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录《大家看法》周末的《我建议》,题目关于奥数,录着录着,突然就想起这篇《口技》来。
《口技》的故事基本上就是在讲一场骗局,骗子超厉害,没有其他的托儿,自己跟自己玩儿。二十四五一女子,背着个药箱走街串巷,有人看病,说“抱歉,我给你开不了方子,晚上我得问问神仙。”到了晚上,打扫房间,做迎客状。大家在外边听着,里边一会儿来一人、一会儿来一人,四姑九姑六姑、大小丫鬟、不会说话的孩子,连猫都来凑热闹,人声鼎沸。大家伙在外边没看见什么人进去啊!“群讶以为真神”,都来买药,但是回家一吃,没什么效果。明白人告诉大家,这是口技,“特借之以售其术耳”。
这是我们俗称的杂耍,杨乐先生也曾经把奥数称为数学中的杂耍,但是奥数真的能跟小女子的口技相比较吗?口技能让小女子把药卖出去得实惠,奥数能让学习的孩子们得到什么呢?
从小我爸就逼着我学鸡兔同笼,说《九章算术》是中国的精粹,但是到了今天,我都搞不清多出来的两条腿和两种头之间的因果联系。现在鸡兔同笼已经是奥数当中必备同时也是最简单的题目了,所以我真的替很多像我一样的孩子们害怕。
因此乍一听到杨东平先生“封杀奥数”的提议的时候,几乎举双手赞成;但是在无数孩子痛恨它但是它又活得生机勃勃的背景下,不弄清楚这组矛盾存在的原因,恐怕很难找到解决的办法。我孩子才一岁半,按照我的规划,除非他愿意,否则打死也不学这玩意,我得让他快乐。周围的朋友同时也是大孩子的家长听到之后脸上呈现的鄙夷让我惊慌,大家说,谁没这么想过,谁能这么做到?
小升初跟奥数成绩挂钩这样的潜规则当然是始作俑者,但是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原因可查了吗?
我觉得原因很简单:一个班里的孩子们都学,你家孩子不学,所以老师上课问的数学题全班都会,就你家孩子不会,连自信都没了,更别提快乐?那么理想状态下大家建立一个攻守同盟——都不学了,都快乐了——不行吗?
历史告诉我们,不行!
永远有人要暗自下功夫,要在起跑线上就领先,要能够时时回望自己来时路上后来者的气喘吁吁,所以就永远有人把起跑线向前推出很远。没人甘居人后,更没有家长甘居人后,所以我们要追逐不断前推的起跑线,我们自己合伙把起跑线推得越来越远。
所以,奥数很无辜。
我儿子说话晚,一岁半了还是蹦单字;街坊里有能说会道的孩子,大小差不多,小嘴叭叭的。老是有这样的孩子的爸妈,充满自豪地在我儿子更是在我面前表演,幸福感洋溢在他们全家红扑扑的笑脸上。我惭愧啊!我责怪自己啊!我恨不能今天晚上带着儿子恶补到天明然后出门追着他们全家的屁股绝地反击啊!这事跟小升初没关系吧?我应该很不以为意啊,但是我做不到。如果现在有人告诉我有一个针对一岁半小孩的说话强化班,我翻身上马就去报名。
所以,奥数很无辜。
奥数不能像口技一样让人安身立命,但是它让那么多的家长充满幸福和自豪,又让那么多的家长积攒着沮丧和懊恼。在今天的中国教育背景和体制下,家长们已经被迫融入得浑然忘我了。
所以,奥数真的很无辜。
PS:昨天录制的关于奥数的节目将于9月13日晚19:45在CCTV12《大家看法》播出,敬请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