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还记得小时候玩的玻璃弹珠吗?用玻璃做成上面镶有彩色纹路的小珠子,那可是当时的心肝宝贝呢!
而现在每次看到桂圆都会忆起童年的弹珠趣事,不知大家会联想到什么(可以在下面留言哦)?接下来就开启桂圆的旅程。
桂圆,又称龙眼、亚荔枝,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特产水果之一,原产于南部及西南部,现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和台湾等省(区) ,此外, 海南、四川、云南和贵州省也有小规模栽培。而福建桂圆更是在多年以前就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桂圆的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汉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北朝西魏魏文帝元宝炬(535—551年)曾诏群臣:“南方果之珍异者,有龙眼、荔枝,令岁贡焉。”而左太冲在《蜀都赋》中记载:“旁挺龙目,侧生荔枝。龙眼唯闽中及南粤有之。”可见,这两个地方的桂圆种植历史悠久。
到了宋代,龙眼在泉州同安(现同安属厦门市)已开始普遍种植;直到18世纪后,龙眼才从我国传到印度和南亚一带。
桂圆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强,酸碱度在5.5 – 6.5的酸性或微碱性土壤,无论是红壤土、黄壤土,还是沙壤土、粘壤土都可种植,但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沙壤土和壤土为最好,另外盐碱土不适宜种植龙眼哦。
桂圆性温味甘,富含葡萄糖、蔗糖和维生素A、B等多种营养素,有补血安神,健脑益智,补养心脾等功效,对病后需调养及体质虚弱者有辅助疗效。据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它还有美容、延年益寿等功效。
桂圆的吃法除鲜食外,还可制成罐头、酒、膏、酱,也可加工成干制品等。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药用。下面小编就来给大家介绍桂圆的吃法以及食疗法。
桂圆红枣豆浆
原料:黄豆80克,红枣3个,桂圆30克,水150克
做法:
1、准备原料,黄豆提前浸泡一夜,红枣洗干净。
2、把红枣去核剪成小块,桂圆去皮去核,只保留桂圆肉。
3、把红枣块、桂圆肉和黄豆一起放豆浆机里面,加清水,豆浆机选择豆浆模式,一会就可以喝到美味的豆浆了。喝的时候也可根据个人口味加适量白糖或蜂蜜。
桂圆冬瓜茶
原料:冬瓜1500g,红糖和冰糖共300g,新鲜桂圆肉5~6颗
做法
1、冬瓜留皮留子,用盐巴搓搓皮,清洗干净,切成块,放入锅中;
2、将红糖与冰糖均匀的撒在冬瓜块表面,待冬瓜开始出水,加入桂圆肉;
3、把锅放到炉具上,大火烧开转小火熬煮两小时左右(熬的过程中,不要加水,冬瓜会自然出水,要的是浓缩汁,要多搅拌几次,避免糊底);
4、熬好后放凉,用纱布分几次将冬瓜汁挤出来(冬瓜的精华都在里面哦)倒入干净的玻璃瓶中,冷藏,喝的时候取几勺,兑入适量的凉开水即可食用。
桂圆罐头
1、新鲜桂圆去皮去核;
2、将拨好的桂圆肉用冷开水洗净;
3、将瓶子消毒(记得小时候妈妈装西红柿罐头时,要将洗净的空瓶子先上蒸锅蒸一遍消毒);
4、将桂圆肉装进消毒过的瓶子里,加入适量的糖,倒入温开水,拧上盖子;
5、蒸锅加入水,待开后将桂圆罐头放入蒸锅里蒸15分钟,蒸好后再次将盖子拧紧即可。
桂圆食疗方
1、龙眼肉,每日嚼食30克,治心悸怔忡。
2、龙眼肉10克,莲子15克,糯米60克,煮粥每日早晚食,治贫血体弱,心悸失眠,精神不振。
3、糖渍鲜龙眼:鲜龙眼500克(去皮核),加白糖50克,反复蒸、晒数次,至使色泽变黑,最后拌入白糖少许装瓶,每次食龙眼肉4-5粒,每日两次。本品有力胜人参、黄芪之说。可养心血,补气力,安心神。适用于老人、病后、产前产后体虚,瘦弱,失眠,心悸,健忘等症。
4、龙眼肉10克,花生米(连红衣)12克,水煎服,亦治贫血体弱。
5、龙眼肉、炒酸枣仁各10克,芡实12克,煮汤睡前饮,治失眠、心悸。
6、龙眼干14枚,生姜3片,水煎服,治脾虚泄泻。
8、桂元醴:龙眼肉200克,浸泡于60度白酒(500亳升)内,半个月后即可饮用。有补心脾,助精神作用。适用于失眠,健忘,惊悸,虚劳衰弱等症。
讲了这么多,那么,怎样才能挑选好的龙眼?
1、看果皮:选择无斑点,干净整洁,外表没有裂纹,没有明显的凹陷的部位。
2、看颜色:一般选土黄色的,水分比较充足;金黄色是不太甜的。龙眼的颜色可能也会变成褐色,存放太久了才会如此。
3、捏硬度:正常的龙眼手感很饱满,硬实。摸起来很软,是时间久了的。如果摸起来当当硬,是变质了的,且时间也久了。
4、看果肉的样子:好的优质龙眼,果肉是白中带透明,有水分,且果肉光滑细腻。反之则干瘪。
龙眼属湿热食物,多食易滞气。在什么情况下不宜食用?
1、有上火发炎症状时不宜食用。
2、内有痰火或阴虚火旺,以及湿滞停饮者忌食;
3、凡舌苔厚腻、气壅胀满、肠滑便泻、风寒感冒、消化不良之时忌食;
4、龙眼干含天然糖份较高,因而糖尿病患者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