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小说研修班】与同学说152-159

(2013-04-15 10:21:14)

152】

孩子成长的同时,也是老人离去的过程。一个生命绽放,一个生命凋零。但因为这之间有着此与彼的传承,所以生命的火得到了延续,因此最后的离去也许悲 伤,但是稍稍的不至于那么痛苦。如果这样处理,把这种生命的传承作为描述的重点,而不是简单的老人的关爱和小一辈的亲近,那么这种题材在主题上就会更有分 量了。

154】

文字是可以陪伴一生的朋友。文字可以蓄积快乐,释放悲伤,能够架起通往彼此的心灵桥梁。

155】

  一般来讲,压缩后的都不会有原来的好。因为字数越少,对技巧要求越高。

其实,如果一千五百字按要求压缩成一千字的话,结果要么是弄得面目全非,要么就是近似于重写。而后者才是难点,也是对于自我的挑战。关键不是结果,而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如何想,又是如何取舍的。

156】

  修改的结果有时是让文章变好了,有时可能适得其反。

但是无论哪个结果,在修改中都会重新对一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权衡,这些就是修改作品对于以后的创作的益处。它可以让你一步步接近一些写作中的要点。如果先前迷惑,现在可以稍有清晰;原来清晰的,如今可以更明确。进步和成长就是这么一步步来的。

157】

  景物描写对于小小说是一个不好掌握的地方。用得多了,要么导致结构松散,要么干扰事件的条理清晰。

但是运用的好了,也会有非常好的效果。这一篇的开头就如如此。很简洁的一句话,奠定了一个安详的氛围。而下面矛盾的轻易化解,实际上是和这个开头第一句有暗合的。虽然情节中矛盾的化解有点出人意料的简单,但是作者试图表达的就是一个人心虽然不足,但是却相对淳朴的乡村,那么也就不奇怪了。

158】

其实创作必然是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一个过程。刚开始创作时,往往来自于一个灵感,或者某种触动。等到有了一定经验了,往往在落笔之前,脑海里就已经浮 现了某个细节或是桥段。创作更成熟之后,往往文章还没想好,开头或是结尾就已经在心里大致确定,尽管后来也许会有变动。在成熟些,那么从一开始提笔之际, 情节的基本框架就已经在心里头有了。这些不是强求,而是一点点循序渐进的。没有别的技巧,仅仅是熟练与否的问题。所以,多写,多探讨总结。经验多了,写作 就变得自如了。

159】

  压缩文章后效果的好坏是次要的,因为那不是目的。目的在于,体会文章的骨干和丰满之间的差别是什么。另外就是去弄明白,哪些是文章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哪些是在起修饰作用的字句。通过这个,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也对于文章内在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当然一次压缩无法完全达到这个效果,因此还有自己随后逐步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提升自我的写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