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游后记

标签:
缅甸佛教大金塔翡翠旅游 |
分类: 原创摄影 |
缅甸之行感受最深的是他们的传统佛教文化,缅甸全国85%以上的人信奉佛教,全国有30多万僧人,在大街上、公园里、小路上,常常可以碰到举止端庄、偏袒右肩、披着黄色袈裟的和尚和僧尼。缅甸佛教传入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佛塔多、庙宇多、和尚多是缅甸佛教文化的三大特色。
导游给我们介绍,在缅甸每个男孩子在19岁之前都必须去做一次和尚,但需他的父母同意。已经成家的,需他的老婆同意,如他有工作,需他的老板同意。 事实上,在缅甸和尚可以吃肉、可以有老婆、可以还俗。在寺庙里做和尚时,必须按照和尚的生活方式,吃住都在寺庙里,每天早上去化斋等等,直到他还俗不在做和尚为止,而他还俗之后仍然跟他老婆是夫妻。
和尚的生活是很清苦的,他们每天中午12点之后就不能在吃东西了,中午之后还可以吃糖果、喝饮料,但饮料必须是清淡的,每天上午要出来化斋,化斋时不可以穿鞋,必须赤脚。缅甸每年缅历3月(相当公历6月)国家对僧人举行经典大考试,僧人获得“三藏法师”称号后,就可获得这种优待
缅甸以小乘佛教为主,实际上1056年,小乘佛教就成为蒲甘王国的主要宗教。据说,阿奴律陀王笃信佛教,他在征服缅南部直通王国时曾获32部《三藏》经、三万名小乘佛教教徒和技艺高超的工匠多人,他们带来了造塔的技术,推动了蒲甘长达两个世纪的造塔运动。建造佛塔,是缅甸小乘佛教的一种传统,无论是国王、僧侣还是平民,建造佛塔就是完成一个最大的善果。人们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修建一座献给佛的塔。获得善果并非个人独享,而是也可以惠及众生。在造塔最狂热的时代,蒲甘平原上,曾经屹立着一万三千座佛塔。成为12世纪缅甸文化、宗教的中心。现在只剩下有2230座古塔和416所古庙。比起"南朝四百八十寺"来,也还是非常惊人的。佛教文化给缅甸人民带来精神上的寄托,清贫的生活没有影响他们对佛祖的敬仰。
缅甸的最受国外欢迎的特产是翡翠,国家建有翡翠公园、翡翠塔,有规模很大的翡翠交易“公盘”。缅甸翡翠交易中心在瓦城,1994年左右,缅甸政府逐步放宽了对翡翠原料的国家管制。在矿区,凡是给政府交纳了品贸易税以后,翡翠就可以自由交易并可出口。缅甸北部第二大城市--曼德勒(瓦城)因离翡翠矿区仅300公里,水陆交通便利,绝大部份的翡翠矿主和商家的居住地也在瓦城。瓦城已成为新的缅甸翡翠原料交易中心。旅游团队参观的定点翡翠销售店,产品价格实际远远超过市场价,凡是在这里买翡翠的回去都会后悔,虽然“货真”却不“价实”。
缅甸是一个佛教之国,让人有不同的感受。在寺院拍的一些照片,因回处理不当损失了,百家粥、化缘等片子没有了非常遗憾。体验缅甸风情,值得一游。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
016
017
018
019
020
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