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单星球:重温《大话西游》

分类: 看上去很美 |
孤单星球:重温《大话西游》
1995年,我看《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觉得是喜剧,印象较深的是“菩提与葡萄,牛魔王成亲,话痨唐僧说砸到花花草草”,笑不停。之后十年陆陆续续欣赏了两三回,被几句台词打动,“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个女孩子说三个字”,“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很感动。结尾的“他好像条狗哎”,那感觉像是胸口被重捶了一拳。
2025年6月30日晚,耐心且虔诚地又看了一遍,流泪,流泪,还是流泪,难以自控,看懂了很多细节,“喜剧的内核是悲剧”。什么是《一生所爱》,卢冠廷诠释了“五百年都没有结果的爱情”宿命。可能铭心刻骨的爱情,必须是无奈。王菲有首歌,其中一句是“反正最后每个人都孤独”,听了100遍,依旧是101遍的忧伤——彻骨寒冷,深不见底。或许,有朝一日,真正明白了这首歌,也就不流泪了。“不是老歌变好听,而是我们都有了故事。”
林徽因说:“我从来不相信,一个人一辈子只会爱一个人,但是我相信,总有那么一段岁月,你会碰见一个,想用一辈子去爱的那个人。”“入目无别人,四下皆是你,别人再好与我无关,你再不好我都喜欢。”只是,这种感觉,终究消散于宿命。紫霞仙子,在至尊宝心中留下了一滴眼泪,她说“我猜中了开头,可是我猜不着这结局”。人生无奈,莫过于追逐了又放弃了,奔赴了又妥协了,最后是对宿命的认同与接受。每个人的心里,如果你曾经爱过,却为了责任与世俗放弃了自由,或许都会留下一滴类似的颗泪。人生本该是,一颗雨滴,自成江海,但造化弄人,“一个岛锁住一个人”,至少有20万亿亿颗恒星,组成了宇宙,那是无比浩瀚的孤单,以及无边无际的黑暗。
7月3日,微博有个“你的2025年进度如何”的投票,少数人选了“超额完成”,少数人选了“勉强及格”,近半数人选了“已弃赛”(且00后、90后占“已弃赛”投票占比的83%)。现实社会,已变成越年轻,越认命,无力抵抗,这是令人悲催的成长与成熟。我们,包括时代,肯定辜负了他(她)们,导致年轻一代悲观而且不愿相信与托付。
曾经,年轻不信命,我命由我不由天。年纪大了,越是臣服,甚至匍匐,难以叛逆,连觉醒也难,好似人生只能按部就班,在设定的轨迹里运行。轻易选择“弃赛”,可能是源于希望如同流星,看得见摸不着,随波逐流何尝不是一种随遇而安。
舞台上有宏大叙事,台下的我们,固然看到了光,也看到了光里的红尘滚滚,这是你我他与她的奔波。有时候,“光”就是社会、资本或上层建筑设计的“光诱猎捕”。更多时候,谁也不想埋怨,也不知道埋怨谁,该信任谁,难以托付心情,心里像长了一根刺,越拔越长。成年人的世界,如此残酷,既然人生的取经之旅总是负重前行,选择“已弃赛”,算是抵抗吧。
早上,收到来自伦敦的微信,一组学校图片,有棵上百年大树,说“伦敦的太阳从早上三点到晚上九点半……”。每一位远离故乡的人,让我钦佩,也心疼。若还是我的欢喜与牵挂,想起来就忧伤与落泪。宁波到郑州的距离是1200公里,那里有我的祝福。宁波到海螺沟的距离是2200公里,那里的冷杉林一直萦绕在脑海。宁波到伦敦的距离是8300公里,那里有我的牵挂。人生三万天,掐头去尾,在一起的日子总是短暂,又短暂,何其短暂。
我,与老家的距离只有20公里,一年到头却没回去几次。以前觉得父母年轻,允许畅想我的自由,而今觉得父母逐渐年迈,不忍见到老去。换过几次工作,最早的岗位在城市东边,离老家最远,竟然有35公里,吃住皆在工厂(还超规格给了我单间),只做了几个月便不辞而别。对于一个从小立志远走天涯的人,我想去远方,越远越好,却一生在故乡流浪,辜负光阴。
想必古人也是有了更多来自岁月磨砺的感触,才制造了那么多传统节日,关于春夏秋冬,关于祭祖与团圆,烘托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氛围。很煽情,但让我慢慢理解了,如果心里的牵挂多了,就会希望见一面,在一起,团圆的日子,久一点,慢一些,才是欢愉。然而,对于追逐自由而言,那是自私与束缚。如此,又陷入了月光宝盒的轮回,纵然一遍又一遍,有的人,再也见不到了,有的往事,再也回不去了。“人最遗憾的不是错过了最好的人,而是错过了那个最想对你好的人”。只能,变成一滴眼泪留在你心,永不干涸,从此万水千山失了颜色。
人生,又像陆先生说的,“看见你上了车,你应该去了苏州,从苏州再坐火车往北走,我有时候会想起你,你应该是在北方。”这依然是句台词,之所以念念不忘,是因为电影比现实有温度,至少留了念想,还有希望——而此刻,适宜下雨刮风,窗外却阳光炙热,蝉鸣聒噪。
前一篇:写给零零后:建议这样活
后一篇:秋风无痕;日子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