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敦煌市博物馆魏晋十六国文物旅游 |
分类: 博物馆篇 |
001
敦煌市博物馆展出的魏晋时期文物不多,以陶器为主,佛像、陶盘和残石佛塔。馆里未见当时南方流行的青瓷,因为各政权割据使通道不畅。陶盘、陶耳杯不是实用器,应该是冥器。从制式来看是仿实用器,大盘食具正是外来文化影响的印证。
汉武帝消灭匈奴,统一河西后,才真正揭开了敦煌辉煌文化史的第一页。西汉政府的移民实边政策使敦煌出现了繁荣昌盛的景象,使其发展成为西北军政中心和文化商业重地。敦煌魏晋时期,汉地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汉地北部和西南部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北凉、西凉、后凉、南凉、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北魏史学家崔鸿取其中十六个国家来代表这段时期,称这时期为"十六国"。从公元317至437年,敦煌先后属前凉、前秦、后凉、北凉等割据政权统辖。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北凉敦煌太守李高拥兵自立西凉国,定都敦煌。405年迁都至酒泉。421年,北凉灭西凉,复占据敦煌。439年,北魏统一河酉,敦煌相对安定,经济文化再度繁荣,佛教兴盛。557年,敦煌郡归西魏宇文觉建立的北周政权管辖,下设呜沙县,以城南有鸣沙山而得名。这个时期的佛教文化发展为敦煌石窟文化奠定了基础。北魏立国后,经过拓跋珪、拓跋嗣及拓跋焘的经营,最后于439年统一华北,进入南北朝时期。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北魏残石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