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牟宗三先生讲演录《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导读》5

(2022-05-14 15:01:59)
标签:

读书思考

文化

杂谈

分类: 思考

第五

《纯粹理性之批判》之超越的成素论第一部是超越的感性论”,就是超越的摄物学”,这是我们以前讲过的。

Transcendental aesthetic我译为超越的摄物学”,“aesthetic”是美学康德这个地方不作美学美学这个意思不是从希腊文转过来的。谁首先拿“aesthetic”这个字来表示美学呢?是德国人A.G.Baumgarten美学英国人叫做“tasteful judgement“aesthetic”这个字在希腊原义指知觉的知识(perceived knowledge)知觉的知识是经验的。知觉的知识与理性的知识相对。

康德用“aesthetic”这个字是取希腊的原义代表经验的知觉的知识,但他不是专讲perceived knowledge他是再总起来讲sensibility经验的知识从这里开始。理性的思想是上层建筑而感性是接受的能力。感觉从感取(sense)来从感取这个地方说直觉:inner intuition、outer intuition。直觉就是我直接看到德文就是“Anschauung”英文译为“intuition”。Anschauung是名词动词“anschauen就是直接看到。那就是我们所说:百闻不如一见。听闻是不行的看到才是真的。看到就是有一个真实的东西摆在眼前。但是你不能译为”,也不能译为“see”“look”。百闻不如一见这个就是康德所说“anschauen”的那个意思。所以中国人的头脑、想法有一些观念与德国人很相像。

康德的文字译为英文有时候很别扭很难表意的。用中文表达则很顺很自然地就这样表达出来。我们这样想法德国人也可以这样想。“anschauen”就是直接觉到而这个直接觉到是从看到而觉到的。所以它这个intuition不是feeling不是I feel不是说我能够感到。I feel(我感到)是纯主观的anschauen是往外指的。文字的使用很麻烦。所以语言的使用的劲道与你的头脑有关系你的头脑不一样语言的使用的劲道也不一样。思想靠语言表达所以现在的人从语言分析讲哲学。思想与语言有密切的关系但一定分不开也不行。假定一定分不开我们没有另一个办法表达那么没有办法翻译了。

从感觉那里开始感取、直觉、知觉再往上imagination都属于感性的范围这些都是一种认知的能力。以感性为中心感性不能离开感官感官是sense organ。但这些〔感觉、感取、直觉、知觉、想象〕不是官。眼是官但他不是讲眼这个官他是讲通过眼这个官而发的看。他是讲通过耳这个官而发的听听到那个声音。这就成了sensation就从这个地方讲知识。这些都是认知的能力这些认知能力顺着感性表现认知能力也可以往上那是understanding

第一部超越的感性论页数很少。在康德超越的感性论成了一个学名代表一门学问。第二部超越的逻辑”,这也是一个学名也代表一种学问。因为它代表一门学问所以我把它译为超越的辨物学”,这是意译。

超越的摄物学也是意译'"transcendental aesthetic”直接的意思就是超越的感性论”,因为它就是讲超越的感性。感性的作用是什么呢?就是抓一个东西就是摄取、收摄。所以康德在超越感性论inner sense、outer senseintuition总是说把一个东西给予我。给予我一个东西那就是使一个东西呈现我眼前。感性发现一个东西但它不能创造一个东西。

那么感性把一个东西找来了、抓住了使一个东西呈现到我眼前那不是我对这个东西有确定的知识。但是确定的知识也必须从这个地方开始。假定没有一个东西摆在眼前我知道什么呢?可是有一个东西摆在我眼前那也并不表示说我对这个东西有确定的知识。这枝粉笔摆在我眼前那是通过感性摄取来的我想对这摄取来摆在眼前的粉笔进一步有确定的知识那就要进一步讲知性。这就是康德所讲的understanding这个understanding才是真正的成为知识的一个能力。在understanding这个层次上我们对于一个对象才可以达到确定的知识。

从知性发出来的作用是思想从感性发出来的作用是senseUnderstanding的作用是thoughtthought与sense、intuition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呢?就是要使用概念不使用概念就不能思想。思想之所以为思想就是能使用概念。概念有一种概括的想法不为当前所找来的这个东西所限。因为我们眼前通过inner sense、outer sense通过直觉所直接抓来的东西都是具体的。但还有抓不到的呢?譬如两千年前的东西我们抓不到呀但是我们可以思考可以通过一个概念把两千年以前的那个毛笔也概括在这个毛笔一类上。这就是思想。所以思想就是运用概念这里面就有逻辑出现了。

一讲思想就有思想的程序、思想的道路、思想的法则、规程、原则这些都出来了。规律法则、原则、思想的程序就是逻辑。所以超越的辨物学里面有这些超越的逻辑。什么叫做超越的逻辑呢?超越的逻辑不同于一般的逻辑(general logic)general logic就是formal logic这个formal logic包括很广从亚里士多德的传统逻辑一直到现在的symbolic logic通通是formal logic通通可以叫做general logic。一般逻辑都是高度抽象化它不讲具体的东西没有任何指向。

什么在《纯粹理性之批判》这部书理面提出transcendental logic呢?严格讲超越的逻辑不属于逻辑这个逻辑取广义不是general logicformal logic的本义。康德这个地方的超越的逻辑是借用所以我给它一个学名超越的辨物学。感性论是抓一个东西那是摄物摄取了以后我要辨通过思想辨所以叫做辨物学

思想的工作、一切程序第一步就是分类分类而后下定义下定义经过归纳、演绎这些都是思想的程序。为什么超越的逻辑这里是辨物呢?它就是辨物而且这个辨物不是经验的辨物不是科学的辨物科学的辨物属于科学的知识。康德讲这个属于哲学并不是科学这是讲科学辨物可能的根据。

一般逻辑就是要把与物的牵连拉开、打断、除掉所以一般逻辑不涉及物不涉及对象。它这样才能成逻辑本身。与对象方面一无涉及任何牵连都没有稍为有一点牵连就不是pure logic。因为抽掉一切牵连所以逻辑本身没有内容它的内容是什么呢?就是推理。逻辑所讲就是推理的本身不是关于什么东西的推理它所讲的就是推理自己(inference itself)。所以说逻辑本身就是推理本身的构造之学。就是如何来构造成一个推理。三段论法就是推理这个逻辑你把它简单化就是一个三段论法一句话就完了。复杂起来可以一大堆那还是一个推理的过程。

科学是辨物那是我们实际去辨物以取得知识。康德的《纯粹理性之批判》是哲学critical philosophy。所以他那个辨物不是实际辨物如何得物的知识是就着那个实际辨物如何得物的知识来反省、考察它可能的根据。所以它属于secondary order而实际辨物以取得知识是底层用逻辑分析的词句讲可以名之曰first order哲学是属于reflective(反省的)反省的高一层我们名之曰secondary order。这是罗素的逻辑的名词。

那么康德的超越的逻辑不是逻辑本身逻辑本身不能有物。我名之曰超越的辨物学”,而这个辨物不是实际的辨物。实际地去辨物一定是经验的辨物实际的经验的辨物是科学。所以他这是反省那个实际的辨物的那个根据那叫做超越的辨物

什么叫做超越的呢?洛克、休谟、柏克莱为什么不可以叫做transcendental sensibility呢只有康德讲transcendental sensibility旁人没有呀关键在a priori这个字。对于时间、空间的metaphysical exposition说明时间、空间的先验性再进一步对于这先验的概念作超越的解释(transcendental exposition)就是说明其使一切先验综和知识可能。几何、数学、物理学的基本原理都是先验综和的知识。

只有对于先验的东西才有超越的解释超越的解释就使先验综和知识可能。根据经验的东西我们没有超越的解释。假定我们的感性没有一个先验的成分或者说假定时间、空间不是一个先验的形式那么我们没有metaphysical exposition。因为没有metaphysical exposition,所以也没有transcendental exposition。

假如我们离开知识的范围就中国的学问讲就王阳明的良知讲。良知是先验的这不会是经验的。所以我们可以对良知作一个metaphysical exposition。王阳明的哪一些话属于对良知作metaphysical exposition呢?凡是对良知作正面解释说它是什么的那些话都是属于metaphysical exposition这是对良知本身的了解。如此了解的良知什么作用呢?你要说明它的作用那就是对于良知的超越的解释。知善知恶是良知。所以良知就是是非之心。但笼统地说知善知恶不行的。

王阳明把孟子所言四端收摄到一起良知来代表。良知也是是非之心也是真诚恻怛真诚恻怛就是恻隐之心它也是羞恶之心、恭敬之心。这些都属于metaphysical exposition。那么你肯定如此这般的良知”,作用在什么地方呢?你讲良知为的是什么呢?王阳明不一定有一个概念说明这个作用但他有这方面的说明。诚意格物就是它的作用。

所以致良知的关键在诚意。四有句云: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诚意格物就可以说是良知的一种超越的解释。这是老文献我们现在用现代的话把它说出来清楚地说出来、概念的说出来诚意格物就是道德实践。

大学之道诚意而已矣。诚意的根据在哪里?在良知。诚意是个关一切工夫都用在这、集中在这。前面所说的是所以能诚意的根据工夫就往这里落。意之所在为物”,你的物能正你的意就诚啦。所以照王学的讲法诚意格物不是属于超越的解释吗?就是说使我们的意能诚使物能正的一个根据。说明意如何能诚物如何能正那么意如何能诚物如何能正这属于什么呢?根据现代的moral philosophy讲而不用《大学》的老名词讲这属于道德实践。

诚意、格物都是我们道德实践的事情,什么叫做道德实践呢?你能给道德实践下一个定义吗?道德实践也可以叫做道德行为,什么叫做道德行为呢?你可以给道德行为下一个定义吗?你当然可以下很多定义你可以根据快乐主义来下定义也可以根据功利主义来下定义。那些与我们所讲的不相干。

什么叫做moral action你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照康德所说根据无条件的命令而行这就叫做道德的行为、道德的实践。无条件的命令就是道德法则(moral law)moral law是现代的名词中国以前没有这个名词中国的老名词就叫做天理”“。《孟子》里面说心悦理义”“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孟子告子上》)那就是道理法则。理学家后来就叫做天理。王阳明在良知二字后面加天理”,叫做良知天理

什么加一个字呢?就是先验的。譬如父子是天伦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中国以前说天伦”“天序”“天则”“天讨”“天罚。长幼有序就是天序这个次序不能颠倒的嘛。天则就是有许多政治上的一定的安排。奉天之命讨伐你此所以说天讨天罚。这些都是天。一方面的意思是自然”,另一方面又是定然如此。自然就是natural的意思好多西方人所说的自然法就是所谓天则、天序。定然如此就是categorical。这些就是儒家的essence它根据这些观念做一个底子从这个底子讲到天理。

那么从天理再往里深入天理从哪里出来的呢?也不是上帝给我的也不是法官订的。法官订的不算上帝给的也不算。照儒家的讲法这些天理从哪里出呢?从良知出嘛。照孟子讲就是从本心发。所以孟子讲性善。从本心发这就表示它不是上帝给的不是根据自然知识、经验给我的也不是外面一个权威(譬如说政治权威、法官)给我订的。这些都不可靠。照康德讲这些都成了他律。不管是上帝给的、法官订的或者根据科学知识而订的都是他律。

所以儒家一下子把所有的天理都收归到那个根据它从性发从我们的性体发。或者说从心体发孟子是从心说性。那么这个心就是良知。这些天理、道德法则、无条件的命令、道德律令是先验的(a priori)根据这样的a priori来正心诚意就成功我们的道德行为。说明道德行为那就是它〔良知〕的超越的解释。我们讲如此这般的良知为的是什么呢?就是为了说明我们的道德行为可能的那个先验的根据。

什么是道德行为呢?就是根据内发的无条件的命令——道德法则而行。这就是道德行为。要是你根据的不是内发的无条件的命令而是根据有条件的命令而行那么你的行为不是道德的。所以一定要根据从内发的无条件的命令那就是说根据先验的道德法则而行那就叫做道德的行为。不是说这个意思儒家都说得十分完备它没有用康德这些词语并没有面面都顾到了。这就叫做超越的解释超越的解释是根据先验的东西来的没有先验的东西不能讲超越的解释。

我刚才问你们一个问题:英国人譬如洛克、休谟、柏克莱都可以讲感性sensibilityperception、sensation,他们都可以讲。但他们讲的感性论为什么不能名之曰超越的感性论呢?关键就在他们所讲的感性里面没有一种a priori form。重点就在a priori这个字光说form不行。光说form那个form也可以里也可以外。关键就在a priori这里你没有a priori form所以你那些讲感性是经验主义的讲,而康德并不是empiricism

康德这个地方的超越的逻辑我名之曰超越的辨物学。实际的经验的辨物是科学。我们反省科学家如何实际通过经验的辨物来取得知识通过反省找它的先验的根据。找它的根据有好几种讲法所以讲科学哲学有好多讲法并不一定就是康德这种讲法。康德的思想是讲它的先验的根据。

什么要讲到先验的根据呢?因为一切的知识后面的根据是先验的。假定是经验的综和就不是先验的。它必须是先验的而且是综和的。要说明先验的综和这种东西的可能这就需要辨物这个辨物就是超越的辨物。超越的辨物学就是说明作为科学知识的根据的那个先验综和命题如何可能。所以超越的辨物学超越的逻辑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要涉及对象而一般的逻辑不涉及对象。

超越的逻辑的这个引论你们可以仔细看这帮助训练你们对于逻辑的了解。他这个是十八世纪的思想现在的人哲学思想没有进步但逻辑大有进步呀。尽管你怎么进步康德对于逻辑的本性的说明还是有用那是不错的。你想修改什么东西、想扩大加上些什么东西那你对于逻辑是外行。因为从亚里士多德起逻辑的本性就定下来了。这是对于逻辑的一种反省了解从这个路你可以往里入。

康德是就亚里士多德的逻辑讲的你现在依照符号逻辑(symbolic logic)一样可以做这种工作。康德那时候的逻辑很简单没有现在的逻辑那么复杂。你了解这方面才可以了解超越的辨物学的意义所以康德也要先讲一般逻辑。

这个引论就是超越的逻辑之理念。第I段讲一般意义的逻辑(general logicformal logic、pure logic)。第段从一般逻辑过渡到超越逻辑这一段讲超越的逻辑。这是《纯粹理性之批判》的特点、本性。第一般逻辑之区分为分解的与辩证的”,一般逻辑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就是分解的这一部分与辩证的这一部分。分解的你也可以说分析的”,分解比较广分析比较狭。这个分析是广义的不是我们说分析命题”“综和命题的那个分析

传统下来讲逻辑都分成两部分现在的人不太讲这个东西。辩证这部分就叫做methodology(方法论)。在方法学里面讲许多东西也讲谬误(fallacy)那些fallacy就属于辩证部。谬误有好多种譬如三段论法有三段论法的错误还有一些是故意制造的错误那就是诡辩。照康德所了解一般逻辑里面所谓辩证就是属于这一类的。康德说:

古人所依以使用辩证一词以为一种学问或技艺之名称之意义不管是如何众多有种种不同我们由他们之现实的使用(使用此词之使用)可以确定地归结说:在他们这门辩证学不过就是虚幻底逻辑logic of illusion),除此以外从不会是别的A61,B85-86;牟译本页187)

虚幻的逻辑就是耍魔术你这个逻辑只能算是个幻象。这个是康德说辩证的意义。康德接下去说:

这门辩证学是这样一种诡辩的艺术因着模仿逻辑所规定的有组织的通贯性这诡计以及因着使用逻辑的论题以隐蔽它的虚伪要求底空洞性这诡计来产生无知实在说来是产生有意的诡辩产生真理底假象(den Anstrich der Wahrheit)”,这样的一种诡辩的艺术。A61,B86;牟译本页187)

这种诡辩的艺术表面上还是logical。所以康德接着说:

现在以下所说可以当作一种确实而有用的警戒而被注意即:一般逻辑如果它被视为一种工具它总是一虚幻底逻辑”,即是说它是辩证的A61,B86;牟译本页187)

这个逻辑就是一些canon一些ruler它一点内容也没有你不能想用这个东西得到什么。你说它没有用它就是一点用也没有。譬如你根据三段论法毫无用处的要有用就要用归纳法。依老的名词这个逻辑叫做工具学Organon)Organon是亚里士多德的名词。但这个选辑不能当作一个工具所以要找一个新工具叫做new organon

传统逻辑本来就是要把内容抽掉你现在又要想把内容拉进来那不是自相矛盾吗?这是自我冲突。这不对的。所以他这里说你一定要把一般逻辑视为一种工具那一定产生无知。你本来是把知识内容抽掉了嘛一般逻辑都是思想法则本身都是那些形式程序。康德说:

因为逻辑并不能教给我们以任何关于知识底内容的东西。它但只设置一些形式条件契合于知性这一种契合之形式条件;而因为这些形式条件关于有关的对象并不能告诉我们什么事所以任何试想去使用逻辑为一种工具声言要去扩张并放大我们的知识这种试想或企图结果必一无所有不过只是纯然的空谈——在这种空谈里我们用某种貌似的真实性plausibility)来维持任何以及每一可能的肯断或不然如须取攻击时我们即来攻击任何以及每一可能的肯断。A61-62,B86;牟译本页187,188)

一般逻辑一方面用于维护自己另一方面攻击别人。

这样的教导是完全失礼于(或不相称于)哲学之尊严的(完全有损于哲学之尊严)。因此辩证这个名称须要当作一种辩证的虚幻之批判而另样地被使用而且须当作一种辩证的虚幻之批判而被指派给逻辑。此辩证的虚幻之批判即是本书中辩证一词所依以被理解的意义。A62,B86;牟译本页188)

古人使用辩证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制造虚幻这就叫做虚幻的逻辑logic of illusion)意思就是耍魔术现在,分解的部分叫做“logic of truth”(真理的逻辑);辩证的部分就叫做“logic of illusion”(虚幻的逻辑)。所以康德用辩证这个词就成为虚幻之批判。从一般逻辑的区分为分解的与辩证的再进到超越的逻辑之区分为超越的分解与超越的辩证

一般的逻辑里面辩证就是耍魔术制造虚幻模仿逻辑的程序来产生无知、产生诡辩。那么在超越的逻辑里面也有辩证的部分就是批判从纯粹理性发出的那些冲突一那四个二律背反。既然相冲突这里面一定有假一定有毛病。这里的冲突与一般逻辑里面人工制造的那种魔术不同这个不是人工制造的它是自然发出来的。那么超越的辩证就是要揭穿这种虚幻、假象揭穿纯粹理性如何发出这些虚幻、假象。揭穿就是批判。这部分的量很多。

二律背反是大家知道的。理性心理学里面证明灵魂不灭、证明上帝的存在那都是属于辩证部。你那些证明没有一个成立的都有毛病。康德就给你揭穿那些东西。逻辑里面的那些虚幻很容易揭穿而这些从理性发的毛病说出来很有道理我们很难揭穿它。

超越的分解”部分分两部分:概念的分解与原则的分解。概念的分解讲范畴讲我们如何发现范畴。范畴就是纯粹的概念。发现这些范畴就是为了根据这些范畴可以说明先验综和知识说明先验综和知识就是原则的分解部分。这部分都是定论可以摆开的。而辩证部就是可以揭穿的就是虚幻、幻象。

这个引论你们可以自己看。感性论是最难讲的我已经给你们讲了。我现在根据康德进一步说:不但逻辑区分为分解的辩证的”,全部的哲学理境也是区分为分解的辩证的。这是两层领域两个领域的理境一个是分解的范围一个是辩证的范围。不过我这个地方所说的辩证不是照着康德所说的那个范围说

康德所说的辩证是古希腊所讲的辩证所谓辩证是制造虚幻。这个辩证是坏的意思就是诡辩。所以说它是坏的意思那是以逻辑为标准。所以康德说辩证还是以逻辑为标准。

以逻辑为标准辩证是制造虚幻那么这个辩证negative sense这是消极意义的。什么情况下辩证成了黑格尔意义的辩证呢?黑格尔意义的辩证是positive sense那个不能以逻辑作标准来判断不能以逻辑作标准来说它制造幻象。所以分两个阶段一个是康德所说的这个阶段以辩证为幻象到黑格尔的辩证出来以后这个问题就要重新考虑它代表一种理境。那么你也可以发问:这种积极意义的辩证在什么情况之下可能?进到这个理境的时候扩大面就大了那就可以了解中国哲学了可以了解东方哲学了。

辩证意义转成积极的黑格尔算是初步表现得最好是在中国在道家、佛教。所以假定你渗透到这一面来所有的哲学理境就分成这两个领域:一个是logical一个是dialecticlogical属于analyticdialectic属于non-analytic这个non-analytic表现得最好是在中国。

唯物辩证法最没道理、最没有意义。那是模仿黑格尔的名词来耍魔术。辩证这个词不能与物、物的变化拉在一起西方讲这种学问有两千多年的传统没有人说物理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dialectic。唯物辩证法就是把物理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与辩证法拉在一起甚至数学上的正数、负数也说成是辩证这就是乱来。这是胡说八道这才是真正的颠倒。

顺着黑格尔讲辩证是讲精神的发展离开精神的发展怎么能讲辩证呢?所以可以问一个问题:在什么情形下可以转成黑格尔意义的辩证?黑格尔发挥这一套想说明什么呢?你要从这个地方了解黑格尔的立场。要不然你不能了解黑格尔。这个要靠你们自己思考'自己用功。这几年我喜欢讲这个问题。但我历来最讨厌辩证法因为唯物辩证法是令人讨厌。抗战时期我在逻辑我不懂〔辩证法〕这个东西。唐〔君毅〕先生喜欢黑格尔我就跟他谈向他了解黑格尔的dialectic究竟是什么意思。我就顺着他所讲的思考这个辩证在什么情形下出现?非解答这个问题不可这个需要说明白要不然就出现阴阳电子都是辩证法那种乱七八糟的说法唯物辩证法就出来了。

解答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再讲这个东西如何与logic分开什么情况下logic是必要的什么情况下这个dialectic一定要出现。而这个辩证法表现最好在中国、在佛教禅宗。你这样看理境就出来了就与唯物辩证法没有关系了。

中国以前没有dialectic这个名词我们现在译为辩证法。其实辩证这两个字不太妥当。庄子用诡谲这个词也就是诡辞但它不是个thought不是个理念。这个诡辞是paradox。《庄子•齐物论》说恢诡道通为一”,这就是英文“paradox”的意思。Paradox有逻辑的paradox譬如罗素的Principia Mathematica里面有paradox那是logical意义的也有dialectical paradox诡辞就是这个dialectical paradox。庄子说诡谲”,老子就说正言若反。(《道德经》)所以《道德经》里面诡辞最多。

庄子说:大辩不言大仁不仁”,齐物论)这一类的话都是诡辞。你说这是不是制造魔术呢?这不是制造魔术但它是诡辞。这不是虚幻但它是诡辞。这不是靠你的思考训练要靠你的聪明光靠学力还不行要靠你颖悟。你没有颖悟力不要这一套学问干脆逻辑算了。

牟宗三先生讲演录《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导读》5

牟宗三先生讲演录《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导读》5

牟宗三先生讲演录《康德“纯粹理性之批判”导读》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