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的辉煌遗存(上)
2024-06-06 12:33:33
标签: 托普卡帕宫 奥斯曼帝国 土耳其 伊斯坦布尔 旅游
坐落于马尔马拉海边伊斯坦布尔半岛之巅,小山丘上的宏伟宫殿是奥斯曼帝国辉煌历史的缩影。
宫殿的建造背景与伊斯坦布尔的征服紧密相连。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率领奥斯曼军队攻陷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将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并决定在此建造一座新的皇宫。托普卡帕宫应运而生,成为了奥斯曼帝国新的权力中心。经过几个世纪的扩建和修缮,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宫殿建筑群。
此后的将近四百年时间,历任苏丹都居住在这里,接受拜见,治理国事。它不仅是奥斯曼帝国的政治中心,更是文化和艺术的殿堂。几个世纪的扩建与修缮,使托普卡帕宫成为精致考究、极尽奢华的宫殿。
直到19世纪,苏丹们才搬到新建的奢华欧式宫殿——多玛巴赫切皇宫,托普卡帕宫被废弃,尽管如此,它的重要地位一直无法取代。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将托普卡帕宫辟为博物馆(Topkap Palace
Museum),现陈列着奥斯曼帝国无数国宝和伊斯兰教珍贵文物。这里在近四百年内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城内的官邸,先后有25
位苏丹在此住过。托普卡帕宫分为4个庭院及后宫,主轴由南至北,占地
70 万平方米,四周有 5
公里长的宫墙环绕,共有7座大门,4座朝陆地,3座朝海边。如今也被当地人称为“老皇宫”。
托普卡帕宫最大的城门“帝王之门”建于1478年,走进大门是第一庭院
庭院左侧是是公元532年拜占庭时期建的教堂——伊莲娜教堂(苏丹用作古董房)。现在是伊斯坦布尔最古老的教堂。第一庭院有座“刽子手之泉”是刽子手行斩首之刑后清洗之处,位于第二座门右侧。
第二座门“崇敬之门”城门上黑底金字是可兰经最重要的教义,写着:“阿拉是惟一的真主,穆罕默德是阿拉的先知。”(正在修缮)门两旁图像文字则是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印玺。跨过这道门就是第二庭院,庭院右侧曾经是宫庭的厨房。
第二庭院
议政厅后面是正义之塔
第三道大门——吉兆之门是第三庭院的入口,门口有一柱石,插上王旗时,表示国王在宫中。这里是内外宫的界限
议政厅过去是帝国宝库(现为兵器馆)
吉兆之门与谒见厅相接,谒见厅建于16世纪,谒见厅的后方是苏丹的图书馆,建于1719年,第三庭院现在成了珍宝馆、兵器馆、御衣馆、皇家饰物馆。其中镇馆之宝的“勺子钻石”重量达84克拉,游客要排队等很长时间才能进珍宝馆。
谒见厅后的苏丹的图书馆
第三庭院内建筑
第四庭院内的宫殿建筑很多,右边有座白色的大宫殿,站在这里远眺:金角湾和马尔马拉海景美不胜收,远处的博斯普鲁斯大桥清晰可辨,海边是古老的城墙。
庭院内的花园很美,有喷水池,石雕以及白色的穆斯塔法帕亭,巴格达宫和埃里温宫等。巴格达宫外表以大理石、斑岩、蛇纹石构成。镶嵌大理石的柱廊具开罗马穆鲁克风格,其内部是奥斯曼厅堂的模范,具有镶嵌式的架子及柜子,以十六世纪的绿、黄、红砖块修饰。
巴格达宫。很多建筑都有黄金装饰,看上去尊贵而豪奢。黄金与大理石柱搭配,有一种别样的华丽韵味。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奥斯曼帝国的辉煌遗存(上)
坐落于马尔马拉海边伊斯坦布尔半岛之巅,小山丘上的宏伟宫殿是奥斯曼帝国辉煌历史的缩影。
宫殿的建造背景与伊斯坦布尔的征服紧密相连。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率领奥斯曼军队攻陷了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将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并决定在此建造一座新的皇宫。托普卡帕宫应运而生,成为了奥斯曼帝国新的权力中心。经过几个世纪的扩建和修缮,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的宫殿建筑群。
此后的将近四百年时间,历任苏丹都居住在这里,接受拜见,治理国事。它不仅是奥斯曼帝国的政治中心,更是文化和艺术的殿堂。几个世纪的扩建与修缮,使托普卡帕宫成为精致考究、极尽奢华的宫殿。
直到19世纪,苏丹们才搬到新建的奢华欧式宫殿——多玛巴赫切皇宫,托普卡帕宫被废弃,尽管如此,它的重要地位一直无法取代。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将托普卡帕宫辟为博物馆(Topkap Palace Museum),现陈列着奥斯曼帝国无数国宝和伊斯兰教珍贵文物。这里在近四百年内一直都是奥斯曼帝国苏丹在城内的官邸,先后有25 位苏丹在此住过。托普卡帕宫分为4个庭院及后宫,主轴由南至北,占地 70 万平方米,四周有 5 公里长的宫墙环绕,共有7座大门,4座朝陆地,3座朝海边。如今也被当地人称为“老皇宫”。
托普卡帕宫最大的城门“帝王之门”建于1478年,走进大门是第一庭院
庭院左侧是是公元532年拜占庭时期建的教堂——伊莲娜教堂(苏丹用作古董房)。现在是伊斯坦布尔最古老的教堂。第一庭院有座“刽子手之泉”是刽子手行斩首之刑后清洗之处,位于第二座门右侧。
第二座门“崇敬之门”城门上黑底金字是可兰经最重要的教义,写着:“阿拉是惟一的真主,穆罕默德是阿拉的先知。”(正在修缮)门两旁图像文字则是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的印玺。跨过这道门就是第二庭院,庭院右侧曾经是宫庭的厨房。
第二庭院
议政厅后面是正义之塔
第三道大门——吉兆之门是第三庭院的入口,门口有一柱石,插上王旗时,表示国王在宫中。这里是内外宫的界限
议政厅过去是帝国宝库(现为兵器馆)
吉兆之门与谒见厅相接,谒见厅建于16世纪,谒见厅的后方是苏丹的图书馆,建于1719年,第三庭院现在成了珍宝馆、兵器馆、御衣馆、皇家饰物馆。其中镇馆之宝的“勺子钻石”重量达84克拉,游客要排队等很长时间才能进珍宝馆。
谒见厅后的苏丹的图书馆
第三庭院内建筑
第四庭院内的宫殿建筑很多,右边有座白色的大宫殿,站在这里远眺:金角湾和马尔马拉海景美不胜收,远处的博斯普鲁斯大桥清晰可辨,海边是古老的城墙。
庭院内的花园很美,有喷水池,石雕以及白色的穆斯塔法帕亭,巴格达宫和埃里温宫等。巴格达宫外表以大理石、斑岩、蛇纹石构成。镶嵌大理石的柱廊具开罗马穆鲁克风格,其内部是奥斯曼厅堂的模范,具有镶嵌式的架子及柜子,以十六世纪的绿、黄、红砖块修饰。
巴格达宫。很多建筑都有黄金装饰,看上去尊贵而豪奢。黄金与大理石柱搭配,有一种别样的华丽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