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素描人生

(2025-09-15 07:55:01)
分类: 烟花易冷
素描人生
 
      东西方绘画存在巨大差异。东方绘画重感性,“意会不可言传”,强调意境、抒情、布局。西方绘画重理性,“眼见为实”,强调质感、明暗、造型。
 
     东方绘画以临摹为手段,康熙年间的《芥子园画谱》简化并系统提炼了绘画要素,通过线条的流畅、构图的韵律、层次的渲染、运笔的技巧进行实物概括,“意到神似”是最高境界。西方绘画以素描为基础。素描即单色绘画,从石膏写生起步,运用构图、线条、透视、色调原理进行实物造型。
 
      一切科学、艺术、政治、经济最终归于哲学。从艺术反映到哲学,东方人推崇以德服人,“德高望重”,通过仁义和伦理尊卑制定规矩。东方的规矩告诉人们,什么是礼数。西方人崇尚以理服人,“事实胜于雄辩”,运用法理和制度来制定规则。西方的规则告诉人们,什么是法制。
 
      高中时学了两年素描,老师认为我具备一定的绘画天赋,对于素描的构图、明暗有全局把控能力,尤其是前三十分钟画得很好,有层次,灵动,但随着线条深入,色调丰富,成稿反而削弱了力量和质感。
 
      老师总结的原因是我的基本功不够,他认为练素描需要几年的磨练,从几何体练起,体会透视、色调的关系,再过渡到石膏头像和人物。我直接从石膏头像学起,初稿靠天赋,成稿就需要技巧沉淀,对物体或形体充分理解,这些需要时间来稀释。
 
      由于好高鹜远,我没有找到快速成材的捷径,考试结束,把画夹画笔和颜料扔在了苏州河边,后来放弃了绘画。事过境迁,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慢慢懂得,年少时不懂人生,就素描而素描。
 
      素描不光要天赋,更需要不断地练习,熟能生巧。天赋仅仅体现在初期的灵动,对于学习提高收效甚微。天赋只有在自身达到一定水平或者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没有刻苦的钻研、枯燥的磨练,缺少积累的支撑,再好的天赋也是枉然。
 
      素描的过程就象人生的思考。很多老年人学画比较容易,特别是经历过坎坷人生,无论中国水墨还是西方油彩,学习一段时间后,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准,具备艺术表现力。他们不是因为天赋,而是人生的参悟。线条是技巧,明暗为是非,懂得了远观、懂得了虚实、懂得了平衡、懂得了衔接、懂得了主次,懂得了举重若轻,素描就象人生一样。人生有多精彩,素描就有多鲜活。可惜自己参悟得太晚,素描人生只能留到实际的生命中去体会和把握。
 
      素描,要观察物体。以石膏头像为例,无论大卫、小卫、马赛、荷马,伏尔泰、罗马王,有不同的艺术特性,我们要了解这些伟大雕塑的来历、作者,理解雕塑人物的表情、五官以及所表达的力量和情绪,进而思考肌肉的走向,这样才有大致的把握。但年少时的素描,往往不会思考这些,拿笔就勾勒轮廓,用纵、横线条分布头像的各项比例,然后象工匠一样进行线条的渲染。
 
      素描时,老师经常让我们后退,来观察笔下的素描和实际头像之间的差异;经常让我们眯起眼睛,来观察头像的层次和主次。现在懂得,埋头渲染的结果往往是画面发腻、发灰、缺少层次、失去虚实,后退和眯起眼睛的观察、思考就显得很重要。过滤的是细节,观察的是主次,思考的是深化的步骤、调整的方向。
 
      素描讲究构图。西方绘画有黄金比例,达芬奇的《维特鲁威人》是最完美的人体黄金比例。完美的构图是文章的立意和章法,需要均衡适中、重心平衡,有适当的留白,不要有堵的感觉。一气呵成的构图需要天赋(敏感)。很多人学绘画或写字,不是大就是小,不是空就是满,就象很多人天生没有方向感。这样的学画基本上是缺少前途的。
 
      人生也有构图。我们到底做什么?未来的方向是什么?都要有规划,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需要运气、机遇,但首先要有设计、要有方向。顺利的人生就象舒适的构图,而坎坷的人生就象怎么放都不合适的构图,涂涂改改,依然糟糕。
 
      素描讲究线条。通过线条的疏密、浓淡来表现光影的变化。线条落笔要轻,中间要重,收笔要快。一束束、一排排的线条形成体积色块反映物体或形体的质感、空间和情绪。不同线条接口要自然过渡,连贯、整齐的线条产生韵律,有种正气。线条之下是我们对于解剖的理解,五官的转折、肌肉的走向,都有规则,线条表现的是横竖,反映的是解剖。
 
      人生也有线条。该轻盈的地方要豁达,该浓重的地方就要表达。尽管很简单,但分寸很难掌握。因为我们并不知道事物、人物的真实背景、意图、思想。所以人生需要历练,经过了磨砺就懂得了解剖人性,熟悉了人性我们才能摆布线条。
 
      素描讲究透视。近大远小,近实远虚。有主次,有先后。线条表现的是二维,但结合透视,就产生了三维的效果。这既是利用了眼睛的错觉,也符合实际的观察。透视简单来说,就是远远走来的一个人,相对于我们身边的参照物,慢慢接近、慢慢变大,直到越来越清晰,甚至可以看清楚他的表情。素描表现的透视要有内容,而不是忽略,要有骨架,要突出主体,这样既丰富又实质。
 
      人生也有透视。日久见人心就是透视,慢慢熟悉的过程。要懂得近大远小,先解决近的事情,搁置远的争议。要近实远虚,生活中我们常常颠倒真实,产生虚假的判断,总是忘记调整自己的焦距、快门、光圈。有了透视的思考,就能判断真切的关怀和虚假的殷勤,就能知晓质朴的真理和包装的烁金。“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好在世上虽然没有慧眼,但有透视,我们需要透视。
 
      素描讲究色调。最靠近光源的高光,最远离光源并且转折的反光,被光源遮挡后产生的阴暗是投影。所有的色调变化都有一条清晰的明暗交接线。刚学素描时,常常将明暗交接线交代得很清楚,似乎这样就表达了直接的观感。现在终于体会了老师对于明暗交接线的比喻,他说任何的头像都是一个圆,我们看到的是一条黑白分明的界限,但其实光影有变化和过渡,光亮的部分层层提亮,直至高光,暗的部分慢慢加黑。同样反光也是基于物体是圆的前提下的折射。肉眼看到的黑白分明要表现为清晰过渡的色调组合,体现空间、立体、层次、深度。
 
      人生也有色调。喜怒哀乐不就是人生的色调吗?一个全黑的物体是不具备高光、反射的。既然有层次、立体,那么必然就有光亮,我们需要做的是把握光亮。人生从来不是黑色的,同时人生是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光源的一点移动就会带来光亮和阴影的转换。所以,人生要居安能思危,忧患中乐观。
 
      素描是绘画的基础。人生的基础又是什么?是学习和思考。
      一幅表现丰富的素描和一场有意义有内容的人生盛宴都讲究构图、线条、透视、色调。
      人生要既优越又优雅,优越是在规则的前提下讲究策略,优雅是在规矩的环境里讲究技巧。
 
      观察上要懂得后退和眯眼,既把握全局又刻意取舍;
      思考上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策略上要由表及里,先主后次,求同去异,用时间换空间。
 
      素描人生,似乎黑白分明,但其实有太多的变化和对变化的控制。
 
      每个人生来就是一张白纸,最后的素描结果大相径庭,杰出或蹩脚,原来是我们自己造就。
 
      有些人输在了构图,不管后期的技巧多么娴熟,总归是别扭的布局;
      有些人输在了线条,不管构图多么完美,但终究没有层次和主题;
      有些人输在了色调,尽管构图完美、线条娴熟,但色调单薄,看上去天资聪慧、终日忙碌却是平庸一生。
 
      素描的优劣都是自己画出来的,人生也是,当我们总是抱怨机会和命运时,我们是否思考过是自己手中的画笔耗费了这张人生的白纸?!
 
      长大以后学素描有多好,会更快地理解素描的真谛;
      但年少时学素描会更好,如果持之以恒,可以更快地参悟人生。
 
      不同的是,素描可以从头再来,人生却只此一次。
 
      2009年9月21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