别仅仅是半句话几个字的差距。但是就这一篇来讲,我认为被认为晦涩的根本原因,不是作品本身的缘故,而是因为同题赛中应题本就是一个不容易把握的尺度。
许多人可能以为同题赛不难,无非是限定题目或是主题的创作,但是想做到文本和题目高切合度的对照,我以为目前是只能努力而无法强求。因为我们对于材料的掌控,还没有达到那么好的程度。也许某一篇处理的非常好,但是很难每一篇都处理得很到位。这之间的差距和不稳地,就是我们努力要克服的地方。也是我们需要努力持续地投入学习的原因。
234
主题很有分量。 |
236
说的不错。对于写文字的人有时候会有一种固执。但对于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的纠结,无非还是想要交给读者一篇满意的文章。那既是写读者的希望,更是写作者自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