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公司经理朱永华上任不到半年,无论是机关还是企业,人们议论沸沸扬扬。党委书记邓信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85年6月中旬的一次党政联席会上,老邓说,最近下面对工业公司有一些议论,我看这样,班子人员除了主要领导以外,2人一组,到厂.公司.机关进行调查研究,倾听意见与建议,弄清症结所在。这次调研的面广一点,企业班子人员.工业公司全部.机关助理级干部都听一下,下周的例会专题汇报研究。
一个星期,班子人员抽出时间,纷纷到基层听意见去了。
又一次班子例会。会前,大家刚陆续地聚到-起,就议论纷纷,象盐巴撒在热锅里,炸开了。
会上,各个组先进行汇报。本应严肃平静的班子会,今天却个个情绪激昂,一片声讨声,倒象是一场声讨会。
有的说,工业公司不会赚钱,化钱象"流水",出租车常包一辆还不够(自已已有-辆面包车),经常出现二辆.三辆;经理进出,常有一个"小秘"陪着,不知哪儿来的?
有的说,新经理上仼,哪有一点新动作?"翻两番"是"空头支票",没有一丝新项目的迹象。搞了一个经营部,那也是个赔本的买卖,进了几百吨的化肥是滞销品,卖不出去,堆得象小山-样...
有的说,工业公司在企业中沒有威信,人也不下去,对企业不关心,企业的请示汇报也不及时处理,都不知道在干什么,企业干部的意见很大...
有的说,工业公司改造的办公小楼,用工量与成本不成比例...
......
大家一致反映,工业公司这样下去,肯定要搞垮的,必须采取措施。
老邓再也坐不下去了,拍案而起,斩钉截铁地说:"換经理"!
"今天的会上,換谁,先不作研究,大家回去考虑一下。我的意见,这个人选,年纪要轻-点,学历要高-点,熟悉镇办企业的情况,并且要政冶素质好,作风正派......"
大家面面相觑。我一边记录,一边在心里犯嘀咕。其他的条件,谁都能套上去,只有学历高一点,镇办企业正职干部中却不多。我和滕雪候在读电大,读过高中的也只有强中玉.倪顺华.王剑球三人。
隔了一天,老邓独自走进我办公室,坐下就问我:"班子会上你听出了什么?"
我知道他问什么,装糊涂地摇摇头。
"我想叫你干!"老邓肯定地说。
我急忙说:"那不行,这活我可没干过,心里-点底都没有。再说,我的性格属于内向,恐怕干不好"。
"这没问题,我给你配外向型的助手。这样,下次班子会你就不要参加了"。这时老邓还告诉我,"換经理"是他早有的想法。虽然朱永华到任时间不长,但许多做法他很反感,又没有项目,"翻番"的豪言壮语使他有-种受骗的感觉。人是他极力推荐引进的,如果他又马上提出来撤职,容易引起班子人员的不同想法。"用别人的话说出来",引起共鸣,他拍板,这样容易统-思想,处理起来就方便得多。
"用别人的话说出来"!我又学到了一种工作方法。
1985年7月1日,我到工业公司报到,进入了又-个全新的岗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