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需要高智商还是高情商?

标签:
财经 |
分类: 微访谈 |
三年前,kelly就已经自己创业了,她很聪明,有魅力,也十分善解人意。她手下的员工都很仰慕她。她很懂得双赢之道,也总是鼓励团队的协作。这就是所谓的女性管理魅力吧:较高的情商,较少的对抗。这或许也是未来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应该成为的样子。
【本期嘉宾】:
朱宝书
杨冬梅
李
《中国人力知本》:您是否赞成案例中kelly的做法?为什么?
李想:Kelly的做法应该是柔性管理与硬派管理的两种极端。但实际上管理者应该要能够自如的运用两种不同的管理风格去处理不同的事情。
杨冬梅:古语有云:善用兵者,将者也;善将将者,王者也。企业管理者必须眼观全局,着眼于整体。在创业期企业主要是抓好人和财两个方面管理,逐步建立靠制度管人、流程管事。
朱宝书:我个人认为这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答案。Kelly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经理人的成长困惑,其实所谓的情商和智商,在公司管理的层面可以解读为对人与对事的能力,应该是两者要兼备而统一。因为对人的能力对应的是团队管理的课题,对事的能力是规则流程管理。这些都脱离不了企业管理运作的范畴,而不是注意在某个个体的点上。
《中国人力知本》: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您认为情商与智商哪个更重要?有何依据?
朱宝书:一个成功的管理者,一定是一个懂识人、用对人、管好人的领导者;更是一个总结规律、建立规则、惩罚分明的高手。如果非要让我线性思维选择的话,我觉得管理者的情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事的执行者是人,而情商的层面可以解读为环境理解和情绪管控,情绪管理的层面可以分为个人情绪的控制,管理骨干的情绪和管理团队的情绪。尤其是管理团队的情绪重要的是建立积极的团队文化,推动团队关注“方案”而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要帮助员工建立调整情绪和自我管理的工具,比如“自我总结和反思”、“换角度思考”等等。
李想:作为一个优秀且成功的企业管理者,情商及智商应该是一样重要的。一个优秀的企业管理者,要带领企业向前发展,在每一个具有意义的业务转折点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如果没有高智商做基础,那么他又如何洞悉市场,在信息繁杂的互联网大时代,做出英明的领导?而当面对复杂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经历结构的团队成员时,没有较高的情商,如何游刃有余的处理团队事务?缺少高情商及高智商的支持,又如何能管好人的同时管好事呢?
杨冬梅:管理者的情商往往比智商更重要,情商是领导力的重要构成部分。主要体现在沟通力、决断力、意志力,这三个方面往往决定结果的成败。情商较高的人能够有效地利用自己现有的智力资源,并使自己的智力朝着能够产生最大效益的方向发展,而不是盲目的、凭一时兴致来发展自己的智力;另外热情的态度、自信、善于沟通、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的推动力。
《中国人力知本》:您觉得该如何将情商与智商更完美的结合,从而为企业管理添砖加瓦?
杨冬梅:谋事在人,也就是用脑谋划,做事靠精神,成事靠天也就是靠心。智商用于处理工作等事情,情商用于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管理中以智取胜,以情感人。充分发挥情商及智商作用,例如:塑造影响力,注意培养领导才能、领袖气质;培养人格魅力,凝聚、激发众人潜力的能力等。
朱宝书:情商和智商是公司管理中对人对事的两个方面,二者兼备应该是一个合格的管理者的必备能力。企业管理的核心是管系统、理人心,系统就是规范的环境;人心是什么,结果就是团队绩效最优。换个角度再看,我们就是要解决员工“能”的问题和“愿”的问题,“能”靠公司的组织规范、培训、制度流程等等,我们可以叫管理者的智商;“愿”是激励,是文化,是管理者情商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我们就清楚企业管理的有效需要双管齐下,而不是孰优孰劣。
李想:不断完善的制度和流程应当成为有力的工具,不只是依靠某些人的想法就做出决断,而是依据高效公平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做出公正的决断。另外也需要管理者不断学习,加深对专业领域的理解并扩大视野。
《中国人力知本》:除了情商与智商,您觉得还有什么是企业管理者需具备的重要素质?
朱宝书:除了讲到的情商、智商,优秀的管理者还要具备的能力应当说是一种修炼,胸怀、眼光、格局、智慧和正能量。胸怀和格局是一个人的造化,经历可以锤炼一个人成为成功者,但更代表了一个管理者可以走得多远,站得多高。眼光和智慧是战略,有人说选择很重要,坚持更重要,但坚持正确的选择最重要。这其实融入的应当就是一个管理者的眼光和智慧;正能量是什么,我认为是领导力。
杨冬梅:管理者除了情商及智商外,还需要一个商数叫逆境商数或危机商数,简称逆商(AQ)。管理者身处逆境还能找到解决办法的能力非常重要,一个人能成就多大的事业,往往取决于他的逆境商数有多大。具体胜任力有战略思考与行动、商业敏锐度、变革管理、创建高效团队、成就导向等。
李想:应当要有一定的定力。社会是瞬息万变的,市场也在不停的变,诚然业务一定要跟上市场的步伐,否则就会被甩在后头。但是不能为变而变,只要在优秀的管理运作下,企业能够保持持续创新,不断升级,那么具备一定的定力,不为纷乱的市场变化而迷失方向,显得更为重要。否则管理政策一日三变,朝令夕改,就会动摇组织成员的信念信心,使企业走向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