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牟宗三先生《佛性与般若》(上)14

(2022-08-15 15:29:45)
标签:

读书思考

文化

杂谈

分类: 思考

牟宗三先生《佛性与般若14

第一部  纲领

第四章  《大涅槃经》之佛性义

第三节 《涅槃经》之空不空不空空

《般若经》不坏假名而说诸法实相维摩诘经》除病不除法,此皆就般若妙用说也。《法华经》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此是就一乘圆说也。未来世诸佛,虽说百千亿,无数诸法门,其实一乘”《胜鬟夫人经说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起信论》据之亦如此说,此是常心系就如来藏自性净心说不空也。此是性起系统说不空,非性具系统。《涅槃经常不空亦就如来秘密藏说。然《涅槃经却并无一如来藏之缘起论,它只说涅槃法身常乐我净,佛性如虚空非三世摄,非内非外,遍一切处。这自然含有一个存有论,即就恒沙佛法佛性,如来佛法身法界,而维系住诸法之存在。但它并未说如来藏缘起,它亦未把如来藏我,三德秘密藏,直说为真常心。法身遍一切处,此亦可说法身遍摄一切法。佛性常故,非内非外(详论见下第五节)。但佛性之常并非一光秃秃的抽象的佛性之常,而是具有一切法的佛性之常,而一切法亦常。故云:如来已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有佛性一切法常无变易。以是义故,无有三世,犹如虚空。(《经·卷三十六迦叶菩萨品第十二之四佛性一切佛法常无变易,在果在因,俱是如此。此亦荆溪《十不二门》因果不二门中所说三千在理同名无明,三千果成咸称常乐之义。智者大师即依据此义而言如来藏恒沙佛法佛性恒沙佛法佛性即佛性而具有恒河沙数的佛法,亦即无量数的佛法。由无量数的佛法亦可转名无量四谛。但若只说无量四谛,不能表示所有佛性一切佛法常无变易之义。必须由无量进而说无作,方可表示此义。依天台判,说生灭四谛是小乘藏,说无生四谛是大乘通,说无量四谛是大乘别,说无作四谛方是正圆。是以凡说如来藏缘起者皆别也。欲极成所有佛性一切佛法常无变易,必须由无量进而说无作。恒沙佛法皆是本具如此,一不可改,不由造作而成,是谓性德三千。然则依所有佛性一切佛法常无变易而言。必须以性具说《涅槃经》之不空,不可以性起说之。

依天台五时判,《法华》与《涅槃》俱属第五时末后说,俱属醍醐味,然而《涅槃》却捃拾。捃拾者,重新拾取藏通别方便(权)点示三乘人,令俱知,期其会归于一圆实也。与《法华比,有纯杂之异。《法华纯,而《涅槃》杂。杂者兼带有权之谓也。然其兼带乃扶一圆实,故亦称扶律谈常。相应此圆常而言,必须以性具说之。(性具与性起是天台宗与华严宗之主要区别,详见后《起信论》与华严宗章及天台部。)

《涅槃经?卷五如来性品第四之二》,以解脱说涅槃。夫涅槃者名为解脱。此下即以种种说说解脱即涅槃,即如来。首先,有云:

迦叶复言:所言解脱为是色耶?非色乎?

佛言:善男子!或有是色,或非是色。言非色者,即是声闻缘觉解脱。言是色者即是诸佛如来解脱。善男子!是故解脱亦色非色。如来诸声闻弟子说非色。

世尊!声闻缘觉若非色者,云何得住?

善男子!如非想非非想天亦色非色,我亦说非色。若人难言:非想非非想天若非色者,云何得住,去来进止?如是之义诸佛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解脱亦尔,亦色非色,说非色,亦想非想,说非想。如是之义,诸佛境界,非诸声闻缘觉所知。

案:小乘解脱涅槃是非色的,因灰身灭智故。诸佛如来解脱涅槃是有色的。此所有之色不是无常色,乃是常色,妙色。此如佛性不即六法不离六法中说。是故解脱亦色非色。但对小乘则言非色。小乘只知无常、苦、空、无我,不知解脱中常乐我净,故对之只说非色,此非中道解脱亦色非色是中道解脱,此非声闻缘觉所知。说非色,小乘知之,亦色非色非色”,则非小乘所能知。说非色是权说(方便说),而小乘认是实说。实说者亦色非色。小乘所不能知者实只此亦色非色解脱耳。非色者灭无常色也。亦色者获得常色也经同卷下文对解脱有种种说法。此种种说中,有云:

解脱者名断一切有之法,出生一切无漏善法。断塞诸道所谓若我无我,非我非无我。唯断取,不断我见,我见者名佛性。佛性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案:此言唯断取,不断我见,此亦如《维摩诘经》言除病不除法。平常言我见是劣义,即是。此涅槃我唯由真解脱而显,无一毫执着,故此我见是不取不著之我见,此亦如《法华经开佛之知见。平常言知见亦是取的知见,偏滞的知见,而开佛之知见则是知见,是正见胜见也。

不是说一有见便是坏的。此不断我见亦复如是,不是让人有取之我见,所谓我痴我慢中之我见也。

继之又有云:

解脱者名不空空。空空者名无所有。无所有者即是外道尼子等所计解脱,而是尼犍实无解脱。故名空空。真解脱者则不如是,故不空空。不空空者即真解脱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解脱者名空不空。如水酒酪酥蜜瓶等,虽无水酒酪酥蜜时犹故得名水瓶等,而是瓶等不可说空及以不空。若言空者,则不得有色香味触。若言不空,而复无有水酒等实。

解脱亦尔,不可说色及以非色,不可说空及以不空。若言空者,则不得有常乐我净。若言不空,谁受是常乐我净者?以是义故,不可说空及以不空。空者谓无二十五有及诸烦恼,—切苦一切相一切有如瓶无酪则名不空者谓实善色常乐我净,不动不变,犹如彼瓶色香味触,故名不空。是故解脱喻如彼瓶。彼瓶遇缘,则有破坏。解脱不尔,不可破坏。不可破坏即真解脱

真解脱者即是如来。

案:此两段言不空空,空不空,为真解脱不空空者犹言不空之空不空而空也。空不空者犹言空而不空也。但不可定说空及以不空。空说空与定说不空俱非。定说空是空空空空者是空而空也(此如《般若经》言十八空中之空空不同。十八空中之空空是空那空之执念)。空而空是无所有,是顽空,是断灭空,此是外道尼犍子所计解脱,此不是真解脱,盖实无解脱也。同理,定说不空,则烦恼不灭,不名涅槃。是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方是实说。实说者是真解脱涅槃。寂灭无相,而具备一切无漏功德相,而相相皆如。此即空不空如来藏也。

是故《经·卷第三十八陈如品第十三之一

尔时世尊告陈如色是无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常住之

陈如色即是苦,因灭是色,获得解脱安乐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陈如!色即是空,因灭空色,值得解脱非空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矫陈如色是无我,因灭是色,获得解脱真我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陈如!色是不净,因灭是色,获得解脱清净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憍陈如!色是生老病死之相,因灭是色,获得解脱非生老病死相之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案:此与言佛性不即六法不离六法同。佛亦具五阴(五蕴)。惟此五阴是常乐我净之五阴,非生死五阴也。如此言不空(空而不空)是就如来藏说,即所有佛性一切佛法常无变易也。此须以性具说之,不可以性起说之。性起是分解地说,非圆具地说。故属别,只知无量四谛,未进至无作四谛。天台宗立性具系统即相应正圆而立也。关于此种判将于后天台部详之。

牟宗三先生《佛性与般若》(上)14

牟宗三先生《佛性与般若》(上)14

牟宗三先生《佛性与般若》(上)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