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敦煌博物馆画像砖唐代旅游 |
分类: 博物馆篇 |
敦煌市博物馆展出一组隋唐纹饰砖,唐比较多,主要是墓葬壁砖和地砖。汉代流行的模印画像砖到了唐代各地出土的画像砖不在少数。唐代画像砖采用浅浮雕手法,摒弃了汉代多用线条表现图案方法,还大量采用彩绘增加画像的效果。唐代制作技艺更加精细,图案造型丰满,构图圆润,风格清新,立体感更强。唐代,盛行花砖铺地,纹样以宝相花、莲花、葡萄、忍冬为主。花形比较饱满,砖尺寸大易于连续铺装。唐李肇的《国史补》(下)中就有“御史故事,大朝会则监察押班,……紫宸最近,用六品,殿中得立五花砖”的记载。唐白居易在他的《长庆集》中,也留下了“衙排宣政仗,门启紫宸关。彩笔停书命,花砖趁立班”的著名诗句。可见,花砖在当时的使用已十分盛行,且在官方建筑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敦煌博物印花砖主要来于墓葬。
展出的纹饰砖中有单独的动物砖。据敦煌地区墓葬出土资料看,应是十二神兽砖。一般墓室的四壁都镶嵌有配套完整的十二神兽模印砖,神鼠、神牛、神虎、神兔、神龙、神蛇、神马、神羊、神猴、神鸡、神狗、神猪。十二神兽模印砖均依次按十二神兽和东南西北四方与五行的配属镶嵌于墓室四壁,即东方属木,配虎、兔、龙;南方属火,配蛇、马、羊;西方属金,配猴、鸡、狗;北方属水,配猪、鼠、牛。木火金水四行归一,归于土,故中方属土,无具体神兽配属。这一完备系统的方位分布反映出墓主身份的高贵和唐代星占学的盛行。展出的车马人物砖,人物穿戴打扮典型唐代风格, 特别是牵驼人画像非常生动地反映丝绸之路的真实情景。
画像砖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两汉,多用在宫室建筑和墓室中构成壁画。画面有浅浮雕、阴刻线条和凸刻线条表现画像,还有文字和花纹等种类,画面内容丰富繁杂,它们不仅是美术作品,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更是古代绘画特有的表现艺术,是研究中国古代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
002
003
004
005
006
007
008
009
010
011
012
013
014
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