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漉漉的回南天

分类: 烟花易冷 |
湿漉漉的回南天
一早,读到一则微信:“你们南方的梅雨季真讨厌!”我回复纠正了现阶段不是“梅雨季”,而是“回南天”。梅雨,是六七月,不断下雨;回南天,是三四月,空气湿度大,到处潮湿。
前年,老家是齐齐哈尔在本地已定居了二十年的朋友抱怨,这里的冬天是彻骨的寒。更可气的是,外贸公司的哥们说,江南的酷夏把他的非洲客户热得直嚷嚷要回家。
我说的这个地方好像是火星,但却是宁波,这与印象中的江南毓秀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北京的朋友评论我们这里的樱花是骨子里的柔美妩媚,和武汉的樱花是完全不同的风格,连梧桐树都长得比南京秀气多了……怎么听都像是贬义词。
有时,想要正确理解一句中文,比登天还难。同样的话,语气的改变就是南辕北辙的理解。同样的话,每个人能听出不同味道,取决于自己信什么。同样的话,即使是说出口的那个人,也会随着心情或形势改变,可以在事后予以不同甚至是完全颠倒的诠释。每个人有很多个我,自我否定,自我覆盖,自我反悔,自我安慰……
“确认偏误,是指人们总是选择性来收集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却忽略不利或矛盾的信息。锚定偏见,是指当人们在做决定时,会过分依赖已有的讯息或他们发现的第一个讯息。”人性,有太多的认知偏误,这也是股市、魔术、骗术以及负心汉存在的基础。
经过确认,前文抱怨本地天气与树木的几位朋友皆认为所叙对这座城市没有贬义,只是就事论事,其中一位调侃说:“《2023胡润全球富豪榜》刚发布,全球十亿美金富豪居住人数最多的30个城市中,宁波位列第21城,超越了米兰、东京和悉尼。”事实上,如果不涉及地域、人种、传统以及人与人之间各种芝麻绿豆的关系,就事论事是为人处世的好方法——我说的只是事,你要引申到人那是你的事。但往往,“对事不对人”是托辞,说的是事,针对的还是人。
从前,我信奉管理留痕,文字记录,即使前任领导暗示我“万里江山一点墨”,依然认为事情本身就是横成岭竖成峰,只要心底无私,就不怕秋后算账。而今,距离前任领导的暗示(劝诫)快十五年了,那些过于详细的历史留痕正在成为工作上反思、批评及批判的工具。因为这些文字记录,横成岭也能够被置疑为竖成峰,何况“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
前人栽树,后人即使乘凉也无碍点评。很多事情,不在于怎么做,却在于怎么说,重要的是怎么听怎么理解。每个人理解与关切不同,有时候造成南辕北辙的理解偏误,甚至误解,即使出发点都是好的,无非是角度与立场以及关切着重点的关系。任何事,先求大同,或至少先去理解本意的善与爱,这样即使沟通不畅,也终归不会影响双方的心情。重要的是,凡事就事论事,双方都不要上纲上线。
大大小小的争执或误解,总是遍布生活的方方面面,今天是母女、父子,明天可能是长辈、同事、朋友、恋人……生活都是镜像,而非惊喜与惊吓。确实,很多事情需要自己做主,但很多事情也需要请教或听听别人的建议,可能吧,问一下是尊重,但又可能吧,问多了也是烦。没办法,生活就是鸡毛蒜皮,很难事事做到心平气和,但我们心里最好是大江大河。
几乎可以肯定,未来的人工智能将具备自我意识。届时,每个人在人工智能的提示下可能会变得非常理性与客观,但若是那样,生活或许就像这些日子的回南天,到处湿漉漉的。
不久前,大街上碰见一位熟人,虽然还能一眼确认,但变化实在太大了,我问他“……怎么啦?”他笑了笑说“只是因为我们三十年没见了。”真是啊,瞬息全宇宙。世间的事,哪怕是心无挂碍的小龙女,有了牵挂,十八年后再见也是唏嘘。
忽然心里有了波澜。晚来天欲雪。