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辛巴部落”村子,返回首都温得和克途中,在斯瓦科普蒙德休整一下。我们下榻于斯瓦克蒙德市斯特兰德(strand)酒店,地处海湾的岬角,三面环海,有独特的视角。
鲸湾港的北面三十公里处是纳米比亚的第五大城市,斯瓦科普蒙德(Swakopmund)。如果说鲸湾港像是在加州,那么斯瓦科普蒙德就像是德国的一个小镇。一个多世纪前,德国人为这里带来了大量的欧式建筑,也带来了一场种族大屠杀 (1904-1908年赫雷罗人和纳马人大屠杀,2004年德国政府承认并道歉)。
这个海滨度假小城,因斯瓦科普河入海口而得名,有安静的海滩和各个档次的度假村,一边是浩瀚的大西洋,一边是阳光下橙色的纳米布沙漠。
小憩片刻之后,我们来到斯瓦科普蒙德市区闲逛。下午温和的阳光如金沙般洒在这座海边城市的每一处角落,我们走在干净宽敞的街道上,欣赏着道路两边典型的德国欧式建筑,与不少欧洲家庭擦肩而过,仿佛置身于某一个欧洲小城镇。
最值得参观的自然是海边的灯塔,据说百余年以前,欧洲移民为了开拓西南非洲,在这些海港城市建造了灯塔、码头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如今,这座红白灯塔已经成为海滨城市的地理标志,静静矗立在绿荫中,遥望着大海。
斯瓦科普蒙德是德国殖民统治中心,整个城市按照德国兼做风格设计建造,仍有不少人讲德语。在德国占领期间曾是西南非洲主要港口,因不断淤塞而为沃尔维斯港取代。市区有1951年建立的博物馆,有栈桥,灯塔和水晶展览馆,斯瓦科普蒙德是海滨疗养地。享有“夏日之都”的美誉,城市被质朴的海滩和诸多各个档次的度假村所环抱。
斯瓦科普蒙德见证了蛮荒和文明的相遇,也见证了野心和强权的更迭。大西洋潮起潮落,翻滚不息,历史的车轮也缓缓向前。1990年纳米比亚实现独立,斯瓦科普蒙德摇身一变成为了著名的海滨疗养胜地,是德国人圣诞节假期旅游的首选之地。漫步在斯瓦科普蒙德的街头,欧式风情的旅店、酒吧、咖啡馆、书店、教堂和满大街金发碧眼的德国游客让人恍惚间有一种置身于德国小镇的感觉。
但转瞬间,空气中弥漫的海水的咸腥味、不远处波涛的汹涌声、街头兜售纪念品黑人小贩以及慵懒的当地行人的不经意一瞥又会把你拉回现实:这里不是欧洲,是非洲;这里,一边是浩瀚的大西洋,一边是令人生畏的沙丘;是欧洲文明和非洲文明的交汇处,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的入口。
在斯特兰德酒店内外逛了一圈,透过落地窗外面就是l连绵的海滩和蓝色的海天一线,干净温馨的房间内部,在咖啡吧小憩,感觉是整个斯瓦科普蒙德最好的酒店。
城市一面是汹涌澎湃的大西洋,而其他三面则被沙漠包围,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不大的城市永远都雾蒙蒙的,也有人把这个城市称作为"睡美人"。这里曾经是德国殖民时期的重要城市,如今也是德国移民及后裔主要的度假胜地和聚集地。街道两旁都是典型的欧式建筑,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海边有很多欧洲裔小孩在玩耍,快乐的气氛弥漫整个海滩。
在纳米比亚沙海世界中,既有雄奇壮美的沙漠奇景,也有罕见的动物奇观,甚至连这里的城镇都散发着特立独行的气质。 斯瓦克蒙德这个被古老的纳米布沙漠所围绕的非洲小镇,却洋溢着德国风情。这里缺乏淡水,没有可耕种的土地,却有着一流的生活水准,小镇上有众多前来度假的好莱坞明星,当地人早已习以为常,没人会多看他们一眼……因为曾经是德国的殖民地,斯瓦克蒙德的建筑几乎都保留着19世纪的德国风格。
难怪有人这么评价斯瓦科普蒙德市:比德国城市还要更具德国元素的城市,要不是这里海边的棕榈树和周边的沙漠,绝对会让人错觉是德国北部的海边。
斯瓦科普蒙德城外的“骷髅海岸”是世界上最有趣的地方之一,原因有几个:首先它是纳米布沙漠与大西洋的交汇处;其次,尽管这里是沙漠,但却是船只的坟场。
骷髅海岸上有数千艘沉船,其中一些沉在沙子深处,甚至看不见。尽管骷髅海岸是最危险的地方之一,但它已成为一个令人兴奋的旅游景点。
我们在返回温得和克的沙漠中一块贴满各式标志的路牌旁停下车,牌子上写着“Tropic of Capricorn”(南回归线,直译是“摩羯座的回归线”)。
这个名字在公元前的几个世纪就已存在,当时太阳直射到地球最南点(即冬至点)时位于黄道十二宫的摩羯座内,如今太阳直射该点时已位于射手座内,但南回归线的名字沿用至今。路牌如今也不在准确的南回归线上(准确的点位在其北部),但丝毫不妨碍人们来此“打卡”。
【野性猎奇·南部非洲】享有“夏日之都”美誉的小城
离开“辛巴部落”村子,返回首都温得和克途中,在斯瓦科普蒙德休整一下。我们下榻于斯瓦克蒙德市斯特兰德(strand)酒店,地处海湾的岬角,三面环海,有独特的视角。
鲸湾港的北面三十公里处是纳米比亚的第五大城市,斯瓦科普蒙德(Swakopmund)。如果说鲸湾港像是在加州,那么斯瓦科普蒙德就像是德国的一个小镇。一个多世纪前,德国人为这里带来了大量的欧式建筑,也带来了一场种族大屠杀 (1904-1908年赫雷罗人和纳马人大屠杀,2004年德国政府承认并道歉)。
这个海滨度假小城,因斯瓦科普河入海口而得名,有安静的海滩和各个档次的度假村,一边是浩瀚的大西洋,一边是阳光下橙色的纳米布沙漠。
小憩片刻之后,我们来到斯瓦科普蒙德市区闲逛。下午温和的阳光如金沙般洒在这座海边城市的每一处角落,我们走在干净宽敞的街道上,欣赏着道路两边典型的德国欧式建筑,与不少欧洲家庭擦肩而过,仿佛置身于某一个欧洲小城镇。
最值得参观的自然是海边的灯塔,据说百余年以前,欧洲移民为了开拓西南非洲,在这些海港城市建造了灯塔、码头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如今,这座红白灯塔已经成为海滨城市的地理标志,静静矗立在绿荫中,遥望着大海。
斯瓦科普蒙德是德国殖民统治中心,整个城市按照德国兼做风格设计建造,仍有不少人讲德语。在德国占领期间曾是西南非洲主要港口,因不断淤塞而为沃尔维斯港取代。市区有1951年建立的博物馆,有栈桥,灯塔和水晶展览馆,斯瓦科普蒙德是海滨疗养地。享有“夏日之都”的美誉,城市被质朴的海滩和诸多各个档次的度假村所环抱。
斯瓦科普蒙德见证了蛮荒和文明的相遇,也见证了野心和强权的更迭。大西洋潮起潮落,翻滚不息,历史的车轮也缓缓向前。1990年纳米比亚实现独立,斯瓦科普蒙德摇身一变成为了著名的海滨疗养胜地,是德国人圣诞节假期旅游的首选之地。漫步在斯瓦科普蒙德的街头,欧式风情的旅店、酒吧、咖啡馆、书店、教堂和满大街金发碧眼的德国游客让人恍惚间有一种置身于德国小镇的感觉。
但转瞬间,空气中弥漫的海水的咸腥味、不远处波涛的汹涌声、街头兜售纪念品黑人小贩以及慵懒的当地行人的不经意一瞥又会把你拉回现实:这里不是欧洲,是非洲;这里,一边是浩瀚的大西洋,一边是令人生畏的沙丘;是欧洲文明和非洲文明的交汇处,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的入口。
在斯特兰德酒店内外逛了一圈,透过落地窗外面就是l连绵的海滩和蓝色的海天一线,干净温馨的房间内部,在咖啡吧小憩,感觉是整个斯瓦科普蒙德最好的酒店。
城市一面是汹涌澎湃的大西洋,而其他三面则被沙漠包围,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不大的城市永远都雾蒙蒙的,也有人把这个城市称作为"睡美人"。这里曾经是德国殖民时期的重要城市,如今也是德国移民及后裔主要的度假胜地和聚集地。街道两旁都是典型的欧式建筑,诉说着曾经的故事。
海边有很多欧洲裔小孩在玩耍,快乐的气氛弥漫整个海滩。
在纳米比亚沙海世界中,既有雄奇壮美的沙漠奇景,也有罕见的动物奇观,甚至连这里的城镇都散发着特立独行的气质。 斯瓦克蒙德这个被古老的纳米布沙漠所围绕的非洲小镇,却洋溢着德国风情。这里缺乏淡水,没有可耕种的土地,却有着一流的生活水准,小镇上有众多前来度假的好莱坞明星,当地人早已习以为常,没人会多看他们一眼……因为曾经是德国的殖民地,斯瓦克蒙德的建筑几乎都保留着19世纪的德国风格。
难怪有人这么评价斯瓦科普蒙德市:比德国城市还要更具德国元素的城市,要不是这里海边的棕榈树和周边的沙漠,绝对会让人错觉是德国北部的海边。
斯瓦科普蒙德城外的“骷髅海岸”是世界上最有趣的地方之一,原因有几个:首先它是纳米布沙漠与大西洋的交汇处;其次,尽管这里是沙漠,但却是船只的坟场。
骷髅海岸上有数千艘沉船,其中一些沉在沙子深处,甚至看不见。尽管骷髅海岸是最危险的地方之一,但它已成为一个令人兴奋的旅游景点。
我们在返回温得和克的沙漠中一块贴满各式标志的路牌旁停下车,牌子上写着“Tropic of Capricorn”(南回归线,直译是“摩羯座的回归线”)。
这个名字在公元前的几个世纪就已存在,当时太阳直射到地球最南点(即冬至点)时位于黄道十二宫的摩羯座内,如今太阳直射该点时已位于射手座内,但南回归线的名字沿用至今。路牌如今也不在准确的南回归线上(准确的点位在其北部),但丝毫不妨碍人们来此“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