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先生《佛性与般若》(上)13

标签:
读书思考文化杂谈 |
分类: 思考 |
牟宗三先生《佛性与般若》(上)13
第一部
第四章
第二节
《经·卷第二寿命品第一之二》
我今当令一切众生及以我子四部之众悉皆安住秘密藏中,我亦复当安住是中,入于涅槃。
何等名为秘密之藏?犹如Ö字,三点若竝,则不成伊,纵亦不成。如摩醯首罗面上三目,乃得成伊。三点若别,亦不得成。我亦如是。解脱之法亦非涅槃,如来之身亦非涅槃,摩舸般若亦非涅槃。三法各异,亦非涅槃。我今安住如是三法,为众生故,名入涅槃,如世伊字。
案:秘密藏即大涅槃,由三法构成。三法者解脱、法身、与般若是也。此三法横亦不可,纵亦不可,非纵非横,乃成圆伊。圆伊者即秘密藏,即无穷之深奥,不可思议。小乘涅槃,灰身灭智。此大涅槃三法俱备,乃真常不空之涅槃也。此大涅槃亦可曰涅槃法身。显名法身,隐名如来藏。显名法身是佛果。隐名如来藏是佛性。三因佛性即相应解脱、法身、般若三法立也。
此涅槃法身有四德,曰常乐我净。“我者即是佛义,常者是法身义,乐者是涅槃义,净者是法义”“世间亦有常乐我净,出世间亦有常乐我净。世间法者有字无义。出世间者有字有义。何以故?世间之法有四颠倒,故不知义。所以者何?有想颠倒,心倒见倒。以三倒故,世间之人乐中见苦,常见无常,我见无我,净见不净,是名颠倒。以颠倒故,世间知字而不知义。何等为义?无我者名为生死,我者名为如来。无常者声闻缘觉,常者如来法身。苦者一切外道,乐者即是涅槃。不净者即有为法,净者诸佛菩萨所有正法。是名不颠倒。以不倒故,知字知义。若欲远离四颠倒者,应知如是常乐我净”。(同上卷、品)。
具有四德之涅槃法身虽名曰“秘密藏”,而其实无所谓“藏”,因佛所亲证,全部朗现故。《经•卷第五如来性品第四之二》:
尔时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诸佛世尊有秘密藏,是义不然。何以故?诸佛世尊,唯有密语,无有密藏。譬如幻主,机关木人,人虽睹见屈申俯仰,莫知其内而使之然。佛法不尔,咸令众生悉得知见,云何当言诸佛世尊有秘密藏?
佛赞迦叶,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汝所言,如来实无秘密之藏。何以故?如秋满月,处空显露,清净无翳,人皆睹见。
如来之言亦复如是。开发显露,清净无翳。愚人不解,谓之秘藏。智者了达,则不名藏。
案:此言藏是隐藏义。其实藏亦有藏库义。“如来藏”之藏亦复如是。又云:
复次,善男子!譬如夏月,兴大云雷,降注大雨,令诸农夫下种之者多获果实,不下种者无所克获。无所获者非龙王咎。而此龙王亦无所藏。我今如来亦复如是。降大法雨《大涅槃经》。若诸众生种善子者,得慧芽果。无善子者,则无所获。无所获者非如来咎。然佛如来实无所藏。
此亦如孔子所说“吾无隐乎尔。”“愚人不解,谓之秘藏。智者了达,则不名藏”。无隐无曲,坦然明白。然而亦是无穷深奥,不可思议,惟证相应。证无证相、只是如如朗现。因此,此涅槃法身常住不变。常者真常也,非假常(如康德常体范畴所定之常即是假常)。住者不住之住,住无住相。此涅槃法身不只是消极地灭尽烦恼,这一灭尽,便一无所有,而且即由灭尽烦恼,正面显一光明常在。而且所谓佛入涅槃,实则亦无所谓入不入,入不入只是其示现之相。为众生故,示现入;为众生故,亦示现不入。示现入者寂灭无相,只是实相。(此依《般若经〉说)。实相一相,所谓无相。而此经则说“无二之性即是实性”(此见〈卷八如来性品第四之五》)。示现不入者则种种化身,种种神通,而其自性法身则总是恒常如如也。以上常住与示现两义,《经·卷第四如来性品第四之一》言之如下:
佛告迦叶: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作如是言:如来无常。云何当知是无常也?如佛所言:灭诸烦恼,名为涅槃。犹如火灭,悉无所有。灭诸烦恼亦复如是,故名涅槃,云何如来为常住法不变易也?如佛言曰:谁诸有者乃名涅槃。是涅槃中无有诸有,云何如来为常住法不变易也?如衣坏尽,不名为物。
涅槃亦尔,灭诸烦恼,不名为物,云何如来为常住法不变易耶?如佛言曰:离欲寂灭,名曰涅槃。如人斩首,则无有首。离欲寂灭亦复如是,空无所有,故名涅槃,云何如来为常住法不变易也?如佛言曰:
譬如热铁,椎打星流,散已寻灭,莫知所在。得正解脱,亦复如是。已度淫欲、诸有淤泥,得无动处,不知所至。
云何如来为常住法不变易耶?迦叶!若有人作如是难者,名为邪难。
迦叶!汝亦不应作是忆想,谓如来性是灭尽也。
迦叶!灭烦恼者,不名为物。何以故?永毕竟故,是故名常。是句寂静,为无有上;灭尽诸相,无有遣余。是句鲜白,常住无退,是故涅槃名曰常住。如来亦尔,常住无变。
言“星流”者,谓烦恼也。“散已寻灭,莫知所在”者,谓诸如来烦恼灭已,不在五趣,是故如来是常住法,无有变易。
复次,迦叶!诸佛所师,所谓法也。是故如来恭敬供养。以法常故,诸佛亦常。〔案:此言“法常”亦如《法华经》言“世间相常住”,天台宗所谓“法门不改”也。〕迦叶菩萨复白佛言:若烦恼火灭,如来亦灭。是则如来无常住处。如彼迸铁,赤色灭已,莫知所至。如来烦恼亦复如是,灭无所至。又如彼铁,热与赤色,灭已无有。如来亦尔,灭已无常。灭烦恼火,便入涅槃。当知如来即是无常。善男子!所言铁者,名诸凡夫。凡夫之人虽灭烦恼,灭已复生,故名无常。如来不尔,灭已不生,是故名常。
迦叶复言:如铁赤色,灭已,还置火中,赤色复生。如来若尔,应还生结。若结还生,即是无常。
佛言:迦叶!汝今不应作如是言:如来无常。何以故?如来是常。善男子!如彼然木,灭已有灰,灭烦恼已,便有涅槃。坏衣、斩首、破瓶等喻,亦复如是。如是等物各有名字,名曰坏衣、斩首、破瓶。迦叶!如铁冷已,可使还热。如来不尔,断烦恼已,毕竟清凉。烦恼炽火更不复生。迦叶!当知无量众生犹如彼铁。我以无漏智慧炽火烧彼众生诸烦恼结。
迦叶复言:善哉善哉!我今谛知如来所说诸佛是常。
案:以上所言如来法身是常,不是灭烦恼已,便一无所有,故是无常,亦不是灭已复生,故名无常。若灭已无有,便是断灭,此非所谓涅槃寂静。若灭已复生,此是凡夫,不是诸佛法身。如来法身由灭烦恼正显清凉,常乐我净,而烦恼炽火亦更不复生。以是之故,法身常住。此是克就法身自体而说涅槃寂静,长了我竟。下言诸佛出入涅槃,此是示现,不因示现而为无常。
佛言:迦叶!譬如圣王素在后宫。或时游观,在于后园。王虽不在诸采女中,亦不得言圣王命终。善男子!如来亦尔。虽不现于阎浮提界,入涅槃中,不名无常。如来出于无量烦恼,入于涅槃安乐之处,游诸觉华,欢娱受乐。
迦叶复问:如佛言曰:我已久度烦恼大海。若佛已度烦恼海者,何缘复共耶轮陀罗生罗睺罗?以是因缘,当知如来未度烦恼诸结大海。唯愿如来说其因缘。
佛告迦叶:汝不应言“如来久度烦恼大海,何缘复共耶轮陀罗生罗睺罗,以是因缘,当知如来未度烦恼诸结大海”!善男子!是大涅槃能建大义,汝等今当至心谛听,广为人说,莫生惊异。
若有菩萨摩诃萨住大涅槃,须弥山王如是高广,如是高广悉能令入葶苈子糩。其诸众生依须弥者,亦不迫迮,无来往想,如本不异。唯应度者,见是菩萨以须弥山内葶苈糩,复还安止本所住处。
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住大涅槃,能以三千大千世界置葶苈糩,其中众生亦无迫迮及往来想,如本不异。唯应度者,见是菩萨以此三千大千世界置葶苈糩,复远安止本所住处。
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住大涅槃,能以三千大千世界内一毛孔,乃至本处亦复如是。
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住大涅槃,断取十方三千大千诸佛世界,置于针锋,如贯枣叶,掷置他方异佛世界,其中所有一切众生,不觉往返,为在何处。唯应度者,乃能见之,乃至本处亦复如是。
善男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住大涅槃,断取十方三千大千诸佛世界,置于右掌,如陶家轮,掷置他方微尘世界,无一众生,有往来想。唯应度者,乃见之耳。乃至本处亦复如是。
善男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住大涅槃,断取一切十方无量诸佛世界,悉内己身,其中众生悉无迫迮,亦无往返,及住处想。唯应度者,乃能见之。乃至本处亦复如是。
善男子!复有菩萨摩诃萨住大涅槃,以十方世界内一尘中,其中众生亦无迫迮往返之想。唯应度者,乃能见之。乃至本处亦复如是。
善男子!是菩萨摩诃萨住大涅槃,则能示现种种无量神通变化,是故名曰大般涅槃。是菩萨摩诃萨所可示现如是无量神通变化,一切众生无能测量,汝今云何能知如来习返爱欲,生罗睺罗?
善男子!我已久住是大涅槃,种种示现,神通变化。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百亿阎浮提,种种示现,如《首楞严经》中广说。我于三千大千世界,或阎浮提,示现涅槃,亦不毕竟取于涅槃;或阎浮提,示入母胎,令其父母生我子想,而我此身毕竟不从爱欲和合而得生也。我已久从无量劫来离于爱欲。我今此身即是法身。随顺世间示现入胎……
〔此下言种种示现。〕
善男子!我虽在此间浮提中数数示现入于涅槃,然我实不毕竟涅槃。而诸众生皆谓如来真实灭尽,而如来性实不永灭。是故当知是常住法,不变易法。善男子!大涅槃者即是诸佛如来法界。〔此下又言种种示现,与《维摩结经)所言无异。〕
案:此言“数数示现入于涅槃,然我实不毕竟涅槃”。《法华经•如来寿量品》亦宣说此义。其文如下:
如是,我成佛已来,甚大久远,寿命无量,阿僧祇劫,常住不变。诸善男子!我本行菩萨道所成寿命,今犹未尽,复倍上数,然今非实灭度,而便唱言当取灭度,如来以是方便教化众生。所以者何?若佛久住于世,薄德之人不种善根,贫穷下贱,贪著五欲,入于忆想妄见网中,若见如来常在不灭,便起憍恣,而怀厌怠,不能生难道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以方便说:比丘当知,诸佛出世,难可值遇。所以者何?诸薄德人,过无量百千万亿劫,或有见佛,或不见者,以此事故,我作是言:诸比丘!如来难可得见!斯众生等闻如是语,必当生于难遭之想,心怀恋慕,渴仰于佛,便种善根。是故如来虽不实灭,而言灭度。
案:此言示现之故。示现入灭是方便也。故继之作偈云:
自我得佛来,所经诸劫数、无量百千万、亿载阿僧祇。常说法教化、无数亿众生,令入于佛道。尔来无量劫,为度众生故,方便现涅槃,而实不灭度,常住此说法。
故如来法身“是常住法,不变易法。大涅槃者即是诸佛如来法界”。此言法界即是般若解脱法身圆伊之秘密藏,即是佛法身法界。以此法身非孤悬的法身,乃具有恒沙佛法的法身,即含有无量无漏功德的圆满法身,故言“如来法界”也。此如来法界圆满穷尽,不可思议,即是佛身也。为众生故,种种示现。以示现故,于法身外,复说报身、化身。实则三身一身,即是圆伊法界常住。种种示现是机感众生所见之相,亦是佛应感所现之相。佛自身无相,而机感众生见有相。在佛,相相皆如,即是无相之相,差而无差,无差而差。故圆具一切,圆泯一切,而一切皆如如常住。“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菩萨摩诃萨住大涅槃,以十方世界内一尘中,其中众生亦无迫迮往返之想”。“须弥山王如是高广,悉能令人葶苈子糩,其诸众生依须弥者,亦无迫注,无往来想,如本不异”。此即华严宗所说法界缘起圆融自在,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摄一切,一切摄一,而亦无所谓即不即,摄不摄,入不入,此皆方便说耳。实则只是圆融自在,如如常住。故《法华》《涅槃》是佛五时末后所说,皆圆满真常教也(《华严》是第一时说。五时判教见后天台章。)
如来涅槃法身既是圆满真常,则此涅槃之体“本自有之,非适今也”。《经•卷第二十一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一,有云:
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大涅槃者不可得闻。云何复言常乐我净而可得闻?何以故,世尊,断烦恼者名得涅槃,若未断者,名为不得?以是义故,涅槃之性本无今有。若世间法本无今有,则名无常。譬如瓶等,本无今有,已有还无,故名无常。涅槃亦尔,云何说言常乐我净?复次,世尊!凡因庄严而得成者,悉名无常。涅槃若尔,应是无常。何等因缘?所谓三十七品,六波罗蜜,四无量心,观于骨相,阿那波那〔安那般那简称安般,即数息观〕,六念处〔念佛、法、僧、戒、施、天,为六念处,通大小乘〕,破析六大〔地水火风空识为六大〕,如是等法,皆是成就涅槃因缘,故名无常。
复次,世尊!有名无常。若涅槃是有,亦应无常。如佛昔于《阿含》中说:声闻缘觉,诸佛世尊,皆有涅槃。以是义复次,世尊!可见之法名为无常。如佛先说见涅槃者,则得断除一切烦恼。
复次,世尊!譬如虚空,于诸众生等无障碍,故名为常。若使涅槃是平等者,何故众生有得不得?涅槃若尔于诸众生不平等者,则不名常。
世尊!譬如百人共有一怨,若害此怨,则多人受乐。若使涅槃是平等法,一人得时,应多人得,一人断结,应多人亦断。若不如是,云何名常?譬如有人恭敬供养尊重赞叹国王王子,父母师长,则得利养,是不名常。涅槃亦尔,不名为常。何以故?如佛昔于《阿含经》中告阿难言:若有人能恭敬涅槃,则得断结,受无量乐。以是义故,不名为常。
世尊!若涅槃中有常乐我净名者,不名为常。如其无者,云何可说?
尔时,世尊告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言:涅槃之体非本无今有。若涅槃体本无今有者,则非无漏常住之法。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以诸众生烦恼覆故,不见涅槃,便谓为无。菩萨摩诃萨以戒定慧勤修其心,断烦恼已,便得见之。
当知涅槃是常住法,非本无今有,是故为常。
善男子!如暗室中井,种种七宝,人亦知有,暗故不见。有智之人善知方便,然大明灯,持往照了,悉得见之。是人于此终不生念:水及七宝本无今有。涅槃亦尔,本自有之,非适今也。烦恼暗故,众生不见。大智如来,以善方便,然智慧灯,令诸菩萨得见涅槃常乐我净。是故智者于此涅槃,不应说言:本无今有。
善男子!汝言因庄严故,得成涅槃,应无常者,是亦不然。何以故?善男子!涅槃之体非生非出,非实非虚,非作业生,非是有漏有为之法,非闻非见,非堕非死,非别异相,亦非同相,非往非还,非去来今,非一非多,非长非短,非圆非方,非尖非斜,非有相,非无相,非名非色,非因非果,非我我所。以是义故,涅槃是常,恒不变易。是以无量阿僧祇劫修集善法以自庄严,然后得见。善男子!譬如地下有八味水,一切众生而不能得,有智之人施功穿掘,则便得之。涅槃亦尔。譬如盲人,不见日月,良医疗之,则便得见,而是日月非是本无今有。涅槃亦尔,先自有之,非适今也。善男子!如人有罪,系之囹圄,久乃得出,还家得见父母兄弟妻子眷属。涅槃亦尔。
善男子!汝言因缘故,涅槃之法应无常者,是亦不然。何以故?善男子!因有五种。何等有五?一者生因,二者和合因,三者住因,四者增长因,五者远因。云何生因?生因者,即是业烦恼等,及外诸草木子,是名生因。云何和合因?如善与善心和合,不善与不善心和合,无记与无记心和合,是名和合因。云何住因?如下有柱,屋则不堕。山河树木,因大地故,而得住立。内有四大,无量烦恼众生得住。是名住因。云何增长因?因缘衣服饮食等故,令众生增长。如外种子,火所不烧,鸟所不食,则得增长。如诸沙门婆罗门等,依因和上、善知识等,而得增长。如因父母,子得增长。是名增长因。云何远因?譬如因咒,鬼不能害,毒不能中;依凭国王,无有盗贼;如芽依因地水火风等。如水、钻、人,为酥远因。如明色等为识远因。父母精血为众生远因。如时节等悉名远因。善男子!涅槃之体非是如是五因所成,云何当言是无常耶?
复次,善男子!复有二因,一者作因,二者了因。如陶师轮绳,是名作因。如灯烛等,照暗中物,是名了因。善男子!大涅槃者不从作因而有,唯从了因。了因者所谓三十七助道法,六波罗蜜,是名了因。
案:涅槃之体非本无今有,本自有之,非适今也。涅槃之体非因非果,非作法,非有为法,非因缘生法,乃属于“不生不生”者。(同卷言“不生生,不生不生,生不生,生生”。“云何不生生?安住世谛初出胎时,是名不生生。云何不生不生?是大涅槃无有生相,是名不生不生。云何生不生?世谛死时,是名生不生。云何生生?一切凡夫是名生生。何以故?生生不断故,一切有漏念念生故。是名生生”。)只有隐显,无有生灭。故无“作因”,只有“了因”。此与言佛性同也。盖涅槃之体即佛性也。佛果转为众生因地,则曰佛性。由了因而显发之,虽即众生亦可成佛。烦恼覆故,隐而不显,则曰如来藏。如前所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