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春艳
刘东,1991年大学本科毕业,之后考入西北大学MBA。曾在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都任职过,目前担任中外合资企业世友木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中心总监。
“刘总,车间有名员工受伤了,已经带去医院检查,不算太严重,但是这名员工的态度很蛮横,一定要向公司索赔10万块,我们奈何不了,所以只好来找您了。”刘东听完人事专员的“求救”,并没有匆忙去找该员工,而是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问清楚后,再去医院找主治医生问清楚受伤情况,同时让医院开具工伤级别鉴定证明。
全部资料掌握之后,刘东才去受伤员工的住处,首先对员工的伤势情况进行关切询问,与员工毫无距离的拉家常。待气氛缓和之后,他再拿出相关资料对其进行解释和劝说,一切都有理有据,员工也坦然接受了。在世友木业就职不到一年,刘东处理过此类工伤纠纷不下三例,每次都能被他轻松化解。
刘东并不是一个雷厉风行的管理者,甚至“文绉绉,温文尔雅”等词语用在他身上也不为过,但是在对事情的处理上他一定会按照公司的政策走,会把握好分寸,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不属于硬派的管理者,但遇事一定要按相关的政策去执行,必须有原则!”
从“侍卫”到“总管”
刘东是经济学专业出身,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国有医药公司做财务,由于表现优秀,不久便被晋升为财务科长。“做财务大多是日复一日按部就班工作,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也没有太多的新鲜挑战。我想去不同的领域试试看,自己是否具备更多的潜能?”不安于现状的刘东一直跃跃欲试。
1997年,刘东顺利跳槽到广东一家大型外资企业,刚开始的时候还是做着老本行,担任公司的高级会计。“当时的会计都会涉及到薪酬绩效方面的一些计量,也负责发放工资。”刘东说,也就是从那时候起开始接触人力资源,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因为浓厚的兴趣,加之企业组织架构调整,于是刘东所领导的部门整体划入到公司的人事部。
由于是半路出家,所以刘东的付出要比常人多很多,经常利用工作之余给自己充电,不断的考证,“我一直认为,机会是留给准备好的人,我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
刘东还是个敢于向老板“进谏”的人,善于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侍卫”的角色,从而凸显自我价值。比如说,当时公司实行的是纸卡考勤,一个月两张卡,人事部每个月要制造两万多人的考勤卡,异常繁琐且成本不菲。刘东察觉此事,认为长期以往不是办法,必须得改进。经过多方位的考察核实,他拟出了一份考勤改进报告递交给老板。此份报告详细有说服力,不仅有理有据,甚至还计算出了改进之后节省的成本,得到老板的大加赞赏。不多久,公司便采用了刘东提出的电子考勤方案,不仅减少了公司成本,也使得考勤核算更加方便和精准。之后,刘东的潜能逐渐被老板看中,一步步被提拔为人力资源及行政部总管,全面负责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模块。
其后,刘东又先后在四家企业任职过,都是担任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角色,“不管在哪个企业工作,都给予了我很多历练和沉淀,让我能够更加自信沉着的往下走。”
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招聘是人力资源第一个关口,做好人才把控尤为重要。要招到合适的人才,必须在质量上做好把控,企业也必须要因地制宜、未雨绸缪的做好人才梯队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的人才库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生力量。
二十多年的人力资源管理经验,刘东主导过不计其数的招聘,对招聘也有自己特有的一套方法。“面试者过往的经验很重要,所以面谈的时候会采取群体面试的方式,每个面试官对应聘者进行不同维度的提问,全方面进行考察。”刘东选拔人才的原则是:能力强不一定能够胜任,与企业匹配才是关键。就如同一双价格昂贵的鞋子,码数不合适怎么穿也不会舒服。选拔人才一定要量体裁衣,合适才是最重要的,这样才能与企业并肩往下走,并为企业发展增值。
对于中高层管理者的招聘刘东采取最多的是与猎头合作,将招聘外包出去。世友木业所有主管级别以上的招聘,全部都采用与猎头合作的形式,刘东认为“人才招聘不能局限于自己视线范围以内的,其实外面有更多更好的资源,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招聘就要适当的放出去,正所谓放长线才能钓大鱼。”
与猎头的对接以及人才面谈工作由刘东全盘负责,“并不是猎头找来的我们都来者不拒,一定也需要按照公司的标准进行筛选和考核,严格程度远远高于我们自己物色的人才。”正是因为刘东对招聘极其严格的把关,公司招到的人才数量不是最多的,但在质量上绝对上乘,给公司注入的新生能量也是不可估量的。
刘东在世友木业主导的招聘工作效果明显,不仅为公司觅得上佳人才,也得到上级的肯定和支持,让他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上更加得心应手。
能者才能居上
把人才成功引进之后就需要把人才留下来,提高他们的成活率。但是要留住人才,也并非易事,必须在尊重人才的价值上下功夫,要用好人才,按照他们的才能和特长,安排适当的岗位使人才有价值“认可感”和受“信任感”。
在世友木业,刘东很尊重员工的就职意愿,经常与员工沟通交流,了他们所需。若有员工对现有的岗位不满意,都可以申请调岗。“给员工调岗之前,我会跟其上司进行沟通协调,看他适合哪个岗位。并不是员工提出任何的调岗要求都答应,前期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刘东强调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公司绝对不会给员工频繁的调岗,调一两次岗也做不好的,就说明是个人工作态度以及能力的问题,这样的员工会直接被请辞。
在新的形式下,员工的需求更加的多样化,或许好的岗位、优越的薪资待遇还不能完全把他们“征服”,他们想要的是更多的历练,更大的舞台。
“我们在员工晋升方面,遵循的是能者居上的原则,这个‘能’是包括多方面的。”刘东说,员工想要获得晋升,除了业绩和直属上司的好评外还必须经过严格的考核,人力资源部会介入到各个部门的考核中,对人考核进行监督和检测。考核分为面试加约谈,其中面试包括笔试和演讲,笔试是对员工岗位胜任能力的考核,演讲则是考察员工的沟通与协调能力。考核通过便可成功晋升,而没通过的员工公司会为其制定一系列的课程帮助他们提升。培训的形式分为两种,一是将员工外派出去学习;二是企业内部的培训课。“员工肯去竞争,说明都是有进取心的,这样的员工不能‘磨灭’,通过系列培训弥补他们的不足,不久的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公司的中流砥柱。”
感恩的心
采访的最后,刘东告诉我们作为一个管理者,首先要具有全局观,对事情必须有自己的计划;其次要控制好自己的员工,按照企业的操作模式进行管理;最后一定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要自信,学会忍受,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中起到“曲线救国”的作用。
刘东是一个很淡然很懂得感恩的人,当问到他对未来的规划时,他并没有“滔滔不绝”的阐述他的“宏伟蓝图”,而只是说:“日后我会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对公司各部门的管理者给予更多的辅助和配合。公司认可了我,就必须常怀感恩之心,为公司多效力,要对得起公司给予的这份薪资。”
与员工相处温文尔雅,不会严厉苛责,但遇事也一定会“秉公执法,绝不含糊”,这是刘东做“总管”的特色,或许也是他驰骋职场,战无不胜的利器吧!
(感谢余祥对本文的帮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