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小说研修班】与同学说177

(2013-06-04 10:45:28)

177

张文义作品三篇简评:

  【点评】这篇《尴尬》题目的味道很足。这样的题目是很给小小说本身添彩的。注意到在文章中没有直白地用尴尬这个词,这点处理得很好。不是说不能用这个字眼点题,而是如果正文中不出现这个字眼的话,如果想点题,那么就必须通过事件本身来点题,而能把事情的尴尬之处写到位,自然文章也就写好了。所以,这才是关键。当然不是说此后就一直用这种手法,而是这种手法有它独到的地方。但创作最怕的就是一再的重复。所以手法虽好,要注意陆续有变化。另外,本文面临的一个明显的问题是,细节不新。这种多找钱然后退还的情节,无法产生阅读的新鲜感。所以,再创作或是修改时,要想办法找到更具有新鲜意味的事件。举个例子,有一个很老套的爱情故事,但是因为女主人公的职业是试睡员,就是那种星级连锁宾馆,专门负责检测旅社服务尤其是床铺是否达到舒适要求的暗访人员,而男主人公是客户经理,于是,反而很有可看之处。但是如果把客户经理和试睡员这两个因素剔除,那篇就变得索然无味了。所以,设法找到具有新鲜感的情节。另外,人物是否一定要设置成老人,也是值得可虑的。因为从读者来考虑,设置成年轻人或是相近年龄段的人的话,也许会更有时尚感。但这是次要的。我想说的就是,要考虑不同的因素,对于文章整体的氛围和趣味性做产生的影响。当然,如果作品最终是要面向老年人,那么则无妨。但是考虑到读者如果主要是城市阶层,因此整体的讲述环境是偏向小城镇甚至是乡村,还是偏向大城市甚至是大都市,都是在写作时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当然,这就属于比较复杂和深入的层面了。最终都会遇到,但是现在未必需要考虑如此之多。但是心里有这个概念,还是很重要的。做这些的最终目的,就是然作品更贴近读者,更跟得上时代,更有新意和可读性。


  【点评】《微笑》和《尴尬》显然是同一材料的不同主题创作。另外写法上也稍有不同。《尴尬》明显是事件型的写法,而《微笑》开篇则近于塑造人物为主的手法。各有效果。这种练习对于创作很有好处。如果心有余力,不妨坚持下去。因为都有锻炼效果,所以两篇的优劣要自己多体会,我这里不做判断。可以说的一点是,《尴尬》线索明朗,情节紧凑;《微笑》则人物形象相对更饱满。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如果可能,尽量不要用括号这种方式来补充情节。不是不可以用,而是这种补充细节的方式,很突兀。更何况那些细节是可以在正文中恰当介绍的。


  【点评】前面孩子接到不是爸爸的电话的那个细节处理得很自如。在创作中,这种情节的平滑自如转换是最显叙述功力的一个地方。另外这种类似场景的对比手法,是刘国芳老师最擅长的技巧,这里的处理也很不错。欠缺的地方是,对于孩子的秘密渲染的还不够,当然一个小孩子本来就不会有什么足以让大人关注的秘密,但就是因为此,所以一旦写好了,反而会有奇效。最后,我不太确定,但是人过世了的话,尸体恐怕是不会让长途运送的。也许处理成骨灰盒更恰当。最后孩子拽衣服的细节,可以换成拍着爸爸类似这样的含糊措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