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片片枫叶情

(2025-07-30 10:25:46)
分类: 烟花易冷
片片枫叶情

再次感谢平台的《那年今天》。这篇2013年7月30日的文章,因敏感已无法阅读。现修订,重发。

日本美术史之父冈仓天心在《茶之书》里写了一则故事:千利休让儿子绍安打扫茶室外的庭径,绍安依言完成,利休吩咐他再扫。绍安又扫了整整一小时。利休还是不满意,说:“这还不够”。绍安很无奈地回报:“已经没有东西再好清理的了,小径刷洗了叁次,石灯笼跟树梢上洒了水,苔蘚和地衣看起来生气勃勃,哪怕是一根小树枝,或者是一片落叶,都不能在地上找到”。孰料利休竟然斥道:“蠢蛋,庭径不是这样扫的”。他步入庭中,抓住一棵树干摇将起来,园内登时洒满红黄落叶,片片皆是秋之锦锻。
我喜欢落英缤纷。父母家院子里的银杏树,秋天时满院斑斓,美极了。还读过谷崎润一郎的《阴翳礼赞》,对于自然之美,阴翳之美,简素之美,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科隆,“这座几乎是在战火废墟中重建的德国第四大城市,周六中午非常清净。将要离开科隆时,在闹市区经过大湿地,几只天鹅在水塘边游弋,背景是高耸的写字楼,近景是滚滚车流。不久又在市区经过大山丘,完全是野生态的山林,树木葱郁,空气清新。可敬的是这些不加修饰、雕琢的山林野趣和现代化的公路、大楼相互为邻,融合在一起。”
在《欧洲速写——法兰克福到科隆,教堂观止矣》中,我记录下这段文字。

上世纪末,我去符拉迪沃斯托克。相比,海参崴的名字更动人。
《从塞纳河到翡冷翠》一书中,黄永玉说“徐志摩写过英国、意大利和巴黎,他的极限功绩就是为一些有名的地方取了令人赞叹的好名字:‘康桥’、‘香榭里舍’、‘枫丹白露’、‘翡冷翠’……”,老爷子跌落了多少少男少女的心啊,曾经的《再别康桥》读起来还是身骑白马。他自己的“万荷堂”是关了门的笔墨,总要留些俗套给我们。人生大多庸俗。

海参崴,冬天的空气中还沉浸着前帝国的冰冷以及休克疗法的呻吟。
马路上很少行人,二手日本车飞快驶过,司机远远见了行人,挥着让人先过马路,这样一个举动,我们可能要学几十年。建筑,马路,即使是闹市区商场,边边角角上皆是枝条横展,杂草铺陈,马路牙子长满了豁口,多数的人行道是硬地、泥地或荒草地。想到了帝国的衰败,还以为未来是黄金厕所,是大理石铺装的马路,是巍峨高耸的宫殿,是载歌载舞的鱼米之乡。

往后,看见了故乡的乡村颓败,觉得应该拆了,即使某些公知认为记忆的根比如村后的那棵老树不应被砍除。我依然以为,新的总是替代旧的,旧的城墙,今天不倒,岁月中也会倒,今天的旧胡同不拆,将来在风雨中也会倒下,破旧的,泥泞的,那是一幅灰暗印象,我们需要解构。
而今,随着城市的日新月异,却越来越痛心,拆除了那些有碍观瞻旧宅子,城市千城一面了,连公园、河网也要硬质化。很多城市,找不到裸露的泥土,经过规划设计的公园、河网如同填鸭教育,木头木脑,空长了一副漂亮皮囊,雨季来临,不忍赘述。

《万物生》有句歌词:“你说那时屋后面有白茫茫茫雪呀,山谷里有金黄旗子在大风里飘呀,我看见山鹰在寂寞两条鱼上飞”……那时,那时,那时,我们的那时被时代盗梦了,只是陀螺会停止。
看着城市的中央公园,想起海参崴到处裸露的泥土,最好的建筑,最好的城市一定不是规划出来的,而是在规划基础上实现自由生长,肌肉是城市的,灵魂是乡村的,血液是自然的。想起科隆,那两只闲庭信步的鹅,它们无比幸福,离繁华咫尺,离天涯很近。

城市如此,人心亦然。少些苛求与包装,更不要难为自己,该流淌时别筑大坝,该快乐时不要填埋,该是“踏花归去马蹄香”,就不要拘束和隐忍,告别羞涩,少些克制,来一场率性的自由自在,阳光倾洒的季节,感受生命热烈。“咖啡馆与广场有三个街区,就像霓虹灯和月亮的距离”,坐在东方广场的台阶,视线越过西山的月,往事越千年,莫若醉一场。
“片片枫叶情”,一首很有意境和情怀的歌。如果没有满地“秋之锦缎”,大概这样的歌也是听不到的。如果没有“一池的红莲”,就没有“翩翩,你走来”,也没有“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寂寥如莫奈,到哪里找一池睡莲的印象,梦境中,或许全是立体和解构。这就对了,现代艺术往往是割裂,错乱,逆世界,是城市文明的必然。

再次想起贺炜:“在此时此刻,在柏林,在慕尼黑,在汉堡,在科隆大教堂,肯定有无数的德国球迷为之欢欣鼓舞。而在伦敦,在利物浦,在曼彻斯特,在泰晤士河边的小酒馆,肯定也有无数的英格兰球迷为之黯然神伤。不过,让我内心感到温暖的是,在生命如此有意义的一个时间节点,在今天晚上,电视机前的亿万球迷能够,我们大家一起来经历,共同分享,这是我的幸福,也是大家的幸福。我是贺炜,观众朋友们,再见!”
2010年6月27日,南非世界杯德国对英格兰1/8决赛,贺炜最后的解说词让我泪流满面。是的,谁说人生不幸福,这样的人生片段,令人潸然而脆弱,不断成长,将来老去时,要做“片片皆是秋之锦缎”。

杭州南山路,梧桐叶落时,记得别扫。
(2024年11月,杭州竟然真的率先推出了“落叶不扫”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